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華 阮麗雅 王虎軍
根據《處方管理辦法》《醫(y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guī)范(試行)》相關規(guī)定,每月隨機抽取100張?zhí)幏竭M行審核和評議,旨在發(fā)現藥物的不合理應用之處,并通過發(fā)布點評結果普及合理用藥知識,提升臨床合理用藥水平,促進醫(yī)生更加科學準確地使用藥品,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提供優(yōu)質用藥服務。
1 ?方法
每月對門急診處方隨機抽取100張進行點評,點評內容包括處方日期、患者姓名、年齡、診斷等基礎信息以及藥品信息、處方金額、處方醫(yī)師、審核調配人員、核對發(fā)藥人員等。統計內容包括平均每張?zhí)幏接盟幤贩N數、抗菌藥物使用百分率、注射劑使用百分率、國家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藥品通用名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平均每張?zhí)幏浇痤~、合理處方百分率。
處方分析結果分為合理處方和問題處方兩大類。其中又將問題處方分為三大類別,分別為:(1)不規(guī)范處方;(2)用藥不適宜處方;(3)超常處方。
2 ?結果
2.1 ?2020年處方點評結果見表1。我院2020年處方合格率為98.75%。
2.2 ?2020年我院門急診問題處方科室分布情況見表2。抽查處方共涉及28個門急診科室,其中10個科室存在問題處方,其余18個科室均未發(fā)現問題處方。
3 ?分析
2020年共抽查1200張?zhí)幏?,其中判定為問題處方共15張,發(fā)現不合理用藥17處,均與醫(yī)生進行溝通,合理修改或雙簽字確認。按照問題處方判定類型結果分類如下:
3.1 ?不規(guī)范處方,共7張,占問題處方比例46.67%,均為開具處方未寫臨床診斷或臨床診斷書寫不全。
3.2 ?用藥不適宜處方,共10張,占問題處方比例66.67%。
3.2.1 ?適應癥不適宜,共3張,占問題處方比例20%。如開具注射用奧美拉唑,醫(yī)生僅診斷為“過量服藥”,并非奧美拉唑的適應癥,經過溝通,補充“應激性潰瘍”。
3.2.2 ?藥物劑型與給藥途徑不適宜,共1張,占問題處方比例6.67%。復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給藥途徑應為肌內注射,醫(yī)生開具皮下注射。
3.2.3 ?用法、用量不適宜,共4張,占問題處方比例26.67%。如鹽酸二甲雙胍片每次1000mg,每日三次,日總量達到3000mg,而說明書注明每日最大量不超過2550mg;又如布洛芬緩釋膠囊給藥頻次應為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醫(yī)生開具每日三次,不符合緩釋制劑給藥規(guī)律。
3.2.4 ?重復給藥,共1張,占問題處方比例6.67%。醫(yī)生為患者同時開具鹽酸度洛西汀腸溶片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兩藥同屬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作用靶點相同,不宜合用。
3.2.5 ?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共1張,占問題處方比例6.67%。醫(yī)生同時開具疏肝解郁膠囊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前者含貫葉金絲桃,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合用會增加該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3.3 ?未見超常處方。
通過對全年問題處方分析,排名第一位問題為無診斷用藥。醫(yī)生尤其為患有多種疾病的患者開具處方時,容易遺漏個別藥物對應的適應癥,造成無診斷用藥的失誤。排名第二位的問題為用法用量不適宜。過多的頻次不但會增加日攝入總量,而且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醫(yī)患糾紛。對于緩控釋等特殊制劑,更要合理給藥頻次,以達到合理的血藥濃度,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
4 ?結論
2020年我院門急診處方合格率為98.75%,從2016年建院以來,該項工作已開展了4年,處方合格率總體逐年上升,2020年與2016年相比提升了3.75%,且每月處方合格率均高于95%。及時將問題處方信息在全院共享平臺上進行公布,將問題展示給每一位醫(yī)生,引以為戒,共同學習。通過連續(xù)處方審核和評議,以及對問題處方及時干預,醫(yī)師處方開具日趨規(guī)范合理。原來的不合理用藥主要集中在處方書寫不規(guī)范、醫(yī)師簽字不規(guī)范等問題;經過臨床藥師反復干預,目前此類不規(guī)范問題已基本杜絕。超常處方已十分罕見。
目前仍以教育為主,雖成效顯著,但無適應癥用藥、適應癥不適宜、用法用量不適宜等問題任然存在。下一步可逐漸將處方點評結果與醫(yī)務人員的績效考評掛鉤,對于反復出現相同問題的醫(yī)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經濟懲罰;對于全年未見問題處方的醫(yī)師及科室,應給予適當的獎勵。以問題處方的獎懲機制作為手段,激勵醫(yī)務人員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2020年度我院西藥處方共177668張,由于處方點評涉及樣本量較小,僅占實際處方約0.67%,且全為手工點評,故抽取的1200張?zhí)幏讲⒉荒芡耆肀灸甓忍幏降恼鎸嵥?。按照國家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我院正計劃引入處方前置審核系統,依托信息系統的強大覆蓋面,對門急診處方進行全面點評,消除人為抽樣因素造成的偏差,進一步提高整體使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