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映光
摘要:本文通過對昆明地域內普渡河自然景觀、功能、生態(tài)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昆明河道水景觀設計與營造存在的問題,總結出設計與營造具有昆明地域特點的河道水景觀思路與方法,為今后昆明河道景觀的設計與營造,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昆明地域特點 河道水景觀 設計 營造
前言
昆明轄區(qū)地處云南高原中部,高原是基本地貌形態(tài),區(qū)內自然河流分屬金沙江(長江上游)、南盤江(珠江上游)、元江(紅河上游)三大水系。全區(qū)屬金沙江流域的面積占73.44%,屬南盤江流域的面積占24.81%,屬元江流域的面積占1.75%。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普渡河、鳴矣河、掌鳩河、牛欄江、南盤江、巴江等。河流眾多、分布廣、類型多的特點為昆明轄區(qū)的自然景觀增添了靈動、清幽、獨特的美麗風光。然而,這一大自然給昆明的饋贈,正隨著城鄉(xiāng)建設的進程而逐漸消失。當然,消失的不僅是河道本身,最為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富有本地域自然風光的河道景觀也隨著我們“不懈的努力”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外貌都似曾相識的“外阜”河道景觀。本文討論的重點是如何挽救漸漸消失的個性十足、獨屬于昆明的河道水景觀的設計與營造,力求在城鄉(xiāng)發(fā)展與建設中更多的保留和營造有昆明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觀,讓屬于昆明的自然風光保存更多更完整。
1.目前昆明河道水景觀設計與營造存在的問題分析
1.1.目前昆明河道水景觀設計與營造存在的問題
河道水景觀是昆明水體景觀一個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數(shù)十條河道水景觀伴隨著河道的分布和延伸而呈現(xiàn)出水景觀特有的靈動、秀美風光,為昆明這個正在發(fā)展的地區(qū)增添了美麗和溫潤的氛圍。然而,目前昆明河道景觀的設計與營造隨著河道建設改造數(shù)量的增加,不同程度呈現(xiàn)出景觀同質性和輸入性、景觀單調、沒有個性的問題,使得我們建設的人工河道景觀千河一面,似曾相識的景觀格局。同時伴隨著河道水生植物群落構建的不合理,植物應用不恰當?shù)葐栴},帶來了與河道功能不匹配,河道維護技術難度大、成本高、二次污染量逐年增加等問題,本文就以上問題進行研究,從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1.1.1.目前河道水景觀設計與營造存在問題分析
1.1.1.1.景觀同質性表現(xiàn)
景觀同質性表現(xiàn)之一,河道地形地貌同質。目前昆明多條已經改造和建設完畢的河道,不同程度存在將原有河道進行改造以配合目前或者未來該河流所在地方的城鄉(xiāng)發(fā)展建設規(guī)劃。這些規(guī)劃忽略河流本身所處的地形地貌以及其自然形成的河道走向和外形,隨意變動河道走向和外形,使得這些經過千百年自然塑造,已經和當?shù)刈匀弧⑷宋娜跒橐惑w的河道,變更成一個生硬的外來強加物,徹底割裂了本土自然、人文、民俗與河道原生和諧的關系與樸素風光。
景觀同質性表現(xiàn)之二,河道駁岸形式同質。目前昆明多條已經改造和建設完畢的河道,不同程度存在忽略原來河道自然基底和所處的地質條件,人為而主觀的將河道基底進行硬化,出現(xiàn)了三面光的河道形式,這樣的河道看似解決了河道最大程度行洪的問題,但卻忽略了河道與周邊自然物質能量的交流,在更大范圍內和從生態(tài)角度加劇了人與自然的矛盾。雖然目前部分河道關注到了大尺度范圍的生態(tài)關系,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生態(tài)(生物)駁岸,但是卻又出現(xiàn)了駁岸應用材料和外觀形式的相似問題,在解決生態(tài)循環(huán)問題的同時,景觀有存在同質的問題。
1.1.1.2.河道景觀與河道承載功能不匹配,重形式輕功能。
目前昆明部分河道的改造與建設,只重視行洪和水流通道功能,很大程度上忽略河道、河流與當?shù)厝说纳鐣L俗與河道相互依賴的功能延續(xù)功能,忽略河流的人文、歷史傳承功能,忽略河道承載的與本土生物的生物鏈共存互生功能,忽略河流與當?shù)亟洕鐣绞交橹蔚墓δ芘c關系。而另一方面,過多關注河道的建設形式是否跟得上目前國內外的典型案例的形式,以此來衡量該項工程是否跟得上目前潮流。
1.1.1.3.河道河道維護技術難增加、成本高
由于在進行河道的景觀設計時,沒有充分分析河道所具備的生物循環(huán)關系以及河道維護單位所具備的技術與資金等河道維護管理技術、人員素質、資金條件。盲目選擇景觀植物物種與進行植物群落構建,導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不可控,在一段時間內就形成單一物種群落結構或者少數(shù)幾種生存強勢物種群落,繼而產生生物物種與小生態(tài)單位的缺陷和人為丟失,最終我們得到的一個景觀沒有地域個性,河道景觀植物維護技術難度加大,維護投入的成本無限制加大的共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對水體景觀的一個誤解——水體景觀不需要植物的呼聲越來越強。
1.1.1.4.二次污染量逐年增加
由于上述問題的產生,使得河道產生了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單一物種群落結構或者少數(shù)幾種生存強勢物種群落,生物量每年翻翻,這些大量的生物有機體,在無法及時人工去除的時候,又重新回到水體中,加大的水體水質的污染負荷。
