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臨的時候(外一首)
許天倫
秋天來臨的時候,在一條小溪邊
洗臉飲水,除去盛夏
所帶來的燥熱,猶如
漸黃的棕櫚葉,從枝頭
飄落之前,一定要經(jīng)歷什么
這或許是一只飛鳥,不經(jīng)意間的
一次踟躕;或許是某個深夜里
從遙遠都市歸來的異鄉(xiāng)人,無法避免地
對自身宿命的一場審判
他將會帶著失敗和疲倦
唯有白晃晃的月光,能給予他
一些慰藉。但同時這樣的月光
也能作為一種指引,從生活的春天
到秋天,他不僅僅只有一條路可走
現(xiàn)在,他體內(nèi)的光越來越亮了
這讓他有足夠的力量,去對抗黑暗
就像他曾在一首詩中寫道:秋天
接受光與光的擠壓后,正從山的那邊
蹣跚而來
落葉之心
十月里的一個清晨,父親去后院搭瓜棚
他背對著我,弓著身子,隨即
一枚葉子落到他的肩上
我不知道它是從哪里來的,更不知道
它將去向何方。或許,相對于泥土
父親疲憊的雙肩更如驛站
一枚落葉在此停留,平和,安靜,而這
又酷似一種謬誤被我小心探視
那些不為人知的過往,已被時間
掩藏于通體透黃的紋路里
雖然我很確信,它和父親一樣
曾被生活打磨,被風雨淋潤
被循環(huán)往復的季候摧殘和告慰,但父親似乎
還沒發(fā)覺自己和一枚落葉,具備如此的同一性
他在那兒用鐵絲和鉗子捆扎竹條
這時恰有一陣秋風吹來,葉子隨風而落
遠遠地,我看見父親的背影
在風中微微顫栗了一下,仿佛剛才
他背負了整個秋天的重量
許天倫,江蘇金壇人,1992年生。江蘇省作協(xié)簽約作家。作品散見于《詩刊》《十月》《作家》《北京文學》《長江文藝》《星星》《揚子江》《西部》等刊。著有詩集《指尖的光芒》。
讀詩
鐘庸
池塘里,鶴在下雪
晨光的手不斷敲打著櫸樹、橘樹
幾種樹編鐘般罰站著,像小時候我們幾個兄弟
跪在祠堂里被姥爺挨個兒罰
雪,越下越大。窗欞邊緣睡著草木
我默不作聲,眼中琢磨起爐火的性格
溫潤,像一個空巢老人駝著背
與我調(diào)侃不幸的家事
而心中飼養(yǎng)的鶴睡著了,閑適已到懸崖邊
我如釋重負,大口吸著燒焦的空氣恍惚間
看見一個人牽著一匹青騅在潮濕的河岸邊走
我心一驚,某首詩突然就讀懂了
鐘庸,2001年生,黑龍江雙鴨山人。作品散見于《詩林》《綠風》等刊?,F(xiàn)大一在讀。
拉姆拉措
北野
一條巨蟒在遇到雪山之前
就把自己的爬行,變成了滑翔
它身體的尺度,恰好從湖水中間
挖出了一個彎曲的洞穴
它身后,回聲緩慢
遺忘的鱗片,用一串銀子的光
堆成了波浪的裂縫
在山頂,談論命運是輕浮的
此時我正一個人陷入鏡子深處
好像世界并不存在
塵世折磨我一個人也就算了
塵世還摧毀了幻覺和虛構(gòu)
南山寂靜,草地上菊花像碎掉的骨頭
籬笆的剪刀那么明媚
它剪開一條小徑,又把它藏回虛無
它剪開白云,又從中取出絲綢
只有我是取之不盡的
我口訥不言,是時光中沉睡的葫蘆
北野,中國作協(xié)會員,河北承德人。滿族。在《人民文學》《詩刊》《中國作家》《十月》《青年文學》《民族文學》《北京文學》《散文》等刊發(fā)表詩歌、散文、評論等。出版詩集《普通的幸?!贰渡眢w史》《分身術(shù)》《讀唇術(shù)》《燕山上》《我的北國》等8部。獲孫犁文學獎,中國當代詩歌獎等,作品收入多種選本及譯為英、法、俄、日等國文字。
