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奇
摘要:歸屬感,是指個體與所屬群體間的一種內在聯系,是某一個體對特殊群體及其從屬關系的劃定、認同和維系,歸屬感則是這種劃定、認同和維系的心理表現。目前,高中生出現的問題日趨嚴重、呈現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與高中生缺乏歸屬感密切相關,為幫助高中生解決成長中面臨的問題,引導學生培養(yǎng)群體歸屬感勢在必行。
關鍵詞:歸屬感;高中生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的五個需要層次理論: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當前兩者需要得到滿足后,人便會產生更高一層的社會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他們希望得到愛、渴望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被團體所接納,有歸屬感。
近年來高中生心理問題呈現多元化、復雜化,這些問題的出現與群體歸屬感的缺失有一定聯系。如,部分學生缺乏集體觀念、經常拖班級后腿;違反紀律后,表現出無所謂的態(tài)度,甚至頂撞老師;對學習漠不關心,不愿參加集體活動,這往往是學生對學校沒有產生良好的歸屬感造成的。對家庭缺乏歸屬感會造成學生離家出走、頂撞父母,不愿與父母溝通,沉迷網絡現象的出現。
一名學生,每次考試前都會請假不來學校上課。初次接觸她時,她的肢體呈現出自我防御的姿勢,精神狀態(tài)也不好,前期接觸時,這名女生每次獨處時,都會很焦慮,表達最多的觀點就是累。通過咨詢了解到在來訪者小時候,因父母工作很忙,被迫讓自己早早扮演起“小大人”角色。這種角色也被她帶到了同學關系里,她認為只要自己付出大家一定會把她當成知心朋友,卻不想換來的結果卻是:她的付出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報。
家里找不到傾訴的對象,學校得不到朋友的諒解。經過幾次咨詢,了解到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是缺乏歸屬感。通過引導孩子正確定位自己學會自我認識能主動與家長、同學表達自己的愿望。最終逐漸幫助孩子找到生活中的歸屬感。歸屬感是指一個個體或集體對一件事物或現象的認同程度,并對這件事物或現象發(fā)生關聯的密切程度。強調的是個體對群體或組織的依戀、承諾與忠誠。
歸屬感的缺乏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若不能正確疏導會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信任感甚至社會責任感。近年來,心理學家對歸屬感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缺乏歸屬感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責任感不強;社交圈子狹窄,缺乏興趣愛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歸屬感的一種體現。高中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群體,群體歸屬感的缺乏將會阻礙高中生的健康成長。
一、高中生歸屬感產生的原因
1.主觀原因
對于高中生來說,從初中升入高中之后,面臨著離開初中三年相處的同學、在高中這一新環(huán)境中需面對新同學和新老師以及比初中更巨大的學業(yè)壓力。這種巨大的變化使得高中生在短時間內很難完全適應,從而產生極大的困擾。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而言,這種落差感顯得更為明顯,致使歸屬感的缺失。
2.客觀原因
(1)家庭原因
當孩子升入高中后,部分家長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會形成巨大的轉變。他們認為在高中階段學習是最重要的,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其他成長需求缺乏關心的態(tài)度也會影響著孩子,導致孩子對家庭歸屬感的缺失。
(2)學校原因
高中的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升學壓力,很多學生都是為了成績而學習,丟失了自己原本最純真的興趣。在班級中,部分老師重視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忽視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但成績優(yōu)異的只占一小部分,致使大部分學生對班級缺乏歸屬感。
(3)社會文化原因
在“高考是人生最大的轉折點”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使學生不得不拼命學習,才能在高考中脫穎而出,忽略了自身社會成長技能的發(fā)展,影響了人際關系交往技能的培養(yǎng)。
二、應對缺乏歸屬感的策略方法
1.主觀方面
培養(yǎng)勇于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決心。在高中學習生活中,不僅要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更要學會與人溝通、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的社會成長技能。
(1)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心態(tài),能正確面對和處理周圍的事物。合作是培養(yǎng)歸屬感的驅動力,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心態(tài)有助于學生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歸屬感的愉悅。
(2)培養(yǎng)積極主動的集體主義精神,積極主動的集體主義精神是歸屬感的核心和靈魂,學生培養(yǎng)積極主動的集體主義精神有助于感受到教學氣氛的溫馨,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中學習有助于快速融入集體,找到對學校的歸屬感。
2.客觀方面
(1)家長要為孩子提供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了解孩子成長需求,走進孩子內心世界。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2)學校創(chuàng)造人文環(huán)境使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減輕孩子學業(yè)壓力,積極開展團體活動。使同學們在集體生活中,學會合作尊重,能夠習得更多的社交技能。
(3)社會應積極傳播正能量,使高中生感受到來自社會大環(huán)境下的愛。
青少年是社會發(fā)展的后備軍,調動青少年參與社會發(fā)展的積極性,就要努力培養(yǎng)青少年的群體歸屬感和社會責任感。
三、培養(yǎng)歸屬感的意義
心理學家馬丁賽里格曼說,意義來自歸屬感、致力于超越自我之外的事物,以及從內在發(fā)展出最好的自己。人生意義的第一根支柱是歸屬感。歸屬感來自于一種關系,一種你與他人在本質上彼此是否處在相互珍惜的關系中歸屬感是人生意義的重要來源,就是與家人及朋友之間的深度聯結,或者叫“有意義的愛的鏈接。”
1.培養(yǎng)學校歸屬感是學業(yè)成功的先決條件。良好的歸屬感有助于積極性的發(fā)展形成,積極歸屬感有助于提高學業(yè)成績。
2.培養(yǎng)歸屬感有利于產生積極正向的自我態(tài)度,能夠更好地適應生活環(huán)境。
3.培養(yǎng)歸屬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歸屬感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學習自信心的建立,尤其是提高人際關系的能力能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4.培養(yǎng)歸屬感有助于不斷提升自身的良好行為品質和不斷完善自身形象,促進自身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藍皮書課題組,侯佳偉,劉俊彥.中國青少年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數據分析報告(2005).
[2]徐鳳杰.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教師論壇,2008(2).
[3]包克冰,徐琴美.學校歸屬感與學生發(fā)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學探新,第26卷 總第98期.
天津市寶坻區(qū)第九中學 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