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華文明的核心發(fā)源地到底在哪

2021-09-10 22:44:04大鵬
閱讀時代 2021年2期
關鍵詞:渭水炎帝中華文明

大鵬

中華文明作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化,延綿五千年從未間斷。這種以漢字和農耕為核心的文明形態(tài)影響遍及東亞,以“四大發(fā)明”為代表的中國智慧更是聲名遠播,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交流和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么,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在哪里呢?

1

在探討中華文明之前,我們首先必須要探討一下,我們中國人是從哪里來的?

通過現(xiàn)代分子人類學、遺傳學角度科學的分析,我們的祖先無疑來自非洲。大約7萬年前,由于遠古時期的冰河作用,我們的遠祖越過紅海走出非洲。大約在6萬年前來到了黃土高原,在甘肅天水秦安清水河南岸,一個叫“大地灣”的地方居住了下來,一直生活到 4800年前。這就是著名的“大地灣遺址”,是我們華夏文明的主要源頭。

在五萬多年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大地灣的先民沿著渭水漢水古河道,把自己的足跡傳遍九州。大地灣作為中華文明的母體,有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粟,最早的彩陶,豬狗等家畜,都有最早的文字刻畫符號。一些陶器、骨器等實用器,諸多具有新石器文化特征的物品,在渭水流域、漢水流域,在西安的白家遺址、半坡遺址、河北磁山遺址、河南裴李崗遺址等均可以找到相類似的文化遺存。

2

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河流一般也是由西往東流。渭河就是黃河的古河道。我們講文明就要講“源流”,古人一般都是逐河而居,河流是文明的最主要傳播載體。

渭河平原遼闊肥沃,最適合農耕生產,是史前農業(yè)最發(fā)達區(qū)域。秦嶺是中華民族的龍脈,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的源頭,是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和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的源頭,是真正的中華之源。

從傳說中的華胥氏、伏羲氏到炎帝黃帝,到夏商周秦漢隋唐,孕育了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關中渭水流域是真正的中華之根。關中地區(qū)是中華民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的起源地。

黃帝與炎帝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3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边@是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

經過史學家考證,姬水和姜水都位于今天的陜西省境內的關中地區(qū)一帶,姜水位于寶雞,姬水則是關中中部武功縣一帶的漆水河,兩河均是渭河的支流。因此,不管怎樣,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都是起源于陜西省關中地區(qū)的兩個血緣關系相近的部落首領。

徐旭生先生是清末河南滎陽人,著名的文史專家,他所著《中國古史傳說的時代》中敘述:“大約華夏集團從陜西、甘肅一帶的黃土原上,陸續(xù)東遷,走到現(xiàn)在河南、山東、河北連界大平原上,首先同土著的東夷集團相接觸。始而相爭,繼而相安,血統(tǒng)與文化逐漸交互錯雜?!?/p>

徐旭生得出炎黃出自陜西這一具體、明確的結論并非只是孤證,在同時代的研究學者中,蒙文通、傅斯年也有類似的結論。

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第三卷上古時代(上冊)》,明確記述:“炎黃族屬集團在傳說中,炎黃部族最早發(fā)祥于渭水流域?!?/p>

以上的諸多觀點和目前我們中國人的現(xiàn)代遺傳基因,也是高度吻合的。

4

根據(jù)史書記載,夏人最初生活在渭水中下游和洛水(陜西洛河)流域,后東遷至晉南、豫西地區(qū)?!妒酚洝翘兰摇罚骸案枨兀?,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范文瀾《中國通史》:“中國西部地區(qū)稱為夏,夏有雅正大等義。宗周詩篇稱雅正,秦風詩篇稱夏聲,夏聲就是雅詩。東方齊魯衛(wèi)等大國諸侯都是從西方(陜西)遷來,所以稱東夏,東西合稱諸夏?!?/p>

周人自稱華,也自稱夏,而夏地就是周人的發(fā)祥地,所以,夏人就是周人。陜甘涇渭流域、關中平原,這里是華夏一詞的來源。華夏就是周人周地(夏人夏地)的指代,這里也是最早的中國。

《說文》:“夏,中國之人也。”朱駿聲認為,“就全地而言,中國在西北一小隅”。范文瀾《中國通史》講,“夏”有“西”的意思。他舉例:孔子學生子夏,字“西”。

所以,“華夏”最早指的就是關中。

《詩經·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荽酥袊?,以綏四方?!边@里的“中國”指西周首都豐鎬和王畿之地。

根據(jù)史書記載,商人起源于陜西商洛,其始祖名契,是帝嚳與簡狄之子,封于商邑,就是陜西的商縣。傳十四世而至成湯。據(jù)《史記·殷本紀》:“契封于商。”晉皇甫謐認為,“今上洛商是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丹水自上洛經商縣南,契始封此?!碧评钐独ǖ刂尽分姓f:“商州東八十里商洛縣,本商邑,古之商國,帝嚳之子契所封也?!?/p>

而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第一次提到“中國”一詞的就是周人。周人的祖先是后稷,發(fā)跡于關中渭水流域的周原,以農業(yè)立國,是中國最早大規(guī)模進行農業(yè)生產的民族部落。

5

根據(jù)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的觀點,夏商周是同時并存的部落文化。公元1046年周滅商后,周王朝定都鎬京,創(chuàng)立禮樂宗法制度,分封諸侯,把中華民族真正帶向了文明的新紀元。

