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傳營
模仿是我國傳統(tǒng)寫作訓練的重要途徑之一,很多名家在模仿上下過苦功夫。漢代張衡曾模仿過前人班固的《兩都賦》寫下了《二京賦》,他“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后來,西晉文字家左思又模仿張衡的作品寫了著名的《三都賦》,他構思了整整十年。在唐詩中,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模仿崔灝《黃鶴樓》的佳話流傳至今,這是無可諱言的?,F(xiàn)代作品,也有不少的模仿。魯迅先生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其構思和寫法就是模仿了俄國著名作家果戈理的,連題目都一樣。然而這些所謂模仿,決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以前人的詩文為榜樣,從中吸取營養(yǎng),積累詩文,提供材料,并受到了立意、構思的啟迪,謀篇、布局的點化。難怪朱熹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說:“古人作文做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泵疑星胰绱?,學生習作一般屬于練習的性質,更應廣泛閱讀,博采眾長,從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汲取營養(yǎng)?,F(xiàn)在語文考試改革考試內容更傾向于閱讀和寫作,作文教學受到了空前的重視。雖然有了師生的重視,但如何指導全班的學生寫出好文章,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卻并不容易。為此,我試著探索一種作文模仿訓練法。在研究大量文獻和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經過不斷地探索,嘗試,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模仿訓練教學方法,希望能對作文教學提供一種參考。
一是出示范例,學生模仿。要寫什么類型的作文,先給出一些現(xiàn)成的優(yōu)秀作文,最好是名家作品,其次可以是教師下水文,第三其他優(yōu)秀學生的作品也可以。上課伊始,先用多媒體出示優(yōu)秀作文,一般需要三個左右,不然太少的話沒有說服力。然后,讓學生反復看這些優(yōu)秀范例,看完之后先自己概括期中的共同點。課堂上交流討論這些共同點。老師針對討論結果進行指導,給出明確的寫作思路。(當然,也要強調一下如果學生有寫作的靈感或者其他自己規(guī)劃好的比較好的思路,也可以用自己的思路來寫。)這里的寫法知道非常重要,指導是否到位,決定著學生作文的成敗。任何事物都是有規(guī)律的,寫作也不例外。中國古代的文人學者們曾說,寫文章并非難事,難的是寫什么文章。只要確定好了題目,文章也就水到渠成。這里說的就是作文寫作的規(guī)律。古人寫文章強調“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一旦有了靈感,確定好了想要寫什么,那么寫作的最優(yōu)思路就已經出來了。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中國古代文化興盛,文人墨客寫過很多很多的文章,經過反反復復的實踐,一篇文章的最優(yōu)思路早就確定好了。古人飽讀詩書,當然很快就就能確定好最優(yōu)思路,但是學生們不一定有這么豐富的文化積累,所以我安排這一環(huán)節(jié)。觀千劍而后識器,聽千曲而后曉聲,用心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為接下來的寫作確定好整體思路。例如命題議論文的“三段論”(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材料議論文的“述、析、引、聯(lián)、結”五字法、議論文的“起因、經過、結果”思路、借物喻人中“先寫物的特點,再通過這些物的特點來寫具有這些特點的人”的思路就是常見的公認的寫作模式。
二是激發(fā)興趣,發(fā)散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讓寫作事半功倍。作文的寫作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克服畏難情緒的好辦法之一便是激趣。先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能更積極的的投入到寫作中去,更容易產生靈感,寫起來速度也更快。比如,在寫關于“山”的作文中,先讓學生想一想自己認識哪些山,然后想想中國的文學中是怎樣寫山的,留下了哪些關于山的名言名句,接著讓學生想一想山中的事物有哪些,盡可能多的想象,最后想一想可以用哪些詞語來描寫山。以上說的是橫向思維,還可以用縱向思維展開來寫,山的歷史變化,山的春夏秋冬,山的早晨中午晚上……當然,一旦中心確定之后,這些內容的安排一定要與中心相關,不能突出主旨的部分,再好都不能要。這里談的是寫“山”,是關于“物”的文章,如果是關于事的,一般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整體思路可以是順序、倒敘、插敘,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安排。還有的可以按照感情的發(fā)展變化來安排。比如寫“如今的我更加自信了”這樣的文章,按感情線索安排寫作思路更好。主旨是“自信”,可以用之前的“不自信”做鋪墊,并且用一些事情來表現(xiàn)這個特點。然后寫中心事件,中心事件可以分成幾個小部分,一開始不得不做,后來緊張,后來經過一系列的努力,終于成功獲得了巨大的喜悅感,最后產生“更加自信”這種情感,詳細寫作,表明主旨。
三是課堂練習,拓展練習。老師指導完成后,大家應該就有了整體思路,結合激發(fā)興趣、發(fā)散思維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已經熱情高漲,至少已經有了想要寫的內容了。所以最好趁熱打鐵,當堂寫作。老師可以規(guī)定好時間,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一開始規(guī)定的時間不宜太短,最好照顧到全班學生。后來熟練之后再適量減短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有充分構思寫作的時間,不因為慌張而影響發(fā)揮。練習主要分兩類,一是寫什么,可以討論;二是怎么寫,獨立完成,重點是過渡句、主旨句。課堂練習之后還有拓展應用。在之前訓練的基礎上,進行類似主題的作文訓練,使學生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強化對此思路的記憶。
通過長時間的實踐和觀察,這種作文模仿訓練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我所執(zhí)教的學生中,作文平均分明顯領先同學科其他班級,多人在全縣語文競賽考試中名列前茅,一些優(yōu)秀學生的作文在縣市作文比賽中獲獎。
總之,作文模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走完這段路程,還在于我們的勤奮。模仿,是指導學生作文寫作的一種手段,但不是唯一途徑。當然對于提高作文,很多老師也會有自己的方法,還希望大家暢所欲言、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