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彥
今夜,月掛榕梢,輕歌賞過,焰火覆了天際。“拜月娘”的燭火氣息仍未散盡,清茶也蓋不過月餅的余甜。
接過已熱了三遍的蓮子湯,很是軟糯,但仍有清甜縈繞唇齒間,讓人想起那“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的意味。面前有一盤剝好的石榴籽,晶瑩,紅潤,這是哪位靜女染過的罷,那胭脂想是唐宋元明清哪朝的流行色了。
清淺的風(fēng)微涼,帶著寒宮中的桂花香,做成一紙信箋,夾在歲月書上,落款處是月的淺笑嫣然。伊指尖輕輕拂過,水汽凝成薄霜,勾勒一支冷艷的簪,借給月戴上。彩云追月,浮夢乘清風(fēng)。樹杪微顫,落幾許恍惚微光。且趁秋色尚淺,秋意未濃,品品這仲秋之溫香。
遙想從前,常有人于中秋時節(jié)筑戲臺上,猶記兒時歡笑臺前。偶爾仰頭望天,便見空中那輪鵝黃明月。月中有一人,側(cè)臥觀看人間百姓歡鬧喧騰。那人應(yīng)是嫦娥罷?若嫦娥真獨居寒宮,看見人間人月團圓,也是會“碧海青天夜夜心”罷。
端著一杯清茶,想起古時李白、蘇軾寫盡的人間月色,今夜,那傾世容顏定要再現(xiàn)了。月甚是朦朧,隱于云層之后,如櫝中之寶珠,未見其容已令人為之傾醉。纖云或淺或深,或濃或薄,似有人故意抹那一筆,讓人看不真切。想來也是美好,那“猶抱琵琶半遮面”是伊最溫柔的寫照。月忽明忽暗,云層變幻,影影綽綽。低頭飲茶的功夫,那薄薄的云層便化開了。皎月當(dāng)空,似泉淌瀉,似樂縈繞,又似有滿滿一盅初綻的花氣深情奉上——真真令人不忍看層層彩云再覆這倩影,只獨將這清麗容顏留駐心上。遙想古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之事,于今日又何其貴哉!假若其時無幽美月色,便是那知己同游之樂,已令人倍增向往之情。
今夜,洛陽人月團圓,或泛舟水上,或輕歌蕩漾,皆有月色為伴,金桂滿庭芳。于繁華古都回望,我中華民族,五千年泱泱,發(fā)祥于此,定有所感慨。憶得祠堂內(nèi)有“潁川故家”字樣,更有老人口傳祖上南遷之事,細考資料,得知潮汕陳氏確發(fā)源于河南潁川。千百年來,潮汕陳氏銘記祖先,將血脈根源刻在石上,代代相傳。遙想當(dāng)年,跨江河,越南嶺,寓于南海之濱,耕于榕江之畔。此夜中秋,回望中原,千百年歷史塵煙落下,身后腳印歷歷可見,前路步履愈加堅定。且看那紅頭船,下南洋乘風(fēng)破浪;看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故鄉(xiāng)之月溫柔以伴。
(指導(dǎo)老師:陳林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