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艷
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相對抽象,且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在數學課堂中踐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利于充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數學能力,包括學生的思想素質、數學應用能力及數學思想。
改變教學觀念,與時俱進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與時俱進,基于現代教育的發(fā)展特點和現代教育理念,有針對性地設計數學教學活動,進而充分發(fā)揮數學課堂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和內容。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傳授理論知識,而是應該注重對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化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開展理論知識教學。當然,也有必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性作用,將素質教育內容充分融入數學課堂中,利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主動發(fā)現、分析各種數學問題,增強自身的解題意識。
例如,在初中數學《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展開教學。具體而言,在數學課堂中,引導學生主動地展開教材內容的探究,發(fā)現總結相關知識點及其規(guī)律,記錄存在疑惑的地方,與同學展開溝通或與教師探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及解題技能,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特點、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實質。學生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思考,能感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并建立自身的問題模型,進而實現數學應用能力的提高。
立足教學素材,實現德育
德育是初中素質教育的關鍵內容,其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展開對學生的德育,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例如,教師可以將教材中關于我國古代數學成就的部分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如我國對勾股定理的探究比國外早了幾百年,使學生在了解這部分內容時增強愛國情感。借助這種方式,學生能了解到更多的數學文化,有利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
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應用教材內容,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生活化教學,發(fā)現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所在。例如,在《正數和負數》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溫度計的正負,使學生意識到正負數在生活中廣泛存在,進而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再如,在“月歷中的數學”這一拓展數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在學生眼前展示月歷中蘊含的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對實際生活的影響,重視數學知識的學習。
借助數學思想,促進學生素質發(fā)展
數學思想和數學能力是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具備的數學學科素質。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學會使用數學語言理解數學問題、解答數學問題,才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數學思想主要包括數形結合、分類討論、整體局部等等。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借助教材內容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數學知識理解能力、運算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得到提高,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而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例如,在《合并同類項》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分類討論思想展開該部分內容的學習,通過對不同式子的分類討論,實現對該部分內容的深刻理解。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運算技能,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進而促進解題能力的提高,真正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最終實現對學生數學學科素養(yǎng)的增強。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更深入地沉浸在數學課堂中,并使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無論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還是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人格塑造階段,在數學教學中踐行素質教育理念,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促進學生思想素質的進一步提升,且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將素質教育理念充分融入數學課堂,將其滲透到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步驟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