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旭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小學體育教學在受到學生、家庭、學校健康觀念的影響,往往取不到理想中的效果。在日常的小學體育教學中,也普遍存在著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這些都會極大影響到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偏離了教育的初心。因此,小學體育教學應提高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視,轉變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理念,促進體育教學多樣化,在加強學生體育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發(fā)展,尤其是身體素質方面。
1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因材施教”是我們一直所提倡,我們不能將因材施教的范圍限制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些文化課的教學中,在體育教學中同樣要做到因材施教。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使得學生之間有十分明顯的主體差異性,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為了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需求,采取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這樣的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有些學生活潑好動,對體育活動十分感興趣,在課堂上愿意參與到學習中,并且能夠主動進行鍛煉,還有一部分學生較為內向,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高,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甚至不愿意參與到相關的活動中。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在完成一些體育項目的時候,能夠按照老師的標準,及時準確地做好動作,體育項目對這些同學來講十分輕松,還有一些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很多時候就是拼盡全力也不能達到教師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這些同學采取同樣的教學方式,讓他們學習相同的內容,顯然是不合適的,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感覺學習內容過于無趣,沒有一點挑戰(zhàn)性,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會感覺學習難度過大,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分層教學的開展,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程度,合理制定出學習內容,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幫助學生樹立體育鍛煉的信心。
2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的有效措施
2.1 運用科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鍛煉
體育教學中,有的老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沒有考慮學生的內心感受,最終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體育運動知之甚少,加上教師上課不恰當,體育運動即成為部分學生不樂意面對的問題。因此,我們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鍛煉,形成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讓他們在體育鍛煉中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發(fā)揮主動性優(yōu)勢,這樣就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上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一些學生可能會在攀爬、跳高或跳山羊時感到害怕和膽怯,教師必須了解這些學生的恐懼原因,并提供有針對性和有效地指導。只要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就必須給予學生掌聲和贊美,使學生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更加勇敢和堅強。通過采用激發(fā)興趣的教學方法,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鍛煉中身體靈活性也不斷提高,也會逐漸意識到自己應該主動加強鍛煉,從而提高身體素質。
同時,教師應積極與學生溝通,并每天觀察他們喜歡什么樣的練習,包括球類運動,田徑運動等。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有必要對小學生實施分層教學指導,以便他們能夠快速提高體育成績,從而在獲得一定的認可或獎勵中產生了更高的興趣,進一步提高了體育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2.2 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是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并針對不同發(fā)展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學方法指導,最終實現(xiàn)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法?!谛W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須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差異、興趣、特長、愛好、運動能力、意志,將學生合理劃分為不同層次,并為各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合理的體育鍛煉目標,再組織不同層次的學生們分別開展體育教學,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繼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2.3 建立多元化學習氛圍,組織多樣體育活動
小學體育課堂建設的最直接、最有效方式是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建立良好的、多元化的學習氛圍。通過組織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不僅能足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參與到自己興趣所在的活動中,也能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更多的興趣愛好,切實感受到身處其中的樂趣,感受到體育活動的魅力和趣味。在這些過程中,通過構建多元化的學習氛圍,對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鍛煉氛圍也有一定幫助,能極大提高學生對于通過體育活動鍛煉的熱愛程度,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從而提高他們身體素質。學校和教師都應該對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幫助和支持,合理的幫助學生組織課外體育比賽。通過適當?shù)恼n外體育比賽也能彌補課堂上的教學局限與不足,更加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體育水平的提高,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有著積極作用。
2.4 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制定教學計劃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必須要確保學生的核心地位,從學生的實際狀況和學習需求出發(f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小學生所處背景以及成長環(huán)境等各方面的差異,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不同,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適應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可以在制定方案之初進行相關測試,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再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分層,找到適合不同身體素質學生學習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jù)測試的結果,將學生分為三類,一類是身體素質好的,還有一類是身體素質中等的,另外一類為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對于這部分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降低自己的要求,放寬標準,不能強求學生完成一些難以做到的體育項目,在必要的時候,應該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2.5 激發(fā)學生主動鍛煉,養(yǎng)成鍛煉習慣
體育教學的關鍵是激發(fā)學生主動鍛煉,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并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術和方法,自覺進行體育鍛煉。因此,小學體育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和作用,使他們主動鍛煉。通過引導學生對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的理解和分析,使得學生獲得鍛煉的動力。同時,小學體育教師還要求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規(guī)劃,自我檢查,通過鍛煉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每周體育課時間有限,通過體育課引導學生進行科學鍛煉,讓學生自覺進行課外鍛煉才是目標。在教學中,小學體育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運動情況,正確評價學生的運動態(tài)度和表現(xiàn),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堅持鍛煉的積極性。
例如,在耐力培訓中,向學生提供具體指標,并要求學生通過實踐實現(xiàn)這一目標。分階段練習后,老師必須及時對學生進行自我鍛煉表現(xiàn)測試,了解學生完成指標,達到目標的學生會受到表揚,鼓勵和指導。
2.6 開展有效體育活動,加強學生品格培養(yǎng)
小學體育課堂活動應豐富多彩,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特點設計科學合理的體育項目和互動環(huán)節(jié)。在體育課開始時設計一些簡單的預備活動,幫助學生開啟身體狀態(tài),參加更好參加體育活動。在上課中,增加一些游戲和競賽項目,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增強毅力的決心。還可通過團隊挑戰(zhàn),讓學生在體育合作中學習人際交流。
傳統(tǒng)的標準化、封閉式體育教學模式存在著許多弊端。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次教學法,承認學生的差異性,組織學生開展差異化、分層次體育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引導學生成為體育活動的主體,從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