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德國
小學體育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內容,對于促進小學生身體機能的發(fā)育、推進小學生健康成長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文章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對小學體育教學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策略展開分析,以供參考。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步推進,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得到了進一步凸顯和強化,小學體育教學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是當下小學體育教學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癥結,弱化了體育教學本身的積極效用,同時也難以切實地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作為當下小學體育教師,需要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形式,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將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落實到體育教學目標內,以此來促進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同時也為小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持續(xù)動能。
1 影響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因素
1.1 體育教學時間有限
體育課程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分支,只有保證足夠的教學時間,才能夠使得體育教學強化學生身體鍛煉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發(fā)揮。但是從實際情況來說,在現階段小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并沒有清晰地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常常出現體育課程被文化課強占的現象,這也導致學生的體育鍛煉缺乏連續(xù)性,進而抑制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1.2 體育教學形式單一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想切實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就需要教師不斷豐富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但是大多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是選擇固定和單一的方式來開展體育教學,即一堂體育課,多是引導學生去進行廣播體操,然后做一做伸展運動以及適當地跑步訓練,最后原地解散。這種滯后、僵化的體育教學形式嚴重降低了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開展系統(tǒng)性的體能訓練,繼而難以達到提升小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2 通過小學體育教學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策略
2.1 強化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
要想強化體育課堂的重要作用,可以從“三位一體”教學視角入手,對學生的忍耐力、身體力量、身體素質進行培養(yǎng),在漸進的教學中,實現對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第一,培養(yǎng)學生的忍耐力。忍耐力不僅在學生體育運動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同時還能夠表現于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堅強意志。小學生因為還處于成長階段,其身體素質普遍較弱,難以承受高強度的訓練,這就要求教師細化分解體育教學目標,層層推進體育教學工作,并因材施教地開展體育教學模式,從而使得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能夠改善身體的抗壓性和平衡度,這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第二,強化學生身體力量的培養(yǎng)工作。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個小學生體內都蘊含著強大的體能潛能,小學體育教師務必要將挖掘學生的身體潛能落實到具體教學工作中。針對于身體力量來說,其主要圍繞學生的肩部、腿部等等,在對其進行鍛煉時,也會涉及到大量高強度的訓練任務,如人體向上、俯臥撐以及仰臥起坐等等,在此過程中,學生極易出現因動作不規(guī)范而受傷的現象。所以,在開展訓練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重要動作演示,并嚴格地監(jiān)督學生的運動過程,規(guī)范學生的訓練行為,從而在提升學生身體力量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地保證學生的鍛煉安全。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身心素質,對于學生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對體育鍛煉予以高度重視,在此過程中,通過開展適當的引導和鼓勵,來強化學生的訓練效果,從而達到發(fā)展和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2.2 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活動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以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首先,教師可以運用體育知識競賽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地參加競賽活動,讓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形成正確的體育運動意識,提高對體育學科的學習興趣,以此來為體育課程教學的有序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教師可以將游戲化教學引入到體育課程教學中,以游戲化的形式為載體來調動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體育教學內容,例如在開展800米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接棒跑等游戲方式引入到體育引入到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進行充分的運動,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最后,還可以設計一些體育競賽類的活動,在競賽中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巧,并對學生的團結互助等道德素質進行培養(yǎng)。
3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需要精心計劃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方案,并細化分配各類體育活動,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強化引導和鼓勵,以此來幫助學生強化體育運動意識,使其形成受益終身的體育習慣,從而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進一步提升,為學生健康茁長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王打卦鎮(zhèn)北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