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世說新語》是我國古代志人筆記的代表作,作者為劉宋臨川王劉義慶,主要記錄的是魏晉名士的言和行。魏晉時期,清談是名士們外在風度和內在氣質的綜合體現(xiàn),他們有的借清談一舉成名,有的經(jīng)由清談一判高下、惺惺相惜。清談、辯論得多了,經(jīng)常會變成互懟。這種風氣也影響了青少年,因此在《世說新語》中也記錄了不少青少年的趣辯,很有意思。
元方怎么說
陳元方是東漢名士陳寔的長子。陳寔在太丘做過官,因此又被人稱為陳太丘。一次,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墒沁^了正午朋友還沒有來,陳太丘便不再等他,先行離開了。陳太丘剛一離開,朋友就到了。當時,元方七歲,正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便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都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朋友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蛣e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崖犃烁械綉M愧,便走下車來想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家門。
七歲的陳元方不卑不亢地駁斥了父親的朋友,維護了父親的尊嚴。除了嘆服他的辯才,我更佩服他的冷靜情緒。七歲的年紀,如果受委屈了,不應該是放聲大哭嗎?
這是陳元方七歲時的故事,他十一歲時,去拜會袁公(紹)。袁公問:“你賢良的父親在太丘為官,遠近的人都稱贊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說:“我父親在太丘,用德行安撫強者,用仁慈安撫弱者,讓人們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越發(fā)地敬重我父親了?!痹f:“我曾經(jīng)也當過鄴縣縣令,正是這樣做事的。不知是你的父親學我,還是我學你的父親?”元方說:“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時代,雖然時間相隔遙遠,但他們的行為卻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學孔子,孔子也不學周公?!?/p>
這是一個明顯的“逗孩子玩”的故事,大人意圖問出“我和你爸爸哪個厲害啊”的結果。一般孩子可能會不好意思說自己爸爸厲害,可是,這個故事里被逗的孩子不是一般孩子,他是陳元方。他除了用事實贊揚了自己父親的為官之道,還用孔子和周公的比喻來表明誰也不學誰。依我揣測,陳元方更想懟的是:“哼,我父親沒學你,你別給自己臉上貼金了?!?/p>
陳元方的弟弟陳季方也曾遭人“拷問”,機智應對,體現(xiàn)了和陳元方一樣的辯才。有客人問陳季方:“您父親有什么功業(yè)德行,能夠擔當天下如此大的名聲呢?”陳季方說:“我父親就好比桂樹生長在泰山的山灣里,上有萬仞高的山峰,下有不可測的溪谷;上面受到甘甜露水的沾潤,下面又有深邃泉水的滋潤。這個時候,桂樹哪里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我不知道我父親是有功德呢,還是沒有功德?!?/p>
陳元方和陳季方兄弟倆的口才和風范從上面的故事中可見一斑?!妒勒f新語》中記錄有好幾則他們的故事,有一則小故事,我覺得可以從中看到陳家兄弟雄辯之才的源頭。
一次,陳元方的兒子陳長文和陳季方的兒子陳孝先爭論起雙方父親的功德,爭論得激烈,一時難分高下,便去問爺爺陳太丘。陳太丘說:“元方做兄長的不容易,難以勝過小弟;季方做小弟也不易,難以勝過兄長?!标愄鸬囊馑际?,兄弟倆都是英才啊。你看這爺爺?shù)目诓牛劝矒崃藢O子輩的兄弟倆,又表揚了兒子輩的兄弟倆,高手。
今人講這個故事時喜歡擬名為“難兄難弟”,這則“難兄難弟”的故事已經(jīng)講到了陳家第三代子弟的口才,也正體現(xiàn)了陳家優(yōu)良家風的傳承。
孔融笑著說
我們從小便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的口才也是了得的。
十歲那年,有一次,孔融跟隨父親到洛陽。洛陽是東漢的都城,當時由李膺做司隸校尉,相當于首都防衛(wèi)司令。李膺名重一時,出入李膺家的不是當世才俊,便是中表親戚。
孔融來到李家門口,對守門人說:“請進去通報,我是李府君的親人。”守門人通報后,把他引入了廳堂。
李膺見到孔融,笑著問道:“小朋友,你是我的什么親人?”孔融說:“咦,從前我的先人孔老夫子和你的先人李老君有師友之親,這樣說來,我們不正是世代通家之好嗎?”在場的賓客聽了都哈哈大笑。
這時,客人中一位名叫陳煒的剛從外面進來,有人就把孔融的話告訴了他。陳煒聽了,眼珠子一翻,說:“那有什么稀奇的?俗話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笨兹诹⒖袒卮鸬溃骸罢漳氵@樣說,想來你小時候一定很了不得?!标悷槾鬄閷擂?。
通過孔融這則故事,你會看到雄辯的口才并不是強詞奪理,而是由豐富的知識奠定基礎的??兹诟钼吲视H,如果不是了解他的先祖孔子和老子的交往故事,也沒法那樣推論,有趣,合情也合理。
至于他懟陳煒那段,實在是看得過癮。我小時候也算是一個口齒伶俐的人,常被人夸,也常被人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可是我當時邏輯思維確實不行,沒能像孔融那樣反推,讓對方搬起石頭砸自己腳。我也并不是想要去懟出言不遜的大人,友善的大人與其評判一個孩子“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不如告訴他,他在哪方面有優(yōu)勢,哪方面需要精進,如此才可以幫助孩子成長。
王戎這樣說
王戎七歲的時候,和小朋友們在路邊玩。小朋友們發(fā)現(xiàn)路邊的李樹上結了很多李子,便紛紛爬到樹上去摘,只有王戎站在樹下看人家摘李子。
有人就問王戎:“你為什么不上去摘呢?”王戎說:“這李樹長在路邊而沒有人摘李子,想來那李子必定是苦的?!?/p>
果然,小朋友一咬李子,都吐在地上說:“好苦!”
王戎當時的推斷十分正確,并且相當有智慧,但這個推斷放在今天,情況卻變得復雜了。第一,路人不摘李子,很有可能那李子打了農藥;第二,路人不摘李子,很有可能那李子是有主人家的,不能隨便摘有主的李子。但不管如何,七歲的王戎,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很了不起。
《世說新語》中,有記載裴楷夸王戎:“王戎眼神清澈,如碧巖下的一道白光?!边@番夸人之詞,實在與眾不同。我想,這光就是智慧之光吧。
除了這些著名的小孩,《世說新語》中也記錄了普通人家的小孩兒懟人趣語。有個不知名的小孩,父親得了瘧疾,小孩到處去尋找寒食散。有人問:“你父親是有德君子,怎么會得瘧疾呢?”那小孩答道:“就因為它使君子生病,所以才叫瘧疾嘛!”
這段話如果放在今天的《脫口秀大會》節(jié)目中,觀眾就會笑,這小孩用的是“諧音?!卑 C耖g傳說,瘧疾的鬼很小,它不敢讓巨人、君子生病。這次它讓君子生了病,所以才叫“虐疾”嘛。小孩用了“瘧”和“虐”的諧音。
真正的辯論不是考驗你的嘴皮子有多快,而是一個人圍繞立論,尋找知識、案例、素材,實現(xiàn)解決問題和沖突的溝通能力,還是一個人學會聆聽對方、換位思考、堅定說服的綜合素養(yǎng)。我想,正是基于此,魏晉之人才會喜歡辯論、清談的吧。
(鹿邑巷口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