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晴 胡倩
摘要:本文綜述了海上石油泄漏的危害、應急處理方法。目前海上石油泄漏處理技術仍以傳統(tǒng)方法為主, 因此, 如何更加快速地制定和實施海上石油泄漏的應急處理方法, 以及開發(fā)海上石油污染治理的新技術并進行推廣應用, 成為了當下首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石油泄漏、處理方法、新技術
1. 引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石油所占的位置越來越重要。未來經濟的發(fā)展已經離不開石油資源的開發(fā),石油在開發(fā)過程中造成海洋環(huán)境污染以及在運輸過程中因船舶傾覆、碰撞、爆炸等造成的石油泄露事故引起了社會大眾的關注。但是海上石油泄露處理技術仍以傳統(tǒng)的方法,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海上石油泄露應對處理措施,以及開發(fā)新型海洋污染處理技術并進行推廣,成為了當下首要思考的問題[1]。
2. 典型案例
2.1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發(fā)生爆炸并引起大火,鉆井平臺底部油井漏油不止。每天漏油達到大約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積在9900平方公里基礎上進一步擴張。此次事故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更是給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滅頂之災”。
2.2 俄羅斯“伏爾加石油139”號油輪事件
2007年11月11日,裝載近4000噸重油的俄羅斯“伏爾加石油139號”油輪在航行過程中時遭遇風暴天氣,船只被巨浪解體并沉沒,3000多t重油泄漏。事故發(fā)生后,泄露的原油在海岸上形成近10米寬的油污帶,滲入地表近30厘米,污染海域約3萬只海鳥和9000條魚類死亡,造成了嚴重的海域污染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
2.3 利比亞籍油輪“威望”號
2002年11月13日,載有7.7萬噸燃料油的希臘油輪“威望”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遭遇風暴,船體裂開,不久沉沒,6.3萬噸重油泄漏,造成大面積油污。據悉,泄漏的2.5萬噸燃油在海面形成38厘米厚的油膜,破船內約有4萬噸燃油沉入海底。
3.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3.1 污染海水水質
海水受到泄漏的原油污染后,原油中含有的烷烴、環(huán)烷烴、芳香烴等有機物以及鎳、釩等無機物,會很快污染海水水質。同時,原油的密度小于水,且具有很強的黏度,泄漏的石油往往懸浮在海洋的表面。它們阻止空氣與海水的氣體交換,減少海水中的氧含量,并且原油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又消耗大量的溶解氧.進一步減少海水中的氧濃度。由于海水的運動,會將污染物擴散到更遠的地方,造成地表水中鎳、釩、萘、蔥等多種有害物質濃度遠超過人體健康基準值或文獻報告的極限值[2]。
3.2 危害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
原油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性質,且大多數是通過海洋運輸,一旦泄漏,原油中的毒性物質,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并對魚類、底棲類、哺乳類動物乃至人類造成威脅。近50年來,海洋溢油事故已造成1000多種海洋生物滅絕,海洋生物量減少了40%[3]。
4. 管理缺陷
石油泄露入海主要有四種途徑:油輪事故、海上鉆井平臺爆炸、近?;蚝I陷斢凸苄孤?、人為故意漏油。造成石油入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海上石油監(jiān)管者管理上的不當,對海上石油監(jiān)管上存在的隱患因素沒有及時處理,造成問題的惡化,最終導致海上石油泄漏事故的發(fā)生,此外,海上石油監(jiān)管問題除了對石油開采的監(jiān)管以外,對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也需要監(jiān)管人員進行定期的監(jiān)測,并根據監(jiān)測報告判斷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安全性,但是在實際的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上這一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4]。
5. 處理方法
5.1 物理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進行原油泄漏解決方案的第一步設法將殘留的原油進行回收和阻止其進一步擴散,實踐中主要運用圍欄法、撇油法和吸油材料[3]。
5.2 化學法
根據化學反應特性來改變原油的物理化學性質,進而直接用于或作為物理方法的后續(xù)處理來解決原油的泄漏。主要有燃燒法、分散劑、凝油法和其他化學用制法。其中凝油劑因無毒無害,受風浪影響小,能將原油凝膠成果凍狀進而阻止其擴散且能夠對其進行回收利用而得到了廣泛認可,進而引起重視和大規(guī)模的研究[3]。
5.3 生物修復法
生物修復法是指利用海洋或土壤中微生物氧化分解原油的能力,來處理海洋漏油事件。雖然生物修復法降解原油不會引起再次污染,對環(huán)境影響小且成本較低,但卻無法進行原油的回收再利用[3]。
6. 聚氨酯泡沫
聚氨酯泡沫是由氨基甲酸酯連接的有機單元組成的聚合物,它可以吸收自身重量90倍的油污。聚氨酯泡沫具有吸油速度極快的性能,能夠在30秒內就達到飽和吸附量的95%,因此無需考慮這種材料與水面是否有充分的接觸時間,與此同時聚氨酯材料具有疏水性,對水的吸附力非常小,用它作為吸油材料將大大提高吸油效率。最為關鍵的是此材料可以重復利用,在重復吸油十次后,吸油能力并沒有降低[5]。
7. 結語
石油泄露多是由于管理人員沒有及時排除隱患因素,入海的石油給生物、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目前的應急處理方法不能快速、高效的處理海洋油污,新型材料的研究開發(fā)大多數還在實驗階段,并沒有全面推廣應用。因此,高效應急措施的制定以及新型材料的開發(fā)是今后海洋管理者以及研究者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申洪臣,王健行,成宇濤,魏源送,鄭建偉,蘇宇峰,高迎新.海上石油泄漏事故危害及其應急處理[J].環(huán)境工程,2011,29(06):110-114+85.
[2] 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http://www.epa.gov/bpspill/water.html#data[OL].2010.
[3]王雪松,薛思桐,呂佳,陳雯丹.防治原油泄漏材料低分子量凝膠因子的研究進展[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9(05):49-57.
[4]張祝啟.海上石油泄漏事故危害與應急處理措施[J].科技與企業(yè),2015(21):46.
[5]王樓,劉曉寧,李艷敏.疏水性聚氨酯泡沫的吸油性能及其連續(xù)吸油裝置的設計[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5,37(3):56-59.
重慶交通大學 航運與船舶工程學院 重慶 40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