山中聽溪(外一首)
李繼宗
某年,山中聽溪的人已不是我,但蒼耳還是蒼耳
木石還是木石
我喝完水
沒有隨便往青草叢里扔一個紅蓋子塑料瓶
我舍不得全部用完的
優(yōu)柔寡斷的,那么一小會兒時光
哦,你不用細想,也不用思量
但你,也許就站在當年我曾經(jīng)站過的一塊石頭上
寂寞
寂寞是春色滿園時有的樹還沒有發(fā)芽,春服既成時
求諸野,有的人還沒有回來
寂寞是蟬鳴后,一棵柳樹,連同樹底下的陰涼
都陷進空無里去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早晨
寂寞是只有一鉤彎月,和一片落了白霜的南山秋菊
李繼宗,回族,甘肅張家川人。詩歌散見于《詩刊》《人民文學》《芳草》《山花》《漢詩》等刊,入選《中國年度優(yōu)秀詩歌》《年度中國詩歌精選》《中國詩歌年選》等選本,曾獲李白詩歌獎、首屆聞捷詩歌獎、甘肅省敦煌文藝獎、甘肅省少數(shù)民族文學獎、甘肅省黃河文學獎、《飛天》雜志十年文學獎等。著有詩集《場院周圍》《望過去》等。甘肅“詩歌八駿”之一。
把月光寫成銀子的人(外一首)
朱成玉
在古代,把月光寫成銀子的人
一定是個急著攢夠銀錢的書生
迫切地要去贖回怡紅院里
芳心暗許的姑娘
在今天,把月光寫成銀子的人
一定是把自己典當給了夜晚
太陽出來之前
他要贖回自己
心中有詩的人
月光可以滿足他的一切想象
積雪成山
雪是怎樣落到你心上的
我無從知曉
我只知道,雪紛紛揚揚
一層之上,又覆了一層
慢慢聚積成一座山的模樣
我想著某一天
你內(nèi)心的冰山融化
便去你的身體里
舀一瓢水喝
朱成玉,黑龍江人,1974年生。中國作協(xié)會員,《讀者》簽約作家,魯迅文學院第33屆高研班學員。出版文集《向美好的舊日時光道歉》。
廢棄的郵筒
楊驥
油漆褪色,脫落,已露出里面
生銹的鐵皮
四個正楷漢字也不完整,少了幾處筆畫
像是等待被漢語重新認領(lǐng)
人們來去,它似乎漠不關(guān)心
它只記得所要抵達的地址和那個
年邁的郵差
一年到頭直挺挺地站著,一遍遍復習
陳舊的孤獨
某年深秋的一天,我路過郵筒
不經(jīng)意間,瞥見一只直翅目的蟋蟀
從投遞口怯生生地探出腦袋
先是低吟幾聲,算是試探人間
稍歇,脫下包裹著的黑暗之后
便開始縱情鳴叫,高翹的觸須震顫著
仿佛是從洛夫筆下,從衡陽逃出的那一只
楊驥,江蘇省作協(xié)會員,詩作散見于《詩刊》《北京文學》等刊,曾獲李白詩歌獎,詩歌多次入選年度選本,著有詩集《楊驥詩選》《塵世帖》《意林居》三部?,F(xiàn)居南京。
去江嶺看油菜花(外一首)
龍安
我去過江嶺,還不止
一次。在十幾年前,我去段莘的官坑
販茶葉,坐朋友的摩托車
路過,我清楚記得那是一個
晴朗的春日,油菜花從山腳
開到山頂,以階梯的層次
鋪滿整個坡地與山坳,它的色澤
比陽光更明亮更鮮艷。那時還是
沙石公路,以一種令人暈頭轉(zhuǎn)向的崎嶇
讓我感覺幾乎走不出
這絢麗的迷失。第二次是與詩友
去江嶺參加一次采風活動,作為
被邀請的嘉賓,我完全
脫離了組織,一個人急匆匆地
深入季節(jié)呈現(xiàn)出這個地域
最好的風景。當我置身
山腰,意識它的美只有
從周邊聳立的群山延展開的一片
深藍的圍繞來看,才能發(fā)現(xiàn)
它恰到好處地開成
金燦燦的集中?,F(xiàn)在,春天
