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我見過的最文藝、最細心、最重感情的老師,沒有之一?!边@是李莉2019屆的一位學生對她的評價。
李莉的業(yè)余時間主要用在閱讀、觀影、寫作上。她讀教學專著,從《名師講語文》系列到弗羅姆的《愛的藝術》,從《班主任實戰(zhàn)篇》到《如何成為一個卓越教師》;她讀文學名著,從《詩經》到納博科夫的《文學講稿》;她喜歡影視,從《霸王別姬》到《肖申克的救贖》;從《奇葩說》到《樂隊的夏天》;她更喜歡將閱讀與觀察所得寫成文字,發(fā)在《語文報》《南充日報》等紙質媒體上,也發(fā)在自已為教學而開設的公眾號上。
豐富的閱讀,李莉得以將這股“文藝”遷移到語文課堂上。她講述博爾赫斯的名言“死亡就像水消逝在水中”,學生為修辭的魅力嘆為觀止,她同樣為學生受到感染而默默欣喜。她常常在作文課上引入一段視頻,只是為了印證生活與語文息息相關,比如《大長今》里,長今為勸說太后不要脅迫皇帝,出了一個謎底為“母親”的謎語,學生紛紛贊嘆長今的勸說技巧高明,進而對勸說藝術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她還把自己寫的文章作為范文給學生傳閱,但從來不署自己的名字,學生問了幾次,她始終不說,學生大抵也知道了,因此更積極地讀名著、寫周記,李莉便把他們的文章推薦給各類雜志,并帶領他們參加征文比賽,2011級的學生小超回憶說:“李老師讓我掙到了第一筆稿費?!?/p>
李莉的這股文藝范,更表現(xiàn)在班主任管理教育中,她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竟是看電影,選擇電影的權力掌握在她手中。一部電影,多半就是一個德育教育的主題,比如,關于人與自然,她選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關于戀愛現(xiàn)象,她會選擇《初戀這件小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關于家庭感恩,她選擇《小鞋子》……
其實,學生明知是圈套,卻樂此不疲。因為她讓學生看過之后,并不會要求他們寫作文,寫心得,不會讓他們把看電影當成一種負擔。而往往是在幾天之后,在某一次班會上忽然舊事重提。畢業(yè)學生的記憶里,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故事——“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電影”。就在這些潛移默化的引導之中,學生受到了最真切的感染與教育。
李莉的文藝范也表現(xiàn)在她像一個體育老師。她很注重學生的體育鍛煉,自己也以身作則。在學生集體出早操或課間操的時候,她總會跟跑在她的班級里,學生也因此從不遲到早到或者借故溜號,而是把有耐力、有體力融入集體,看成是一件驕傲的事情。當學生在自習感到困倦的時候,也主動地跑步來充沛自己的精力,特別是學習緊張,壓力巨大的高三階段,學生更是自覺主動地早起跑步,課間進行體育鍛煉,既釋放了壓力,又保證了學習的旺盛精力,也得到了意志的鍛煉。2019屆的學生小程在畢業(yè)時寫下了文章《李老師在談跑步時她在談什么》和《我的箱根山之旅》,這其實是在回應李莉曾在班會課上給他們讀的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和三浦紫苑的《強風吹拂》。
李莉的文藝范兒也許就是一個榜樣,因此很多的學生希望成為李莉那樣的老師,“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或許這就是最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