在這里,與寶雞發(fā)現(xiàn)的青銅器“何尊”銘文有關的兩個問題必須提及:一是“中國”是指西周都城鎬京京畿之地,而非當時的不毛之地雒邑附近;二是“成周”是指鎬京,而非洛陽。這方面史證已有過專述,在此就不作論述。

徐光春關于“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演講曾引起了軒然大波,受到了諸多質疑。后來還出書發(fā)行,大肆渲染河南的文明核心地位,那么河南是中華文明重要發(fā)源地嗎?答案是否定的。河南史前洪水泛濫、野象橫沖,而且不產古鹽,根本就不適合古人大規(guī)模生活。從仰韶文化考古發(fā)掘看,關中地區(qū)人口最稠密,是仰韶文化的核心和源頭。河南不具備成為文明發(fā)源地的要素,只是傳播通道。國際史學界有句俗語說得好,叫做“金角銀邊草皮肚”,形象地說明了文明的演化進程,河南作為中原的地理中心,是不可能成為文明發(fā)源地的。

6

提到華夏文明,不能不說“中原”文化。

現(xiàn)代學者解構“中原”一詞時,總以廣義、狹義兩說,其實這是一種謬論。

“中原”一詞最初出現(xiàn)在《詩經》,是指關中的原野。發(fā)展到后來,專指王化之地,中原王朝的核心統(tǒng)治區(qū)域,大概范圍包括:陜西關中及陜北、甘肅大部、寧夏大部,山西、河北(含北京)、河南大部、山東大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的廣大區(qū)域。

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核心,河南只是中原的一部分。河南古稱“豫州”“中州”,“中原”并非專指河南,這一點必須要糾正。

如果非要定義狹義、廣義之“中原”的話,那狹義的“中原”一定指的是關中平原,這是毋庸置疑的。

7

下面我們看看古人是怎么認知“中原”的。

《詩經·小雅》:“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保ㄆ峋冢搓P中北部二水之名,最早的“中原”源于此)

隋·王通《中說》:“夏都安邑,湯都亳,周都雍洛,皆中原之囯也?!保ㄖ芏加?,即西周都陜西、關中,雍是陜西的舊稱)

宋·謝采伯《密齋筆記》:“關中,中原一大形勝之地?!?/p>

宋·薛季宣《浪語集》:“論中原形勢,常以關中為諸夏首?!?/p>

宋·李綱《永樂遇》:“五陵蕭瑟,中原杳杳。”(五陵即五陵原,在今西安北)

宋·陸游《桃源憶故人》:“中原當日三川震,關輔回頭煨燼。”(三川,即陜西涇渭洛三條河流,關輔即關中的別稱)

宋·陸游《北園雜詠》:“揚鞭大散關頭日,曾看中原萬里春?!保ù笊㈥P,即關中大散關)

宋·陸游《書感》:“登高望中原,氣已吞雍雒?!保ㄓ耗擞褐荩搓P中;雒為雒陽)

宋·邵雍《梅花詩》:“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

宋·胡宏《碧泉九日有感》:“正恐中原消息斷,問誰曾到五陵間。”

明·何喬遠《名山藏》:“陜西三鎮(zhèn),中原門戶也?!保ㄈ?zhèn)為延綏的榆林鎮(zhèn)、寧夏的固原鎮(zhèn)、甘肅張掖的甘肅鎮(zhèn))

明·馮琦《觀燈篇》:“長安正月旋璣正,萬戶陽春布天令。新歲風光屬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p>

明·李攀龍《登太華山絕頂》:“太華高臨萬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保ㄌA即陜西華山)

明·徐貞明《西北水利議》:“今河自關中以入中原,合涇、渭、漆、沮、汾、沁、伊、洛、澗及丹、沁諸川數(shù)千里之水?!?/p>

明·繆希雍《葬經翼》:“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保]有頭的中原還是中原嗎?)

清·王猷定《四照堂詩文集》:“以通漕實關中,為經理中原之首?!?/p>

在此,我們需要負責任地指出,歷史上所謂的“中國”“中華”“中原”“華夏”,最初都專指關中渭水流域。這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結論。

不可否認,“中華文明的多源流說”是符合歷史的真實。但從浙江良渚遺址、山西陶寺遺址到陜北石峁遺址、四川三星堆遺址、河南的二里頭遺址;無論哪種史前文化遺址,無論哪種史前文化形態(tài);無論龍山文化還是仰韶文化;無論從文明源流還是地理環(huán)境考究;無論從史書記載,還是考古發(fā)現(xiàn);縱觀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和脈絡,關中渭水流域無疑是中華民族的肇始之地,是中華文明核心的發(fā)源地。

責編:何建嬌

猜你喜歡
渭水炎帝中華文明
渭水秋歌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軍事文摘(2022年20期)2023-01-20 22:54:59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當代陜西(2020年16期)2020-09-11 06:21:30
渭水訪賢
見證中華文明的甲骨文正在從高冷變得親近
當代陜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22
渭水舍漁
炎帝樣本
炎帝奮斗者聯(lián)盟的攻與守
炎帝 星耀美加
家住渭水邊
高阳县| 夏河县| 沂源县| 什邡市| 会泽县| 博罗县| 嫩江县| 中西区| 固安县| 亚东县| 宜城市| 库车县| 宁国市| 田林县| 酉阳| 广灵县| 兴城市| 海丰县| 江门市| 定陶县| 清新县| 崇左市| 濮阳县| 南平市| 光山县| 偏关县| 金昌市| 札达县| 上林县| 灵丘县| 盐亭县| 文化| 德保县| 青河县| 原阳县| 蕲春县| 神木县| 维西| 青铜峡市| 明水县| 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