又來了,江嶺也會再一次
喚醒它的沉寂,用它盛放的油菜花
喚醒刀耕火種的記憶
月光的擦洗
許多年過去了,他還待在這個
郊外的村子里,待在自己的內(nèi)心
于一群早已認識卻再也
勾不起回憶的生疏中
其實,他也有過出走的念頭
在別處,如果不能激起
一個人的此生愿意
寄宿的熱情,那么活著
也是一種迷途
許多年過去了,他已習慣
在這個郊外的村子里
用月光擦洗生銹的骨頭
龍安,本名畢偉生。1972年生。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自由職業(yè)者。出版詩集《光陰的記憶》。曾獲2011年度中國青年詩人批評獎,2017年國際桃花潭詩歌周新人獎,2019年參加中國作協(xié)舉辦的中青年作家培訓班。
修表匠
羅燕廷
每次放學經(jīng)過我都會駐足停留
在小鎮(zhèn)街口的轉(zhuǎn)角處,一張小方桌
掛滿了各種各樣的手表零件
我透過桌子上小小的玻璃窗
把它們一一打量
驚訝于一塊完整的時間
竟然可以被拆分得那么細碎而具體
他曾修好過很多壞掉的時間
卻終究無法把自己修好
后來,就連他的技術(shù)也壞掉了
多年后,有一次經(jīng)過那個地方
我看見蒼老的夕照涂滿街角
像一些銹掉的時間,從地底
涌出來
羅燕廷,語文教師。有詩作發(fā)表于《詩刊》《星星》《詩歌月刊》《中國詩歌》《草原》《天津文學》《浙江詩人》等刊。
山中記
張強
你說再等片刻,等雪下得大些
我往爐中添柴,三寸火苗
煨著一壺遼闊的寂靜
我說太紛亂了,如這模糊不清的塵世
兩只烏鴉把一身暮色晾在樹杈上
便窩進巢穴,有晚歸的羊把小路踩響
有風推開木門,牽出三聲咳嗽
溫暖可親的燈火,已在某個角落倏然綻開
一頭牛清澈的眸子被瞬間點亮
茶已經(jīng)煮沸,咕嘟咕嘟吐著水汽
我說雪下得大了,山北的亂石
如埋伏的野獸,你說就往山南吧
山寺階前的落雪無人打掃
那株老梅怕是要開了
張強,1979年生,教師,山東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散見于《詩刊》《星火》《詩選刊》《星星》《草堂》《北京文學》《山東文學》等刊,著有詩集《季節(jié)的容顏》《六瓣雪》。
黎明的基石(外一首)
吳宇
終于,蘇醒的石頭在潮濕的
雨露里。我們面對面
中間隔著沉默的墻,就像
一個失憶的人坐在熟悉的海邊觀望
海水翻卷的浪花穿過沙灘的
碧綠,眼睜睜看著……
一個白色的身影從身邊經(jīng)過
留下一串深淺的腳印,在深山里
高聳的樹木被一段段磨平。然后
駕著天空之色的人進入陌生的寂靜
當我把所有向太陽獻禮的腳步
溶進晶瑩的露珠,石頭成為干燥
的基石,而那座天空之城散發(fā)
明亮的氣息,如駕駛者凱旋之姿
從詩中創(chuàng)造詩
寫每一首詩我都很認真,小心
我小心地對待并愛著它
但嘈雜鳥鳴從鐵絲的窗邊穿進來
影響了我思緒的齒輪,它逐漸從
我的腦中消失;大自然純粹地創(chuàng)造……
我更愿意在遙遠地聆聽與觀望
就像我堅信視覺的領(lǐng)域—
一位美麗的少女,手拿澆水壺
坐在清澈的小河邊,周圍是發(fā)光的泥土
還有潮濕的樹木……此時,她的臉漲紅
多么迷人。她在鏡子般的水面,緩緩流動
我靜靜地停留,凝視許久
通過這首詩而從創(chuàng)造詩的疲倦中恢復過來
