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劉方平 倪才英 謝亨旺 蘇甜 梁舉 李娜 田威
摘要:以江西省常用的水稻品種贛晚秈40號為試驗材料,在稻鱉共生體系中,研究不同施肥類型(純無機肥、無機和有機肥配施、純有機肥)對水稻產量、產量構成、稻米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相同施肥類型條件下,稻鱉共生可以改善稻米加工品質、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與稻田不養(yǎng)鱉相比,稻鱉共生精米率總體升高0.6%、堊白度降低10%、直鏈淀粉質量分數降低12.3%,稻鱉共生體系中施用有機肥可以明顯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質、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有機無機肥配施和施用有機肥處理較施用無機肥處理精米率分別升高了0.2%和1.3%、堊白度降低了15.4%和23.3%、水稻直鏈淀粉質量分數降低了8.9%和12.8%,對黏滯性(RVA)影響表現為稻鱉共生體系中施用有機肥會明顯降低峰值黏度、熱漿黏度、冷膠黏度和糊化溫度;稻鱉共生可以提高水稻產量;稻鱉共生體中不同施肥類型對產量和構成因素有一定的影響,完全施用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肥配施均可提高水稻產量,稻鱉共生體系中施有機肥、無機有機肥配施較稻田不養(yǎng)鱉施無機肥處理產量分別提高了22.0%和14.9%,主要是通過提高有效穗和結實率達到增產效果。
關鍵詞:稻鱉共生;施肥類型;產量;稻米品質
中圖分類號: S511.0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1)14-0061-05
稻鱉共生模式近幾年在我國已經成為大力提倡的生態(tài)種養(yǎng)模式之一,稻鱉共生一方面可以改良稻田土壤特性,節(jié)省化肥用量,另一方面可以為鱉提供較好的生長環(huán)境[1]。稻鱉共生是一種效益較好的農業(yè)生態(tài)循環(huán)生產模式[2],是指在稻田里面開挖暫養(yǎng)池,在暫養(yǎng)池中養(yǎng)殖鱉,在稻田里面種植水稻的一種生態(tài)種養(yǎng)模式,利用水稻與鱉的互作關系,減少化肥施用,杜絕農藥施用,有很好的推廣價值。在我國稻鱉共生體系的研究中近90%文獻是介紹稻鱉共生稻田改造和種養(yǎng)技術的報道,研究型文章較少,而其中又多是研究稻鱉共生稻田病蟲害防治、經濟產出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的,關于稻鱉共生體系和不同施肥類型對水稻產量及稻米品質的影響研究很少,缺乏深入的研究。本試驗通過大田試驗研究稻鱉共生體系和純無機肥、無機肥+有機肥、純有機肥3種不同施肥類型對水稻產量及稻米品質的影響,以期為稻鱉共生科學種養(yǎng)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條件概況
本試驗在江西省灌溉試驗中心站試驗研究基地進行,試驗基地處于江西省贛撫平原灌區(qū)南昌縣向塘鎮(zhèn),地理位置為116°00′E、28°26′N,海拔為 22 m。江西省贛撫平原灌區(qū)為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區(qū),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灌區(qū)年平均氣溫可達17.5 ℃,年平均日照1 720.8 h,年平均蒸發(fā)量 1 139 mm,年平均降水量1 747 mm。但降水量全年分布不均,4—6月的降雨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8%,7—9月降雨較少,僅占全年降水量的20%。供試土壤基礎性狀如下:pH值6.06,有機質含量14.09 g/kg,堿解氮含量151.35 mg/kg,有效磷含量12.80 mg/kg,速效鉀含量35.16 mg/kg,土壤全氮含量3.20 g/kg,土壤全磷含量0.18 g/kg,土壤全鉀含量0.81 g/kg。
供試水稻品種名稱為贛晚秈40號(品種審定編號:贛審稻2015048),在江西省作中稻種植,省肥高效,全生育期160.0 d左右,產量500 kg/667 m2,群體表現整齊穩(wěn)定,株葉形態(tài)好,分蘗力較強,株高112.8 cm,有效穗數19.5萬穗/667 m2,每穗總粒數128.8粒,實粒數118.9粒,結實率92.3%,千粒質量30.2 g,抗性強,抗稻飛虱等級為3級,屬抗蟲品種。
供試鱉為中華鱉,別稱水魚、甲魚、團魚,是常見的養(yǎng)殖鱉種。野生中華鱉在中國、日本、越南北部、韓國、俄羅斯東部都可見;水棲性,常棲息于沙泥底質的淡水水域,有上岸進行日光浴的習性;肉食性,以魚、蝦、軟體動物等為食,多于夜間覓食。
1.2 試驗設計與試驗方案
本試驗于2019年5—10月進行,試驗設計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F1(純無機肥)、F2(無機肥+有機肥純)和F3(純有機肥)3個處理,3種施肥類型均設置不養(yǎng)甲魚作對照(D0),共6個處理(表1)。每個處理對應小區(qū)面積均為99 m2,每個小區(qū)灌水口挖1個面積為10 m2、深度為80 cm的暫養(yǎng)池,于2019年6月10日投入平均質量為300 g的中華鱉,適應環(huán)境后在暫養(yǎng)池開始投放專用飼料,按照鱉質量的2%進行投食。
試驗用無機肥采用鄂中復合肥(N、P、K含量分別為30%、8%、14%),有機肥采用江西省土肥站授權使用的木薯沼渣發(fā)酵成的有機肥(有機質含量為45%,總養(yǎng)分含量為5%),施肥量和追肥方式見表1。
