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明朝年間的某一年,宰相商輅得到皇上的恩準,回到浙江睦州(現(xiàn)淳安縣)里商村省親。一日,茶余飯后聽家人說鄰鄉(xiāng)的云峰山上的萬卷書樓最近來了一個隱名埋姓的云游武僧,他身高七尺,紅臉長須,不但武功十分了得,而且文才也相當敏捷,他憑借自己文武雙全,把誰都不放在眼里。商輅聽后決定改天去會會他。
這天,商輅獨自一人徒步前往云峰山,只見云峰山雖然不高,可氣勢卻與眾不同,尤其是半山腰那座萬卷書樓,白墻灰檐,別有一番書香韻味。商輅暗想:這書樓文中藏武,看來這和尚一定不是等閑之輩。于是他故意挨到中午才來到書樓門前,開口求膳一餐,那武僧正閉眼念經(jīng),聽到聲音慢慢睜開眼睛,見商輅布衣方巾,一副破落的寒酸相,不但一口拒絕,而且還自言自語道:“云山云峰,武僧武功,雖倉滿糧足,仍不留無名之鼠”。商輅一聽,知道他在嘰嘲自己,便隨口接道:“書樓書滿,文字文章,雖靈山秀水,仍難藏有鱗蛟龍”。說罷,掉頭而去。武僧受到奚落,心中很是不快,正要發(fā)怒,但一想,此人語出驚人,定非凡夫俗子,就起身追了上去,委婉地求商輅見諒。商輅是一國之相,乃“宰相肚里能撐船”之人,更何況他今天是專程來會武僧的,也并不是真的就要離去,于是,商輅順勢躬身行禮問:“高僧法號尊名?”,武僧一聽馬上露出了本色,忘乎所以地說?!俺猩倭?,奪擂魁,僧名隱號”。原來這武僧叫虛無和尚,然后反問商輅尊姓大名,商輅也不卑不吭地說:“強國邦,安黎民,皇賜尊商”。原來商輅的姓氏的的確確是皇帝所賜。武僧一聽,呆若木雞,萬萬沒想到眼前這位破衣褸衫的書生竟然是滿腹經(jīng)綸的一國之相。驚恐之余馬上熱情地邀商輅一同進餐。席間,武僧自恃文武雙全,在談?wù)撐淞止Ψ驎r,就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借題發(fā)揮道:“少林武功蓋世東南西北”。商輅一聽知道他是在出上聯(lián),就脫口而對“浙江詩文名彰中外古今”。武僧想不到商輅如此應對自如,便又出對道:“貧僧云游云山云峰云村”。商輅一聽又即興對道:“俗夫安邦安國安民安心”。武僧一聽,頓生愧疚,與商輅的志向相比,自己何德何能?便連忙岔開話題,指著桌上的酒菜說:“喝瓊漿,品佳肴,是我獨樂”。商輅聽了,很為他胸無報國之志所惋惜,便善意勸道:“朝練武,夕習文,唯國是家”。武僧聽了,更是羞愧難當。
飯后倆人走出書樓,沿山徑緩緩而行,忽見眼前一株雙人合抱的香樟樹,只聽到“嗖”地一聲,那武僧早已飛到樟樹之上,一個金雞獨立,雙手合掌念念有詞說:“云峰占樟,根深葉茂香藏腹”。商輅這時看到山澗里有一汪清泉涓涓而出,即興應對:“山澗清泉,源遠流長甜透心”。武僧還不過癮,又呤:“少林拳腳,立鐘站松倒如蔥”。商輅對道:“金華火腿,皮薄骨脆肉裊香”。一個說的是絕世武功,一個說的是聞名的地方特產(chǎn),倒也寓意深遠。
倆人又沿山徑緩行,舉目遠眺,只見群巒重疊,翠綠映輝,這時武僧出對道:“四面好山多,自握清琴看畫本”。商輅望著山腳的一泓清江,脫口應對道:“一江清水活,共烹佳茗洗詩心”。不但音調(diào)相和,而且平仄工整。
此時,武僧對商輅的才華已經(jīng)十分飲佩,自嘆不如,決心痛改高傲自大的陋習,以商輅為鏡。于是感慨而吟:“今日遇知音,如久旱逢甘露”。商輅通過和武僧的這一番舌槍唇劍的交鋒,也覺出這武僧文武非凡,力勸他還俗,報效國家,也對道:“來日行大道,似輕舟遇東風”。
后來,商輅在朝薦官唯賢,倡導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力薦武僧為江浙巡撫。那武僧也不負眾望,執(zhí)法不阿,執(zhí)政公廉,倍受百姓擁戴,成了一段歷史佳話。
作者簡介:鄭玉飛 1963年8月;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浙江省淳安縣;職務(wù)職稱:館員;學歷:大專;單位:淳安縣金峰鄉(xiāng)綜合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