吳宇,90后,江西宜春人。
桃花賦
嚴建平
她寫生。寫兩棵相互纏繞的桃花
她用暗色壓低所有的背景,只留出流動的氣息
那里,是她說愛的勇氣之源
是隱藏風情于虛無的秘境
她調(diào)出粉色,對照自己的臉頰調(diào)對照自己潮濕的身體調(diào)
每一次落筆,都是內(nèi)心花開的另一處安放
每一片花瓣,都干凈得令人羞愧
那些路過的人,都會以為
那是一樹桃花在描繪另一樹桃花
嚴建平,70后,浙江衢州人,畫畫,寫詩。
趕集
冉小江
誰在春天里獨自流淚
誰就是那位趕集回來的孩子
在河口石墩上,丟了那朵浪花
在淹沒鄉(xiāng)親的晚霞上,扯著大人的衣角
我要一輪滾動的太陽。在他們回家之前
掛在屋后的椿樹上,等它曬干衣服和褲子
等它稍微偏離方向,就放一朵蒲公英
再放一朵追上它,媽媽
你說好不好,我們一起坐在屋檐下
雞躲在圈欄里,我們遠遠地看見籬笆墻
那就是我們的家
冉小江,80后,土家族,貴州省作協(xié)會員,魯迅文學院少數(shù)民族班第二期學員,貴州文學院首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有作品發(fā)表于《人民日報》《詩刊》《民族文學》《作家文摘》《十月》《文藝報》《文學港》《山花》《青年作家》《星星》等報刊,出版詩集《當春天再次來臨》。
老夫妻的旅程(外一首)
一度
遙遠的旅程,她在他旁邊
樹呀,山呀,不停倒退
偶爾看到一片湖,湖水清澈
倒回去就能看見一對老人
砍好柴禾,背回去
桌子上,有些舊報紙
飛機像一只大鳥,在頭版墜落
剝好皮的水果,沒來得及吃
“打個電話吧,聽聽孩子聲音”
像逃亡的人,在旅途中
滿臉煤渣的他,把報紙攤開
就能看到二版,火車來回奔跑
父親
“弟兄們,在那星空上界[1]
一定住著個慈愛的父親?!?/p>
那也是我的父親。執(zhí)教鞭的手
拂過夜晚的村莊
每隔幾天他就要回來
借助微弱的星光
我躺在茅草堆上
梧桐樹梢的燈籠不再明亮
荷塘里挖出的每截斷藕
都是一條荒蕪的小徑
那時,我們站在輪回的磨盤上
總有些枯枝被踩出清脆的回響
[1]出自德國詩人席勒詩歌《合唱》。
一度,本名王龍文,1980年生于安徽桐城,現(xiàn)居黃山。魯迅文學院詩歌高研班學員,參加第八屆十月詩會和第36屆青春詩會。作品散見《十月》《詩刊》《星星》《揚子江》《散文詩》《青海湖》《黃河文學》等刊。出版詩集《散居徽州》《午后返程》。
隱忍著光芒(外一首)
瘦夢
一朵苦蕎花,在風中輕輕顫栗
它顫栗的力量,是微小的
但一大片苦蕎花,和著一大群蜜蜂
它們嚶嚶嗡嗡,就能掀起一片海浪
晚秋后,收割的稻田,它的光裸
是孤寂的。但一大群麻雀落在它懷里
它惹起的熱鬧,就能帶來春后的一場綠意
我想說的是,一些細小的事物
在任何時候,你都不要忽視
它隱忍著的光芒
秋 風
秋風起。風開始很薄,像刀刃上的光
刺不進肌膚,但可以刺疼你的眼睛
一樹樹桂花,小眉小眼的樣子
偷偷瞅你一眼,又趕緊瑟瑟地躲進枝丫
羽毛般的輕寒,攏在一顆顆滾圓的露珠上
草木一片靜默
風漸漸變得沉重起來,像注入了水銀
催著黃葉一陣,從樹枝上傾瀉下來
風過處,父親的墓碑上
又加深了幾道刻痕