1.3 觀測項目及方法
于水稻成熟收割前,每小區(qū)隨機取3蔸進行考種,每小區(qū)隨機取3個點,每個點收割面積為6 m2,去雜質曬干后稱質量測產。
于水稻成熟、收獲曬干后,每個處理隨機取 500 g 稻谷,儲藏3個月后,用于測定稻米品質。
參照GB/T 17891—2017《優(yōu)質稻谷》測定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長、長寬比、堊白粒率、堊白度、膠稠度、直鏈淀粉質量分數和堿消值。
采用Excel 2016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并作圖,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相關分析,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進行處理間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對水稻加工品質的影響
由表2可知,稻鱉共生體系中,F1、F2、F3之間整精米率均具有顯著性差異,F2和F3處理糙米率較F1處理分別降低了2.1%和2.0%,精米率較F1處理分別升高了0.2%和1.2%,整精米率較F1處理分別升高了3.6%和7.2%;稻田不養(yǎng)鱉對照中,F1與F2處理間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差異不顯著,F1、F2、F3糙米率均具有顯著性差異,F2和F3處理糙米率較F1處理分別降低了0.4%和2.6%,精米率較F1處理分別升高了0.5%和2.2%,整精米率較F1處理分別降低0.5%和升高3.0%。稻鱉共生較不養(yǎng)鱉處理糙米率總體降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總體升高(F3除外)。以上結果表明,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對加工品質有一定影響,施用有機肥會明顯降低糙米率,明顯增加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稻鱉共生、施用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肥配施均能提高稻米加工品質。
2.2 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對水稻外觀品質的影響
由表3可知,稻鱉共生體系中,F3處理堊白粒率較F1處理顯著下降,F2和F3處理堊白度較F1處理均顯著下降,各處理間長寬比無顯著差異,F2和F3處理粒長較F1處理均顯著升高;稻田不養(yǎng)鱉對照中,F3處理堊白粒率較F1處理顯著下降,F2和F3處理堊白度較F1處理均顯著下降,各處理間長寬比無顯著差異,F2和F3處理粒長較F1處理均明顯升高;同一施肥類型,稻鱉共生較不養(yǎng)鱉處理堊白粒率、堊白度和粒長均總體降低。以上結果表明,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對外觀品質影響較大,施用有機肥會顯著降低堊白粒率和堊白度,稻鱉共生和施用有機肥均能提高水稻的外觀品質。
2.3 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對水稻蒸煮品質的影響
由表4可知,稻鱉共生體系中,F3處理膠稠度較F1、F2處理顯著下降,F2和F3處理直鏈淀粉質量分數較F1處理均顯著升高,各處理間堿消值無顯著差異;稻田不養(yǎng)鱉對照中,F2和F3處理直鏈淀粉質量分數與F1處理相比明顯升高,F1、F2處理膠稠度與F3處理相比均顯著升高,各處理間堿消值無顯著差異;稻鱉共生較不養(yǎng)鱉處理直鏈淀粉質量分數總體升高,膠稠度(F3處理除外)和堿消值均無顯著差異。以上結果表明,稻鱉共生對提高稻米蒸煮品質效果不顯著,但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對蒸煮品質影響較大,施用有機肥會顯著升高直鏈淀粉質量分數,能明顯提高稻米的蒸煮品質,有機無機肥配施對改善稻米蒸煮品質效果不顯著。
2.4 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對水稻黏滯性(RVA)的影響
由表5可知,稻鱉共生體系中,F2和F3處理峰值黏度較F1處理顯著下降,F3處理熱漿黏度較F1和F2處理均顯著下降,F3處理冷漿黏度較F1和F2處理均顯著下降,各處理間崩解值、峰值時間差異均不顯著,F3處理糊化溫度較F1處理顯著下降。
稻田不養(yǎng)鱉對照中,F2和F3處理峰值黏度、崩解值、熱漿黏度較F1處理均顯著下降,F3處理冷漿黏度較F1處理顯著升高;F3處理峰值時間、糊化溫度較F1處理顯著降低;同一施肥處理下,稻鱉共生較不養(yǎng)鱉處理峰值黏度、熱漿黏度、崩解值和糊化溫度均總體升高,峰值時間總體降低。以上結果表明,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對水稻RVA特性影響較大,施用有機肥會明顯降低峰值黏度、熱漿黏度和糊化溫度。
2.5 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的影響
由表6可知,稻鱉共生體系中,F2和F3處理穗長較F1處理明顯下降,F3處理有效穗數較F1和F2處理均明顯升高,F1和F3處理穗粒數較F2處理均顯著降低,F3處理結實率較F1和F2處理均顯著升高,F2和F3處理千粒質量、實際產量較F1處理均明顯升高;稻田不養(yǎng)鱉對照中,F2和F3處理穗長、有效穗數、結實率、實際產量較F1處理均明顯升高,F1和F3處理穗粒數較F2處理均顯著降低,F2和F3處理千粒質量較F1處理均顯著降低。以上結果表明,稻鱉共生可以提高水稻產量,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對產量和構成因素有一定的影響,施用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肥配施可以提高水稻產量,且主要是通過提高有效穗數和結實率來達到增產效果。
