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九萍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曾經教過一個學生,今年即將參加高考,我和她談起目前的學習情況,她對我說了一句話,頓時讓我汗流浹背。她說,“用應試教育的方法,無法解決學習中的很多問題。”她從實驗小學畢業(yè)至今已經六年,即將升入大學,并且她還將繼續(xù)思考、研究自己的學習方法。反思自己,我作為老師教給了她多少學以致用的方法,他們從我這兒獲得了哪些自我發(fā)展,甚而,有沒有不當的方法使學生們走了一些彎路……她還說,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需要去摸索,形成適合自己的方法,并且不斷優(yōu)化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于是,我又很欣喜,即使她走過彎路,但悟出的這些道理,不可謂不深刻。
回首過去,影響那些優(yōu)秀學生的是除了老師的引導作用,還有更多的因素,如學生自我發(fā)展意識的形成,以及個性化的學習方法上。這成了我今后課堂教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于是我打算徹底改變數學課堂的模式,先嘗試著角色換位。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寡,已不是教學的主要任務,觀察與發(fā)現問題的習慣,提出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反思與總結提升的能力……才是學生迫切需要的,而且是學生終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一、聚焦學生的“興趣點”——提升學習的內驅力
設計并把握好數學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給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通暢的渠道。
例如:剛開學時進行的小組學習,有少數學生容易開小差,不是被抽屜里的玩具、零食吸引了,就是自由散漫地畫畫,聊天。我仔細分析了這些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他們通常屬于對學習內容興趣不高的,或者學習上遠遠落后于同組學生。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往往是拼圖,玩具,連畫畫的內容都是電腦游戲。于是,我把小組成員不合理的,進行調配,有學困生的小組配一個“小老師”,及兩個中等生。我利用大課間及活動課的時間分組開展拼圖游戲,下棋比賽,變形金剛,擺玩具編故事等活動。目的是,先讓他們有團隊的概念,喜歡小組學習的形式。然后再進行課堂的小組學習,學習任務完成的小組,多獎勵游戲活動。沒完成任務的小組,只有在別人玩游戲的時間里,抓緊完成學習任務。進行了幾次活動之后,再也沒有完不成學習任務的小組了,僅剩的幾個學困生也鼓勵并獎勵他們參加興趣小組活動,然后我再利用其他時間單獨輔導。學生感興趣的課外游戲,得到了有效的指引,課內的學習興趣和效率自然提高了。
又如,學習乘法口訣后,總有少部分學生難以將口訣記熟。死記硬背的方法很枯燥,不僅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會降低學習興趣。我就采用闖關游戲的方法,加強記憶?;顒臃秩剑旱谝魂P,小組內背口訣比賽評優(yōu);第二關,組內輪流當“小老師”互幫互助;第三關,獎勵玩乘法口訣游戲。每一個活動前,我都先設計好活動細節(jié),然后以一個小組示范怎么進行,順利通過第一關的小組,才能進入下一關,學生投入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小組課堂上沒完成,下課了也自發(fā)地繼續(xù)將任務完成好,他們都希望自己組能順利過關。
二、 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
細化備課過程,以備學生為中心。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去設計數學活動,一節(jié)課的幾個大環(huán)節(jié),簡單明了,可操作性強。不要有太多預設,這樣操作起來更靈活。而與之相反的是,活動過程中的細節(jié)處理,卻要反復揣摩,細致入微。例如,《復習乘法口訣表》這節(jié)課中,指導學生有序觀察口訣表的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籠統的看口訣表時,看似有很多規(guī)律,卻又雜亂無章,理不出頭緒。怎樣設計好引導學生認知的層次,如抽絲剝繭般細致且有條理?這讓我費了不少腦筋,才逐步整理出了層次:先是整體觀察,與平時看到的表格有什么不同,學生說自己的初步感受(像樓梯……);再引導學生按什么順序觀察(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橫看,豎看,斜看……);僅有觀察的順序還不夠,還可以用多種方式觀察(一字一字地,一句一句地,一行一行地……觀察);有了如此細致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式,再讓學生靜靜觀察一分鐘,學生發(fā)現的現象和規(guī)律,一條一條,了然于心。
緊接著的是,觀察后的表達和梳理環(huán)節(jié),也是將每個步驟細化:靜觀一分鐘后,先和同桌互說發(fā)現了什么(要求:對同伴把你的發(fā)現全都說出來);然后小組內交流、補充(要求:按整理的觀察順序,有條理的表達);再用簡單的梳理圖記錄(要求:初步學會抓關鍵詞);最后全班展示分享(要求:根據梳理圖的關鍵詞提示,進行表達和補充) ??此坪茏匀?、很流暢的學習過程,其實每一步都有細致的學習要求,才能形成有條理的思維和表達。只有細致的學法指導,才能讓數學活動不流于形式,達到促進學生思維的目的。
三. 鼓勵學生多提問——養(yǎng)成質疑的習慣
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最旺盛的時期,每個孩子心里都藏著“十萬個為什么”,他們能觀察到成人難以在意的細微事物。這種好奇心我們應細心呵護,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哪怕是只言片語的贊美,微笑點頭的示意,對成長中的學生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導向作用,更何況是熱烈的掌聲與熱情的喝彩呢!特別是膽小,靦腆的學生,也許是一句鼓勵的話,就能讓他們擺脫自卑,增強他們的自信。亞里士多德曾說過“當你提出一個笨問題時,通??梢缘玫揭粋€聰明的答案”。學生在提出問題時,說明他們在用心思考,這為學生的質疑思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于他們的思維和理解程度不同,提出的質疑也各不相同,有時會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正是正確與錯誤之間的爭議和碰撞,才能得到更深刻的認識和提升。所以,質疑問難,獨立思考,有利于消除定勢思維。在個性化的思維方式,積極進取的精神及創(chuàng)新意識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一堂好課,讓學生能在充滿期待中開始,在探索與發(fā)現中深入,在快樂愉悅的心情中結束,有一種無以言說的美妙。課堂上,我們總能聆聽到一句句稚嫩新鮮的話語,感受到一簇簇靈動思維的跳躍,觀察到一個個鮮活個體的展現。那么,就讓孩子們獨特的個性之花在數學課堂上盡情綻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