1.2目前河道水景觀設計與營造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課題組帶著上述問題,在進行景觀植物群落研究的時候,對昆明境內的多條自然河流進行實地調查與研究,研究中課題組針對目前難以解決的難題在自然河流中找到了一些解決的方法與思路。
2.昆明普渡河自然景觀的研究與分析
2.1.昆明普渡河簡介
普渡河是金沙江右岸的一條主要支流,位于云南省中部。該河發(fā)源于嵩明縣梁王山北麓上喳拉箐(高程2600米),流經嵩明縣、昆明市的官渡區(qū)、盤龍區(qū)、五華區(qū)、西山區(qū)和呈貢區(qū)、晉寧縣、安寧市、富民縣、祿勸縣等10個縣區(qū)市,于祿勸縣則黑區(qū)小河坪子東北1公里匯入金沙江。普渡河全長約380公里,落差約1850米,平均坡降約4.9‰,流域面積約11090平方公里,其中昆明市境內9400余平方公里,約占普渡河流域面積85%。全河流域面積11751km2。流域呈狹長形,南高北低,河流干流由南向北匯入金沙江;中游河段河道流經低山緩坡區(qū)或中山丘陵區(qū),局部地區(qū)河道開闊,兩側階地發(fā)育,河道比降小,水流平緩;下游河段水流經過高山峽谷區(qū),河道狹窄,下切深,河道陡緩交錯,水流較急。河流全長364km,落差約1850m,河道平均比降約4.5‰。
2.2.昆明普渡河景觀元素分析
普渡河上游稱螳螂川,過富民稱普渡河。螳螂川安寧、富民一帶為低山緩坡區(qū),河道處于較寬,流速較緩,多河曲階地;祿勸一帶普渡河為中山丘陵區(qū)和高山峽谷區(qū),該段河道水流湍急,高山夾峙,河流深切,“V”型河谷廣布?!度A陽國志·南中志》記滇池縣“有澤水,周回二百余里,所以深廣,下流淺狹,如倒流”,即指此河。普渡河承擔著灌溉田疇,膏沐鄉(xiāng)民的功能,展現(xiàn)了江水如帶,瀠繞群山,清麗風光。傳承著兩岸“柳市村村接,松燈點點明。家家傾蟻酒,夜夜燴魚羹”民俗。
不難看出普渡河之所以有著獨特的景觀,與以下景觀元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2.2.1.河道與當?shù)氐匦蔚孛驳母叨绕鹾?/p>
2.2.2.河道形態(tài)自然,曲直流暢、寬窄自如。
2.2.3.河道駁岸類型豐富
有石塊駁岸、石塊和礫石駁岸、泥土駁岸。
2.2.4.植物群多樣、物種豐富
自然河道植物群多樣,物種豐富,植物種類能夠適應多變的河道環(huán)境,使得河道能在枯水期與豐水期呈現(xiàn)不同的自然景觀。燈芯草、馬利筋等濕生植物在枯水期與豐水期都可生長,而田字萍、蜈蚣草、西洋菜等水生植物,在枯水期時地面部分死亡或者僅在有水面的地方生長,當豐水期時會隨水面的擴大而擴大生長范圍。除了水生植物外,一些生長在河道兩岸的喬灌木也會依山石之勢形成其獨特的景觀。
2.2.5.河流與流經地人類活動高度契合與協(xié)調。
在普渡河兩岸生活的本土居民和河流相互依存的關系在長期的磨合后,形成了和諧的狀態(tài)。
2.2.6河道處于自然維護狀態(tài)。
河道的維護在生物生長規(guī)律和自然節(jié)律的調節(jié)下,河流與和她共生共存的生物,既創(chuàng)造著生機勃勃的世界,又共同維護著他們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
3.昆明地域特點的河道水景觀設計與營造
3.1.具有昆明地域特點的河道水景觀設計
充分了解河流所在地域的地形地貌、地質狀況,河道水文,以便準確確定其定位、功能;充分了解流經地域的風土人情作為確定河道景觀的風格的依據(jù);充分了解流經地域的生產生活方式,確定河道承載和需要傳承民俗文化;充分了解流經地域的經濟水平以便確定河道建設技術與河道景觀維護技術與管理形式;充分了解流經地域的動植物種類和分布,以便確定河道構建的生態(tài)模式和景觀風貌,有目的的選擇植物物種、植物群落。這樣我們就能通過設計達到營造有地域個性的河道景觀,同時也能滿足當?shù)鼐用竦漠a生、生活要求,更能充分發(fā)揮河流應有的生態(tài)、旅游、水通道的作用。
3.2.具有昆明地域特點的河道水景觀營造
3.2.1.基于“低技術”的可持續(xù)設計
低技術具有成熟、易操作與獨有的地域特征,使其易于因地制宜地為地方服務,開發(fā)適合當?shù)匕l(fā)展的可持續(xù)設計系統(tǒng)。對于發(fā)展中國家而言,基于低技術的可持續(xù)設計在資源永續(xù)利用、保護地域特色和實現(xiàn)文化可持續(xù)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3.2.2.低環(huán)境影響施工技術的應用
低環(huán)境影響的技術應用是使用對環(huán)境影響和擾動最小的技術和工藝,達到最大程度保持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質量,保護和保存原有生物的物種數(shù)量,生物保持食物鏈的完整性。
3.2.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施工方式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施工方式,能高效利用當?shù)氐奈镔|材料,從而達到節(jié)約工程成本,保證當?shù)厣鷳B(tài)安全,容易形成有地域個性的景觀的目的。
綜上所述,要營造有地域特點的河道景觀,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尊重當?shù)刈匀弧⑽幕?、歷史、民俗等客觀因素,應用“低技術”的可持續(xù)設計、低環(huán)境影響施工技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施工方式,就能營造出屬于本土的有旺盛生命力,又不會雷同、功能完整、維護技術與維護成本低的河道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