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立德就是在教育中堅持德育為先的育人理念, 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引導、感化和激勵;樹人, 要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堅持以樹人為本的教育目標, 通過適當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塑造、改變和發(fā)展。小學階段, 教師接觸的主要是7歲~12歲的少年兒童, 這個時期的學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模仿能力強, 這個時期也是學生人格以及品行形成的關鍵時期, 是學生自主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恭謙、學會自省、學會自律的關鍵時期, 小學班主任對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必須從細微處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讓立德樹人理念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
一、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分析
1、在班級管理中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 忽視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 教師要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來構建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師生對話關系, 為學生的學習與健康成長營造出溫馨、和諧的氛圍。當前, 對小學班級的管理工作仍舊缺乏科學性, 班主任對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仍依靠個人的經驗。這種唯經驗論的管理方式過于關注智育的發(fā)展, 很多小學班主任在選班級干部或評選優(yōu)秀學生時, 往往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排序, 只要這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優(yōu)秀, 就會得到班主任的偏愛。在這種管理模式下, 很容易扭曲其他學生的認知和價值觀, 讓其他學生產生一種自卑的心理表現, 他們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優(yōu)秀, 久而久之, 就會產生負面情緒。
2、在班級管理中過于重視制度化管理, 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很多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 常常忽略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對于學生的日常管理往往依賴于班級的相關管理規(guī)定和學校的校紀校規(guī)。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 學生在成長中最需要的是自由和關愛, 這些條框管理和約束嚴重地違背了學生成長的天性和學生的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 不僅與現代的法治社會相悖, 而且嚴重地違背了素質教育對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要求, 嚴格的管理制度只會割裂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這些條款式的約束與管理違背了新課程教育理念, 與國家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
二、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滲透研究
1、班主任教師要樹立立德樹人的管理理念
“立德樹人”是我國素質教育對現代化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要求, 在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 班主任教師必須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管理理念, 這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了直觀且重要的作用。
(1)樹人先樹己, 提升個人修養(yǎng), 做學生的表率和榜樣
班主任教師作為班級的主要管理者, 必須不斷提升個人的道德素養(yǎng), 要讓自己成為學生心中的道德榜樣。班主任在選舉班級干部時, 必須注重對學生個體思想道德品質的綜合性評價, 也可以讓全體同學進行民主投票來產生班干部, 班主任切忌依照個人的觀點和認知來指派式任命。
(2)班主任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人格的獨立性
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中, 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個體人格的獨立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年齡小, 但是, 仍有特定的責任和權利, 班主任教師必須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尊重。
班主任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學會懂得尊重學生的個人權益和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對學生要進行科學化的引導與管理, 班主任教師必須肩負起塑造學生人格和心理的責任和義務, 教師必須要學會關心學生、愛護學生, 與學生進行談心交流, 主動了解學生內心的思想動態(tài)和學生的個性化想法, 只有這樣, 才能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現狀來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班主任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中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做到一視同仁, 絕不能因為某個學生的成績差或行為舉止有問題而忽視對該同學的關心、關愛, 在管理方面不可出現“特殊化”。
2、強化班級的管理制度, 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
在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教師要時刻樹立“立德樹人”的管理理念, 這不僅是對學生個人心理發(fā)展的需求, 更是對學生信心健康發(fā)展規(guī)律的充分尊重, 立德樹人的管理理念能夠讓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更具人性化和科學化。
教師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 必須要充分地意識到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教育, 在學校和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過程中, 必須將學生的天性和個性身心發(fā)展情況納入到制度的參考范圍中, 絕不可以為了制定管理制度而對學生進行過于苛刻的約束, 在管理中要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 要以對學生的德行培養(yǎng)來替代那些死板、不切實際的管理規(guī)范、管理制度, 要以柔性化的管理模式對班級管理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進行有效調節(jié), 班主任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主動開展并參加主題班會、少先隊活動、小型夏令營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等, 通過讓學生參加集體活動, 來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師在日常的教育引導中要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 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讓學生在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引領下實現對自我管理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
三、結語
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是塑造學生個性心理、培養(yǎng)學生個體思想道德素質水平、促進個體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階段。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中就如春風化雨一般,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無聲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在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引領下, 班主任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在不斷的滲透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 使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