3 討論與結論
3.1 稻鱉共生體系不同施肥類型對水稻稻米品質的影響
稻米品質的優(yōu)劣主要受品種本身遺傳因素控制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3]。相關研究表明,稻米品質除受到品種基因型控制以外,環(huán)境因素包括氣候、營養(yǎng)、水分狀況都影響稻米的米質性狀[4];稻漁綜合種養(yǎng)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產量和改善稻米品質[5-7],同時肥料也是影響水稻產量和稻米品質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施肥類型和施肥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水稻產量,而且能顯著改善稻米品質[8-10]。本試驗研究表明,稻鱉共生和不同施肥類型對水稻加工品質有一定的影響,不同施肥類型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有顯著影響,施用有機肥會顯著降低糙米率,顯著增加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施用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肥配施均能提高稻米加工品質,這與王元元等的研究結果[11]基本一致;同時,稻鱉共生體系的稻米加工品質總體上高于不養(yǎng)鱉處理,這與常培恩等的研究結果[12]基本一致;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對水稻的外觀品質有一定影響,施用有機肥和有機無機肥配施會顯著降低稻米堊白粒率和堊白度,稻鱉共生均能提高水稻的外觀品質;稻鱉共生對提高稻米蒸煮品質效果不顯著,但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對蒸煮品質影響較大,施用有機肥會顯著升高直鏈淀粉質量分數,提高稻米的蒸煮品質;稻鱉共生體系中不同施肥類型對水稻RVA譜特征值影響較大,施用有機肥會顯著降低峰值黏度、熱漿黏度和糊化溫度;以上結果說明單獨的稻鱉共生模式和稻田施用有機肥均可以改善稻米加工品質、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稻鱉共生體系中配合施用有機肥可以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質、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且有機肥/無機肥配比越大效果越明顯。
3.2 稻鱉共生體系不同施肥類型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的影響
水稻產量是水稻的遺傳基因與外界環(huán)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受品種、播期、栽培措施和氣候條件等多種因素的調控[13]。關于稻鱉共生和不同施肥類型2個因素單獨對水稻產量影響的研究很多,但是二者結合的研究較少。楊飛翔等研究表明,稻鱉共作模式能有效提高有效穗數、穗粒數和實粒數,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灌漿充實度,使產量增加[14];趙靜研究表明,稻鱉共生體系中鱉的活動能夠有效控制雜草和無效分蘗,從而避免了養(yǎng)分的浪費,有助于最終有效穗的形成[15];大量的研究均表明,合理地施用有機肥能有效提高水稻的產量;吳嘉彧等研究發(fā)現,施用有機肥能夠提高水稻結實率,增加千粒質量,增加水稻產量[16-19]。本試驗研究表明,稻鱉共生較不養(yǎng)鱉處理水稻穗長、有效穗數、千粒質量和實際產量均有所升高,可以促進最終產量形成;稻鱉共生體系中施有機肥、無機有機肥配施較稻田不養(yǎng)鱉施無機肥處理產量升高了22.0%和14.9%。而楊飛翔等研究表明,單獨稻鱉共生增產效果僅為10.05%[14];高菊生等研究表明,田間施用有機肥對水稻產量提升的效果最佳也只能達到14.5%,均低于稻鱉共生體系中施用有機肥對水稻增產的效果,說明稻鱉共生體系中施用有機肥是一種有推廣價值的種養(yǎng)模式,不但可以減少追肥次數而減少人工,還可以增加水稻產量改善品質[20]。本試驗只研究了1種有機肥的增產效果,該模式下不同的有機肥類型優(yōu)選還需要深入的研究。
3.3 結論
稻鱉共生模式和稻田施用有機肥均可以改善稻米加工品質、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稻鱉共生體系中配合施用有機肥可以更顯著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質、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且有機肥/無機肥配比越大效果越明顯。
相同施肥類型條件下,稻鱉共生模式較稻田不養(yǎng)鱉處理水稻穗長、有效穗、千粒質量總體升高,可以提高水稻產量,稻鱉共生體系中施有機肥、無機有機肥配施較稻田不養(yǎng)鱉施無機肥處理產量提升分別達到22.0%和14.9%。
參考文獻:
[1]劉才高,周愛珠,徐剛勇. 稻鱉共生效益試驗[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43(7):157-159.