瘦夢,本名熊小平,江西武寧人。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有作品發(fā)表于《作家報》《星火》《散文海外版》《華夏散文》《詩歌報》《散文詩》《創(chuàng)作評譚》《短篇小說》等報刊,作品入選多種選本,曾獲第二屆孫犁散文獎,出版《瘦夢詩選》。
噤默如翼
張凌云
蜻蜓,蝴蝶,或鳥翕動翅膀
耳朵聽不見。幽蘭生在山谷,花香飄在空中
同樣聽不見。聽不見的還有高山隆起
大陸漂移,巖漿涌動
以及萬物渴望拔節(jié)的骨骼
而時間的重力太沉,山河的脊背
太厚,天與海磨得锃亮的默契
讓我們習慣貼著黑色飛翔
從種子變成文物,只差一滴清亮的琥珀
幾千年后,或許有人會從中
看出掙扎過的自己
張凌云,江蘇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散見于《青年文學》《延河》《山東文學》《四川文學》《湖南文學》《散文百家》《詩歌月刊》《揚子江》《草堂》等刊,出版散文集《高樹鳴蟬》《曉月馬蹄》。
塵世之美
劉巧
落日移開群山,將最后一絲光亮
留給山下的村莊
年輕的母親在哺乳,金色的嬰孩咬著乳頭
嘴角溢出乳汁的香
蘋果掛在枝頭
炊煙飄在心上
藤蔓一截一截向上攀爬
冷不丁開出一朵淡藍色的小花
暮色在祈禱中降臨
誰的眼里裝著泉水
誰的碗里盛著星光
“我看著你,月亮看著人間”
是的,凡是美好的事物
必將得到神的贊美
劉巧,1988年生,四川什邡人。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詩歌月刊》《中國鐵路文藝》《金沙江文藝》等刊,獲獎若干。
石頭
溫小詞
石頭一生都在爬山
它們披著泥沙,戴著風雷
偶爾,它們抬頭望望云霄
堅硬的身體,就變成了柔軟的藤蔓
只在夜闌人靜時,才能聽見石頭的嘶吼
它們拍打著隱形的翅膀,仿佛發(fā)光的星星
有的石頭墜落,像一個半途而廢的人
來不及喊一聲疼
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修行
溫小詞,本名劉娟。2016年開始寫詩,作品散見于《星星》《詩潮》《詩林》《綠風》《散文詩》《文學港》《上海詩人》《山東文學》《安徽文學》《奔流》《散文詩世界》等刊。山東省作協(xié)會員,泰安市簽約作家。
鐵匠鋪,或夏日將盡(外一首)
周西西
我臨摹了七月初三的彎月
用來鍛造一把鐮刀
寬闊,厚重,像一截指向遠方的鐵軌
我握住它的把柄
用來收割野草、稻香、夜空高懸的深藍
收割贊美及詛咒
夏日將盡,鐵敲打著周鐵匠的爐子
蘸著火磨刀。它鐵了心地
要去收割那些,我夠不著的東西
有一只蟬,從鐵的影子里拖出越來
越薄的鳴叫
我聽見那聲輕而又細的紅。趁熱打鐵
雨后回鄉(xiāng)
這么多年,我把得到的雨水
用以清洗回鄉(xiāng)的路,使之整潔、明亮
便于通向更遠的地方
從來沒有一條路會被風吹薄,盡管
它窮得只剩下水漬和一個我
樹上掉落的鳥鳴,遲疑地叫出我的名字
西、西,周、西西
此刻,稻花釋放出一點點幸福的香氣
道路的拐彎處,有一條失火的河流
心跳被躍動的魚群替代
雞鴨與狗都親切,它們指著我議論
“看這個中年男孩,他笑得
開心,可臉上全是淚水”
“是的,還來得及,他還能回到他的夢里”
還鄉(xiāng)并非做客。月亮如故人
水與火
在我體內(nèi)沸騰
周西西,70后,浙江海鹽人,浙江省作協(xié)會員。詩作散見于《詩刊》《揚子江》《草堂》《詩歌月刊》《詩潮》《邊疆文學》《延河》等刊。出版詩集《如風吹》。
