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平
教育百態(tài)事,苦樂常交織。苦作逆行舟,樂在樹人時。關于苦與樂,俗話有兩說:一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曰“苦中一點甜”。誠然,人生通達之際,愈發(fā)感到這兩句話入情入理。姑且借題發(fā)揮,以四十余年從教之感悟,漫談三對“教育中的苦與樂”。
苦在抉擇難,樂在花季盛
猶記得拿到教師資格證的那一刻,摩挲那皮質的封面和鮮艷的紅章,憧憬走上三尺講臺的模樣,但又不禁張望未來同行的繁忙和煩亂。事實上,教師職業(yè)確實面臨著政策變化快、工作壓力大、生活圈子小、轉行選擇少等問題,何況這是個選擇之后幾乎很難再改道的人生航向,擇業(yè)之際、乃至從教之初的惴惴不安、迷茫彷徨,是為教育事業(yè)之“一苦”。
而正是成為教師這個抉擇,也注定將與學生們長年作伴,能夠見證每個孩子的成長:看著他們?nèi)諠u成熟,引領他們學習文化知識,陪伴他們經(jīng)歷青春起伏,矚望他們步入人生的新階段……這猶如看到花草萌芽、果木生枝。這樣的體驗是其他任何職業(yè)難以獲得的,它正是教師這份職業(yè)最大的價值所在,是為教育事業(yè)之“一樂”。
苦在壓力大,樂在事業(yè)成
時代飛速進步,教育躬身入局。教書育人這件事早已不是照本宣科這么簡單和刻板。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經(jīng)歷深刻變革,教師已經(jīng)不再是知識的“最高占有者”,學生也不是一塊任意涂鴉的“白板”。如何回應學生的疑問和時代的挑戰(zhàn)?唯一的答案就是鞭策自己奔赴時代洪流,不斷完成專業(yè)提升,這無形中平添了許多壓力與焦慮:既要沉下心投身于眼前的教學,又要跳出單調(diào)庸常的思維定式,從更寬廣和前瞻的視野去思考、學習和實踐。教育是不能停滯的事業(yè),教師必須自我加壓,成為永遠前進的人,是為教育事業(yè)之“二苦”。
功夫不負人,終有成功日。不斷地自我提升,意味著時刻在積累、充實和完善,最終量變引起質變,登上了新的高峰,看到了更加遼闊的風景,乃至有一定的“分量”為心中的教育理想呼喊。關于工作的意義,我一直秉持一個觀點:完成任務、提升自己、影響別人。如果說,引領、陪伴、見證學生的成長是這份職業(yè)最大的社會價值,那么學習、研究、反思、創(chuàng)新則是這份職業(yè)返還給教師的“個人紅利”。整個職業(yè)生涯始終在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和自我超越的需要,這種滿足感和獲得感是為教育事業(yè)之“二樂”。
苦在擔子重,樂在生命盈
心中有誓言,肩上擔重任。如果只能選擇一個詞概括教育事業(yè)的本質,我想可以是責任。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這份責任對于教師來說,永遠沒有盡完的一天,迎來送往一屆又一屆學生,就意味著這些責任卸下又擔起,像那個不斷在推石頭的西西弗。梁啟超曾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從這點來說,是為教育事業(yè)之“三苦”。
燭照學生前路,充盈自我生命。與西西弗的無望與徒勞相比,教育事業(yè)是永遠充滿希望的。因為教師始終帶人到有光的地方。雖說育人責任重如山,但正因這樣的責任,一代代教師用自己的言行去教化影響學生,不斷喚醒、激活存在于每個人心中的智慧、勇氣、自信心,點亮他們前方的路。也正因這樣的責任,教師始終將“人”本身作為一種精神追求,在成就學生的過程中也成就自己。教育事業(yè),始終讓一個人的精神和生命更充盈,是為教育事業(yè)之“三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人生辦一件大事來,做一件大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苯逃聵I(yè)是大事,“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甘甜。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這種苦樂交織便是教育事業(yè)偉大而生機的意蘊所在??鄤t苦已,樂則樂矣……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原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