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清晨,走在小區(qū)的林蔭小道上,聽到樹上的蟬一個勁地唱著“知了,知了……”,我駐足傾聽這精靈的天籟之聲,響徹在童年的蟬聲躍入我的耳際。
兒時,那一聲聲“知了、知了”,讓我整個夏天充滿歡樂和追逐。一到六七月的盛夏時節(jié),卸甲河邊的樹林里的蟬聲此起彼伏,我沉醉著這動聽的音樂會。捕捉蟬是我童年愛玩的游戲,可是當我手握著長竿的一頭,悄悄地走到樹旁時,這可愛的小精靈總愛和我捉迷藏。因此,我每次只能用網(wǎng)兜兜住幾個蟬蛻,我的心里也樂開了花。因為爺爺告訴我,蟬蛻是蟬的幼蟲變?yōu)槌上x時蛻下的殼,中醫(yī)清熱鎮(zhèn)靜的藥物。我把這些蟬蛻小心翼翼地收藏好,積攢了一小籃子,約上小梅一起去供銷社賣給國家,也算為人民治病出一份力量。那時候我是紅衛(wèi)兵,時刻想著要為人民服務。
我對蟬的叫聲感到好奇。上了三年級,我學了自然課,我知道蟬是昆蟲,因為叫的聲音像“知了”而得名,雄的腹部有發(fā)音器,能連續(xù)不斷發(fā)出尖銳的聲音;雌的不發(fā)聲,但在腹部有聽器。幼蟲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蟲刺破植物的汁。
上了中學,我讀了唐詩宋詞,我敬佩蟬——蕓蕓眾生中弱小的生命,依河邊高大的梧桐群居,朝飲甘露,夕放和聲,流響聲遠,句句來自生命,韻律如行云流水,最美的音色令綠柳青青。
走上了教學崗位,我知道:乳燕雛鶯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蟬的叫聲,是夏天永不改變的伴奏,“居高身自遠,非是藉秋風?!笔歉邼嵢烁竦幕?,立身品格高潔的人,聲名自能遠播。
年過花甲,我深知:枝上掛著的蟬蛻是蟬勇敢執(zhí)著蛻變的見證,這是蟬的生命絕唱。
暮年思鄉(xiāng),我特別愛聽蟬鳴,因為蟬鳴是羈旅別離的寄托者,“一聞愁意結(jié),再聽鄉(xiāng)心起”,星移物轉(zhuǎn),歲月流年,卸甲河邊,一串串兒時的回憶,梧桐樹上,蟬聲縈紆,令我魂牽夢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