兩只松鼠(外一首)
但麥
一前一后鉆出密匝匝的葉片
順著桂樹的紋路—
樹下取悅的手,將食物攤在掌心
早已藏起了茹毛飲血的火石
而松鼠也已遺忘,何時練就火中取栗
捧著一顆飲火的花生米
以松鼠的俚語說:卡茲,卡茲
暮春
當燕雀在瓦房上空鼎沸
一輛手扶拖拉機運載童年的火炬緩緩駛來
有人帶你走進契科夫的早晨
有人將你丟進車馬喧鬧的江湖中
你跟隨丹麥人前往大海深處
父親率先推開家門
還未洗凈鐵犁上的田野
孩子們的嘴唇從蜂巢上掉落一滴滴蜜
森林飽蘸墨水
不斷揮筆于天空之紙
幾個嘴角長羽毛的男孩在橋上點燃杜鵑花
而從石頭滑過的河水一點點捋順
綿延的群山
但麥,本名劉華,1989年生,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先后在《中國詩歌》《揚子江》《星星散文詩》《詩潮》《散文詩》《散文詩世界》《星火》《青春》等刊發(fā)表作品,著有詩集《恍若星辰,恍若塵埃》,獲第六屆揚子江青年詩人獎等。
山民的春天(外一首)
王瑤宇
我是一位原始野蠻的山民
走到哪里,河流就開始冒險
土地就栽種春天
我的耳朵能夠聽見
泥土的松軟,花朵的鼻息
我的眼睛能夠看見鳥語的晶瑩
雨水的歡呼
我曾研習螞蟻的卑微
將身子彎成一株豆芽,而現(xiàn)在
我不可一世
猶如飲了獸血
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氣候的微笑
就有春風的奏響—
浩浩蕩蕩,像一匹匹野馬
踏遍大地上所有鋪開的油菜花
天空頌
當天空里的海市蜃樓
被清修的天神清掃
只有云朵與浪花,才能填充它枯萎的胃
燕子的視野
就是浪漫主義詩人的視野
帶有幾分激情
那些跌落又懸掛的剪刀
可以剪斷任何復雜的肌理與睡眠
太陽很快也出來了
是被一只銜著金色果實的鷹
用翅膀給抬出來的。這時
葳蕤蓊郁的萬物
將獲得第二個清晨,開始調(diào)整角度
向上,吮吸光的手指
王瑤宇,1993年出生于川東山區(qū)。自由職業(yè)者。曾獲《詩刊》社“巴山夜雨詩歌獎”三等獎。
周日聚餐
趙小北
凱蒂已經(jīng)問了好多遍我的名字
她還是記不住
我不怪她,一個人到了九十歲
腦袋里裝不下更多的人
她兒子,米沙埃爾
為她擦去嘴角的食物
咖啡又弄臟了
白毛衣
他看著母親就像看著一個孩子
七十歲的婆婆和九十歲的凱蒂
都打完了疫苗
這是封城半年后的首次聚會
陽光那么足,兩家人坐在院子里
呵,婆婆跟我談起我的詩
我說,在我的中國
有一些人沒見過我
但是他們因為我的詩愛我
對,我說這些的時候
一定像極了彈琴時的米沙埃爾
他指尖跳動的時候,就像另一個人
在教堂里彈琴的他,渾身都散發(fā)著光芒
趙小北,一個沒有到過故鄉(xiāng)的人,現(xiàn)居德國。
兩只喜鵲
紫藤晴兒
它們在樓前輕輕移動著身子
黑白的羽毛一如寂靜的幽靈
你不會相信那是真的
錯覺一般地出現(xiàn)
當我在窗臺上看到了它們
它們像從我的心底出發(fā)的輕
久違的輕
沒有聲音的影子拉長了的孤獨
但又有了具體的形狀
我多么需要這兩只喜鵲的迎合
它們即便沒有叫聲
還是我未能聽到它的叫聲
那些符號般的舌頭在我的寂寥之中
也有了回響
不一會它們又飛走了
翅膀打開的空氣像從我這里也抽走了
什么
我把心一直空著
