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夢丹
沁河是黃河中下游的一條重要支流,是有名的地上懸河,素有“小黃河”之稱。歷史上,沁河在河南武陟決溢頻繁,當(dāng)?shù)赜醒苑Q,“一部武陟發(fā)展史,半部黃河變遷圖”。
今天筆者要介紹的,是被喻為沁河治河史上“神來之筆”的楊莊改道工程。
1982年以前,沁河自東向西流至武陟木欒店附近,河道呈現(xiàn)90度急轉(zhuǎn)彎,彎折向南,河道寬度由800米縮窄至330米,形成卡口,卡口處有一座雙曲拱橋。河內(nèi)灘面高于背河地面最高達7米,形勢危如累卵。如果木欒店卡口產(chǎn)生潰堤的險情,就會形成黃沁并溢,影響到整個華北大平原的安全。為了解決這一突出問題,1981年3月14日,沁河楊莊改道工程開工,修建新左堤,對沁河河道進行裁彎取順,向右開辟新的河道寬800米,解決了汛期壅水的狀況。1979年,河南黃河河務(wù)局組建機械化施工總隊,共有土工機械266臺。1981年至1983年,機械化施工總隊在沁河楊莊改道工程建設(shè)中共完成土方施工388.9萬立方米。
1982年8月,沁河楊莊改道主體工程剛剛完工,沁河就發(fā)生了流量為4130立方米每秒的超標(biāo)準(zhǔn)洪水。汛情最嚴重的時候,沁河右岸五車口附近水位高出堤頂0.2米左右,經(jīng)搶修,子埝才免于漫溢,工程經(jīng)受住了洪水的重大考驗。據(jù)分析,如果沒有沁河楊莊改道工程,洪水將淹沒沁河南5個鄉(xiāng)鎮(zhèn)、17萬人口、10720公頃耕地,直接經(jīng)濟損失1.5億元,是沁河楊莊改道工程投資的5倍多。沁河楊莊改道工程收到立竿見影的奇效。
提及沁河楊莊改道工程,當(dāng)?shù)氐睦习傩諢o不嘖嘖稱贊,感嘆這項工程的神奇,成功阻攔了1982年沁河特大洪水,避免巨大損失。
1983年6月,沁河楊莊改道工程全部完成。為保證沁河楊莊改道工程的建設(shè),武陟縣老城、南關(guān)、東關(guān)及楊莊的村民進行了搬遷,整個工程共搬遷805戶、4675人,拆遷房屋4879間。沁河楊莊改道工程完成土方353.6萬立方米,石方6.4萬立方米,混凝土1.2萬立方米,投資2836萬元。該工程榮獲國家優(yōu)質(zhì)工程銀質(zhì)獎。與此同時,新建的沁河公路大橋開工,歷時2年零4個月竣工通車,沁河楊莊改道工程各種配套工程也陸續(xù)完善。
沁河楊莊改道工程完工之后,沁河左岸上起沁陽村,下至南賈,河道長34千米,沁河大堤長38.095千米,為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明確的確保堤段。如今,武陟沁河左岸有險工9處,防洪壩2處,共計210座工程,其中壩28道,垛99座,護岸83段,引沁涵閘4座,沁河灘區(qū)耕地面積1554.4公頃。
今天,站在沁河左堤0公里堤防處,你會看到兩條大堤蜿蜒向前:右側(cè)緊靠沁河河道的是沁河新堤,郁郁蔥蔥,美如畫卷;向左延伸的是沁河老堤,在斑駁蕭瑟中,訴說著沁河楊莊改道工程那段令人神往的歷史。
近40年來,沁河楊莊改道工程發(fā)揮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確保了沁河左岸不被洪水侵擾,讓沁河決堤、洪水肆虐的歷史一去不復(fù)返。
特別是2021年7月18日以來,受多日持續(xù)強降雨影響,焦作武陟沁河出現(xiàn)多次洪水過程。7月23日3時12分,沁河下游武陟水文站出現(xiàn)1510立方米每秒流量,形成了1982年以來最大洪水。在洪水面前,沁河楊莊改道工程修建的新左堤固若金湯,又一次經(jīng)受住了考驗,繼續(xù)護衛(wèi)著沁河左岸一方百姓的平安。
歲月無語,唯石能言。
進入新時期,武陟第一黃河河務(wù)局以沁河楊莊改道工程為依托,本著“紀念歷史、啟及后人”的理念,精心打造了沁河楊莊改道紀念亭。
楊莊改道紀念亭,俗稱八角亭,占地約1400平方米,共分為兩層。一樓展廳以沁河楊莊改道紀念碑為依托,將黃河和法治文化融合展示,治黃重地、與河共舞、金堤永固等黃河文化板塊,與憲法至上、普法宣傳、河湖長制等法治文化板塊有機融合、相得益彰。二樓展廳為治黃文化展覽室,通過黃河沙盤、歷代治河方略板塊、多媒體展示、藝術(shù)作品展區(qū)等多個區(qū)域,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示黃河文化。
如今的沁河楊莊改道工程,不僅工程本身的防洪價值可觀,黃河文化價值也越發(fā)凸顯。2020年,“楊莊改道紀念亭”被授予“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被河南省司法廳授予“河南黃河法治文化帶”稱號;2021年,沁河楊莊改道工程被河南黃河河務(wù)局評為首批“河南黃河文化融合示范工程”,成為打造黃河文化標(biāo)志性符號、進一步做好黃河文化保護傳播的重要載體,肩負著宣傳推介河南治黃文化的重任。
“楊莊改道工程,是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人民治黃的神來之筆,擋住了1982年百年不遇大洪水,避免了極大的人口、經(jīng)濟損失,這個紀念亭建得好啊……”一位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在楊莊改道紀念亭前流連駐足,贊嘆著館內(nèi)豐富樸實、還原歷史面貌的記載,久久不愿離去。楊莊改道工程、1982年大洪水,是老一輩武陟人難忘的深刻記憶。如今,楊莊改道紀念亭忠實還原楊莊改道工程的點點滴滴,并將這段時光下的黃河文化拓印、留影,綻放耀眼華彩,散發(fā)出歷久彌香的味道。
新一代的武陟治黃人,秉承著楊莊改道工程精神,在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新征程上,在“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不懈奮斗中,武陟黃沁河治理保護翻開新的一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也進入了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