王海明 丁世芹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影響腎臟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損害腎功能,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健康[1]。目前,臨床上在治療該病癥患者時多采用氨氯地平、羥苯磺酸鈣聯(lián)合用藥方案治療,其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腎功能,但長期應用,部分患者存在頭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患者耐受性較差[2]。在中醫(yī)學中,糖尿病腎病被歸分至“消渴”“水腫”范疇,先天稟賦不足,至五臟虛弱,尤以腎臟為主。近年來,隨著中醫(yī)學的發(fā)展,益腎湯、活腎散也逐漸應用至該病癥的診療過程,活腎散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益腎湯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血液黏度,保護腎臟功能,但臨床上關(guān)于益腎湯、活腎散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效果尚不明確[2]。故本研究將探討益腎湯聯(lián)合活腎散外敷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濮陽市中醫(yī)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1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0例。對照組中男48例,女42例;年齡45~74歲,平均年齡(58.23±5.16)歲。觀察組中男46例,女44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58.65±5.21)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對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濮陽市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3]中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3]中的腎陰虧虛證;主癥:尿頻量多、混如脂膏、頭暈目眩;次癥:耳鳴、視物模糊、口干唇躁、失眠心煩;舌紅無苔,脈細弦數(shù)。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者;②無精神系統(tǒng)疾?。虎刍颊呒捌浼覍倬栽负炇鹬橥鈺?。排除標準:①對臨床研究藥物過敏者;②非糖尿病引起的腎?。虎刍加衅渌麌乐孛庖呦到y(tǒng)疾??;④患有心、肝等臟器功能性不全疾病者;⑤依從性低及中途無故退出者。
1.4 方法2組均采用口服降糖藥或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血壓,限制蛋白攝入,降低尿蛋白等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氨氯地平聯(lián)合羥苯磺酸鈣治療,氨氯地平(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51126、20160525、20170428、20180930,規(guī)格:5 mg×28片)口服,5~10 mg/次,1次/d;羥苯磺酸鈣(北京京豐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51013、20160714、20170927、20181130,規(guī)格:0.5 g×10片×2板),0.5 g/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益腎湯聯(lián)合活腎散外敷,其中益腎湯組方:黃芪30 g,黨參30 g,人參10 g,枸杞子15 g,茯苓25 g,益母草30 g,當歸10 g,牡丹皮10 g,黃精20 g,山萸肉10 g,熟地黃20 g。水煎服,2次/d?;钅I散組方:川椒24 g,麻黃20 g,紅花15 g,桂枝24 g,防風24 g,艾葉25 g,細辛15 g。外敷腎俞穴。2組均以4周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2組均采取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后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并收集24 h尿液。①腎功能指標。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水平;②血液流變學指標。采用全自動血流變檢測儀測量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漿黏度水平。
2.1 腎功能指標治療前,2組腎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組BUN、Cr、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腎功能變化對比 (例,
2.2 血液流變學指標治療前,2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高切全血黏度組、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水平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對比 (例,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不斷的改變,糖尿病患病率不斷的增加,長期高血糖水平易誘發(fā)諸多并發(fā)癥,其中糖尿病腎病是最為嚴重的一種,患者若未接受規(guī)范治療,可誘發(fā)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等,危及患者生命健康。該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認為與血液流變學異常、遺傳、糖脂代謝紊亂等因素有關(guān),進而導致腎小球硬化,增加尿蛋白含量,損傷腎功能,臨床研究表明,最大限度減少蛋白尿排泄,對減輕腎功能損傷、減緩疾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4]。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氨氯地平聯(lián)合羥苯磺酸鈣治療該病癥,其可以有效保護機體的血管內(nèi)皮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維持機體微循環(huán)穩(wěn)定,進而降低機體尿蛋白含量及腎血管損傷程度,但長期聯(lián)合應用,患者易產(chǎn)生耐藥性,且會增加用藥風險如惡心嘔吐、頭痛等,患者耐受性較差[5]。
本研究顯示,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組腎功能指標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益腎湯聯(lián)合活腎散外敷治療糖尿病腎病效果確切。中醫(yī)學認為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機制是稟賦不足,陰虛燥熱,致腎臟素虛,機體水液宣化輸布功能失調(diào),水濕潴留,脾腎勞損,所用失司,氣血俱傷,血脈瘀阻所致。故臨床上治療原則遵循“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標本兼顧”,以健脾補腎、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為主[6]。益腎湯主要由當歸、茯苓、黃芪、地龍、黨參、枸杞子、人參、益母草、丹參、黃精、山萸肉、熟地黃等用水煎成,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填精、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保護腎臟功能。益腎湯中黃芪可促使血清肝細胞因子的生成,降解細胞外基質(zhì),改善血液流變學作用;地龍?zhí)崛∥锟山档脱吼ざ?,改善腎功能;丹參有溶栓抗凝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組織攝氧的能力,降低血脂,抑制自由基等對腎功能的損傷[7,8]。益腎湯聯(lián)合活腎散治療糖尿病腎病能內(nèi)外兼治,可降低患者血壓、血脂,改善微循環(huán)作用,加強患者機體代謝功能,從而減少患者腎功能損傷,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抑制病情的惡化。活腎散中的麻黃、細辛、川椒具有運水祛濕之效,紅花可活血散瘀,桂枝可助陽化氣、溫通經(jīng)脈,防風可解表發(fā)汗、祛風除濕,艾葉可散寒止痛;共奏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之效,配合益腎湯可以起到內(nèi)外兼治、清熱解毒利濕之效。但本研究因納入樣本量較少,研究結(jié)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故臨床仍需大量樣本研究,進一步證明結(jié)果的真實性。
綜上所述,益腎湯聯(lián)合活腎散外敷可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