等它們再飛回來
紫藤晴兒,本名張楠。中國作協(xié)會員。參加首屆齊魯詩會,中國網(wǎng)絡詩人第二屆高研班、山東省第十七屆(詩人)青年作家高研班、山東省第二十三屆青年作家高研班。作品發(fā)表于《詩刊》《星星》《草堂》《揚子江》《山東文學》《百家評論》《詩選刊》《詩歌月刊》《綠風》等刊。著有詩集《返回鏡中》。
在路上(外一首)
筱凡
路在縮短。早晨
上班的路上,她突然意識到
路的兩頭,只剩下
一條扁擔肩負的重量
高粱地,草莓地,甘蔗地
白楊樹,槐樹,梧桐樹
在她第一次經(jīng)過時
加深了時間的印象,接受一條路
需要另一條路徑
有過突然消失的時刻。在某個路口
微弱的燈光下,只呈現(xiàn)了
一條路僅有的部分
像年少時的一次出走
世界模糊
她為這短暫的失憶而感到慚愧
她為這失重的肉身而感到空茫
經(jīng)驗帶來膽識,一條路
像是在重拾。夢里出現(xiàn)
很久以前的人事,來路被
再一次證實
當一些臉隱遁,她從中
再一次認識了自己
變化
光在打開。一條街的日常
住進了一面鏡子里
里面的人徘徊在路口
回憶,一條街的
建筑過程,回憶荒草下
蛐蛐叫醒的夜晚,回憶卸貨工
用吶喊的經(jīng)驗鼓動體內(nèi)的
力量?!鞘且蝗合娜绽?/p>
光著膀子的人
你并不察覺,一面鏡子
此刻帶來的變化
有人走到它的跟前,像是從人群中
收回自己
一面橢圓形的鏡子
刃面向內(nèi),指向了
里面的人
筱凡,本名周真紅,江西上饒廣豐區(qū)人。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發(fā)表于《詩刊》《十月》《揚子江》《鹿鳴》《草堂》《四川文學》《芒種》等刊,詩歌入選多個選本。
麥柴垛
呂建軍
麥柴垛寂寥,困在自己日漸冰冷的
灰燼中,無法自拔
這樣安靜的蹲守,等待
迎風發(fā)出沙沙的響聲
像是期盼有人到來。像是
告慰時光的遠去
親人一天天衰老
村院斑駁。萬物
“慌于內(nèi)心的枯竭”
而你緊裹著一身的舊時光
護佑我們內(nèi)心的安寧
十年八載,風都這樣吹著
輕盈和緩,又或暴躁狂怒
周圍那么多的土房子、洋槐樹
抱著矮下去的炊煙
而你總能平息我們心中的顛簸
呂建軍,甘肅省秦安縣人。甘肅省作協(xié)會員。詩歌散見于《詩刊》《星星》《詩歌月刊》《詩選刊》《綠風》《揚子江》《中國校園文學》《四川文學》《延河》《飛天》《草堂》等刊。偶有作品入選詩歌選本并獲獎。
彷徨
富永杰
我喜歡安靜以及一切安靜的事物
喜歡雪默默地摁住喧囂
喜歡一粒塵埃的慈悲
喜歡黃昏路上六公里的舒暢
喜歡睡前十分鐘親子閱讀的溫馨
喜歡母親做好早餐敲門的聲響
我還喜歡安靜以外歡愉
喜歡一顆困厄之心的婉轉(zhuǎn)應答
喜歡三五好友走步之后的酒杯與星空
擦肩而過的花疼一疼的孤獨與憂傷
我從謊言中獲得一座隱蔽的領(lǐng)地
我熱愛人間,又迷戀塵世
有時,將自己置身于一個清醒的境地
有時,不知道走哪條路可以返回
富永杰,出生于1987年,甘肅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見于《人民日報》《中國教師報》《詩刊》《飛天》《西安晚報》等報刊。
一些新的事物正在悄悄趕來
周啟平
仿佛從遙遠的地方,帶來不尋常的訊息
它們已經(jīng)不是從前的雨點
