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賦
摘要:教師的個體因素不僅影響著其個人工作的成敗,更重要的是深刻而長遠地影響著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教師的健康心理有助于建立和諧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fā)展;能為學生健康心理產(chǎn)生和發(fā)展樹立榜樣,使學生變得樂觀向上、克服學習困難、踏實肯干,日常生活變得有條不紊;有助于為學生營造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
關鍵詞:教師心理健康;學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視
引言
“教師是學生的啟蒙者。幫助學生激發(fā)他們探索未知的欲望,引導學生走上光明的道路。教師是學生健康、幸福和未來的守護者,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边@句話表達了心理健康的老師在學生培養(yǎng)中的作用和價值觀。
一、教師心理健康理念
1.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標準
在我國,心理健康不僅是指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而且是為了預防精神和行為障礙,全面提高人們的心理素質而保持心理健康的過程??梢詮膬蓚€角度分析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和發(fā)展,這可能包括人際協(xié)調、充分的社會功能、強烈的情緒控制和正常的個性。
1.2教師心理素質與教師心理健康的關系
由于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系,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是反映和評價教師心理健康質量的重要指標。教師的心理素質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本質特征,教育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
教師心理素質是一個結構和過程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作為一個系統(tǒng),若其結構完整,在與環(huán)境、他人互動過程中各個成分能協(xié)調有效地運行,那么,教師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教師心理素質體系結構不完整,在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問題,導致系統(tǒng)失調,教師不能很好地適應教育活動或生活,那么老師的心理不夠健康,或者存在一定的心理和行為問題。
二、教師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影響
2.1教師不健康的心態(tài)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斯貝爾斯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眾多研究表明,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僅會影響教育教學效果,還會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教師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成為學生有意無意間學習和模仿的榜樣。但是,如果教師時常帶著情緒工作,把來自家庭、社會、同事、領導的不滿轉嫁到學生身上,使學生蒙受不白之冤;或在與學生交往中表現(xiàn)出過于情緒化,對學生的批評教育摻雜個人的喜好,對學生進行諷刺、人格侮辱、習慣性謾罵,等等,都會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直接導致學生產(chǎn)生心理障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人格形象也是學生做人的榜樣,對于學生,尤其是處于心理突變期的學生,他們幾乎沒有什么社會經(jīng)歷,心理發(fā)展不成熟,好奇心強,容易沖動,學生在很多時候無法獨立地辨別是非,只會直觀地模仿,簡單地看待問題。教師對待工作、對待學生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整個社會的看法。由此可見,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的健康心理是學生心理健康的榜樣。
2.2教師不健康的心態(tài)影響正常的師生關系
馬克思說:“一個人的發(fā)展取決于和他直接和間接進行交往的一切人的發(fā)展?!睂W生來講,教師在其成長的軌跡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師生關系。教師如果能夠平等地看待學生、公正地評價學生,樂于幫助學生,充滿希望地對待學生,師生關系勢必是融洽的、和諧的。一個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往往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喜歡和愛戴。教師的知識、能力、人格三要素中,人格因素起著更重要的作用。教師學識再淵博、教學水平再高,但如果心胸狹隘、唯利是圖、虛情假意,將學生按照家庭背景分為三、六、九等,這樣的教師終究不會贏得學生的敬重,甚至會遭到學生唾棄,因為不親其師而不信其道。所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一定要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擺正自己的位置,關心、熱愛、理解學生,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這樣學生接受教育的積極性更高,感受性更靈敏,反應能力更強,思維更活躍,更易于理解知識,必能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2.3教師不健康的心態(tài)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边@句話道出了教師的情感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小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活動中會出現(xiàn)“愛屋及烏”的激勵功效,學生出于對教師的敬慕,對教師的敬佩、信賴,就會專心聽課,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反之,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tài)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這種消極的情緒就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就會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意隨時進行自我情緒調控,對于創(chuàng)造和諧的學習氣氛,促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tài)參與學習,進而提高教學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結語
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每個教師都應該用自己良好的心理去愛護影響學生。愛是教育的基礎。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因為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認為:“當教師的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應表現(xiàn)為信任、尊重、關心、稱贊和體貼學生,而不是訓斥、厭棄、批評學生。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出發(fā),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磨練中成長,縮小學生與教師心理距離。
參考文獻:
[1]陳華.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0.
[2]陳德云.李麗麗.劉宇.教師壓力分析及解決策略[J].外國教育研究,2020,12:29.(12):53-56.
[3]張敏等.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20,15(4):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