[2]鄧成方. “稻鱉共生”種養(yǎng)結合技術[J]. 中國水產,2015(1):57-58.
[3]游晴如,黃庭旭,馬宏敏. 環(huán)境生態(tài)因子對稻米品質影響的研究進展[J]. 江西農業(yè)學報,2006,18(3):155-158.
[4]王 豐,楊 娟,張國平. 稻米品質的遺傳、生理研究進展[J]. 中國糧油學報,2005,20(5):5-9.
[5]林傳政,呂澤林. 不同稻魚共生方式對水稻性狀及稻魚產量的影響[J]. 耕作與栽培,2015(6):19-21,43.
[6]王強盛,黃丕生. 稻鴨共作對稻田營養(yǎng)生態(tài)及稻米品質的影響[J].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4,15(4):639-645.
[7]侯立剛,趙國臣,劉 亮,等. 有機水稻生產環(huán)境下稻鴨共作對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J]. 吉林農業(yè)科學,2009,34(6):10-12.
[8]劉立軍,吳長付,張 耗,等. 實地氮肥管理對稻米品質的影響[J]. 中國水稻科學,2007,21(6):625-630.
[9]蒙秀菲,曾 濤,彭 菊,等. 氮素肥料施用對稻米品質及產量影響[J]. 耕作與栽培,2019,39(2):7-9,12.
[10]袁繼超,劉叢軍,俄勝哲,等. 施氮量和穗粒肥比例對稻米營養(yǎng)品質及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響[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06,12(2):2183-2187,2200.
[11]王元元,李 超,劉思超,等. 有機肥對水稻產量、品質及土壤特性的影響研究進展[J]. 中國稻米,2019,25(1):15-20.
[12]常培恩,陳 燦,黃 璜,等. 稻田養(yǎng)鱉對水稻產量形成及稻米品質的影響[J]. 作物研究,2019,33(5):388-391.
[13]陳慶川. 稻米加工特性研究與品質評價技術[D]. 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2:11-12.
[14]楊飛翔,黃 璜,陳 燦,等. 稻鱉共作模式中的土壤養(yǎng)分動態(tài)變化及產量形成[J]. 作物研究,2019,33(5):402-407.
[15]趙 靜. 鱉稻綜合種養(yǎng)模式生態(tài)學效應及其機理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18:22.
[16]吳嘉彧,孫 龍,萬廣超,等. 施用生物有機肥對寒區(qū)水稻生長發(fā)育和產量性狀的影響[J]. 現代化農業(yè),2019(7):22-23.
[17]懷寶東,隋文志,閆鳳超,等. 施用有機肥對寒區(qū)水稻生長發(fā)育和產量的影響[J]. 現代化農業(yè),2018(8):17-19.
[18]李 超. 不同有機肥對湘東雙季稻區(qū)水稻產量及土壤特性的影響研究[D]. 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2018:17-18.
[19]高 飛,汪志鵬,趙 賀,等. 低地力條件下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對作物產量和土壤性狀的影響[J]. 江蘇農業(yè)學報,2020,36(1):83-91.
[20]高菊生,秦道珠,劉更另,等. 長期施用有機肥對水稻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J]. 耕作與栽培,2002(2):3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