穿過臘月寒冬的萎靡
播灑下來,就不是雨,是切開沉默的
閃電。一些新的事物正在悄悄趕來
它們的光芒與喧響
或掛在枝頭,或晾著在風中
春天這個集散地,騰出那么多空間
用來堆集新鮮的事物
一朵花敞開姹紫嫣紅的心胸,迎接
那個向春天奔赴的人
他要恢復往日的榮耀
懷揣嶄新的喜悅,他拿下銹跡斑斑的時間
周啟平,江西進賢人。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發(fā)表于《詩刊》《星星》《綠風》《詩林》《散文詩》《四川文學》《山東文學》《上海詩人》《短篇小說》等刊。獲獎若干。
沙地寫字
伍曉芳
十月已盡,沙洲落滿秋色
我用手指在沙地上寫字
寫得最多的是“我”字
可總也寫不好
有時太圓,有時太方
有時縮成一團,骨骼擠痛骨骼
有時松松散散,風一吹就變形……
我一遍遍把沙子磨平重寫
像把自己的人生哲學一次次推倒重來
直到黃昏將至
一只烏鶇飛過頭頂
最后一個字還是草草收筆
而那些沙粒啊,沙粒
像殘存的痛
頑固地留在指甲縫里
伍曉芳,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發(fā)表于《詩潮》《星星》《十月》《詩選刊》《中國校園文學》《延河》《星火》《滇池》《散文詩》等刊。出版詩集《南方的雪》、散文集《一樹芬芳》,作品入選多種選本。
再臨孝頭村
唐璟怡
孝頭村有養(yǎng)殖的傳統(tǒng)。養(yǎng)郁金香
養(yǎng)落日,養(yǎng)鳥鳴,養(yǎng)一些看似無用的東西
也養(yǎng)黃泥,亂石,生活垃圾,苦水
養(yǎng)與生俱來的從容,與良善
如今的孝頭,山路、江河、花草
都奔跑起來。村莊上空,放養(yǎng)起流動的云朵
唐璟怡,1994年盛夏生。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有作品發(fā)表于《詩刊》《詩潮》《星火》《江西日報》《江西工人報》《浙江詩人》等報刊。
湖畔的母親
湘小妃
她真是一位美麗女子
像新婚時那樣
優(yōu)雅,纖細,只是
背有些駝了。我的母親
已經(jīng)到了暮年
她側(cè)坐在湖畔長椅一端
湖水灰綠,無數(shù)
細碎波瀾
在她眼里,跳動著
她坐了很久很久
久到我父親
從水里走出來
悄悄地,把手搭在她肩上
湘小妃,湖南省作協(xié)會員,湖南省詩歌學會理事。作品發(fā)表于《人民文學》《詩刊》《詩選刊》《散文選刊》等刊?,F(xiàn)居湖南婁底。
行悟卷
陳梓龍
漫無目的地出發(fā)
一定要走,世人避之不及的小徑
枝頭的鳥警示我,驟雨將至
洪水將漫過荒蕪的生活
大雪,會在無人監(jiān)看時落下
掩蓋生硬的鐘聲。那時身體里遍布死結(jié)
沒有一縷白發(fā)可以發(fā)出哽咽
于是我退讓一場死水
只為以毒攻毒,逼殺心底的魔怔
釣魚翁獨自坐在岸邊
垂釣曾經(jīng)的自己,將繁雜歸于簡單
把一面湖,一輪月,坐成心中的明鏡
我是那個他等待的人嗎
日復一日地離開,最終又回到這里
取出破碎的鏡子,邂逅鏡子里
那個陌生旅人。其實我從未認清自己
陳梓龍,2002年生于蜀中,作品散見于《星星》《少年作家》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