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并攝影/張瑞芬
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唐代琉璃雙陸子、瑪瑙雙陸子陳列在展柜中,精美而珍貴,不時吸引游客駐足觀摩。他們低聲探討,表達著對古人對弈睿智的敬佩和贊嘆。
琉璃雙陸子、瑪瑙雙陸子,唐(公元618 年—公元907 年),西安市長安區(qū)隋清禪寺遺址舍利墓出土,現(xiàn)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多次被選赴境外展出。琉璃雙陸子、瑪瑙雙陸子共27 枚棋子狀物,其中13 枚為玻璃質(zhì),綠色;另14 枚為瑪瑙質(zhì),除一枚乳白色外,其余均為褐色。均平底,尖頂,略呈圓錐形。27 枚中,24 枚高2.7 厘米、底徑2.6厘米;2 枚較小,1 枚玻璃子高1.6 厘米、底徑2.6厘米,1 枚瑪瑙子高1.5 厘米、底徑2.2 厘米;1 枚白色瑪瑙子略大,高2.8 厘米、底徑2.7 厘米。
?唐代畫家周昉繪制的《內(nèi)人雙陸圖》,中間為二位盛裝貴族婦女對坐行棋,左右有親近觀棋,侍婢應(yīng)候
△ 2 0 2 1 年6 月 1 8 日“ 我 要 上 全運”2021 年陜西省圍棋選拔賽暨陜西省圍棋業(yè)余棋王賽現(xiàn)場
這批棋子狀物形狀奇特極為罕見,考古界里曾有爭議是否真的是棋子。根據(jù)中國古代有關(guān)各類游戲用具的記載進行分析,考古專家發(fā)現(xiàn)這批棋子與中國古代的“雙陸”關(guān)系密切。
雙陸是我國古代博戲用具,同時也是一種棋盤游戲。它與六博一樣是擲骰行棋的游藝。古籍記載,雙陸又稱“雙六”“打雙”“波羅塞戲”等,是一種“視彩行馬”的賭博游戲,用具有盤子、骰子及籌碼。其盤“如圍棋盤之半而長,兩門二十四路皆刻出”。南北朝時雙陸由西亞、印度一帶傳入中國,相傳是在由印度傳入的波羅塞戲基礎(chǔ)上,由曹魏時王子曹植糅合六博的特點而創(chuàng)設(shè)的,初期有兩枚骰子,唐朝末年后逐漸加到6 枚。雙陸子為馬形,黑白各十五枚,兩人相博,擲骰子按點行棋。雙陸局是長方形的,與六博、圍棋之局呈方形者不同,因兩側(cè)左右各有六梁,故名雙陸。雙陸子也叫馬,分白黑兩色,各15 枚,作搗衣杵狀。另有骰子2 枚。博時擲采行馬,白馬自右歸左,黑馬自左歸右,馬先出盡為勝。
雙陸在唐代、五代、遼代、金代、元代曾風靡一時,連武則天、后唐明宗也喜歡下雙陸棋?!短茋费a》記載武則天夢見與大羅天女打雙陸。局中只要有子,旋即被打?qū)ⅲ坏闷湮?,頻頻輸給天女。狄仁杰則告訴她說是“雙陸不勝,無子也”,其意是上天在利用棋子來警示武則天,從而達到勸誡目的。
△ 游客在陜歷博觀賞唐代雙陸子文物
宋代,雙陸在各地更為普及。洪遵編著的游藝書《譜雙》一書,是詳記雙陸的類型、局盤制度、布子格式、行馬規(guī)則等的重要文獻。宋元話本小說《狄仁杰傳》《天中記》《淵鑒類函》等也有類似的故事。當時,北方的酒樓茶館里,往往設(shè)有雙陸盤,供人們邊品茶邊玩雙陸。這時的雙陸形制與打法和唐代差別不大,宋末元初人陳元散在《事林廣記》一書中曾刻入了當時流行的“打雙陸圖”,對雙陸的格式、布局有著形象的表現(xiàn)。雙陸在元代屬于一種“才子型”的游戲,詩人柳貫、曲家周德清、戲劇家關(guān)漢卿等均有詠頌雙陸的佳作傳世。在明代傳世的罕見典籍《三才圖會》《居家必備》里有詳細介紹。其博法已于清末失傳。近代有些學者曾試圖將雙陸游戲恢復,但未能成功。
雙陸,棋子的移動以擲骰子的點數(shù)決定,首位把所有棋子移離棋盤的玩者可獲得勝利。游戲在世界多個地方演變出多個版本,但保留一些共通的基本元素。在游戲中,每位玩者盡力把棋子移動及移離棋盤。雖然游戲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游戲的策略仍然十分重要。每次擲骰子,玩者都要從多種選擇中選出最佳的走法。雙陸有不少變體,有的變體擺法有所改變,有的則是走法不同,還有的變體對某些骰子點數(shù)有特殊的規(guī)定。
雙陸棋是兩人對弈的棋盤游戲,雖然在國內(nèi)早已淡出了歷史舞臺,但西洋雙陸棋至今仍然在有些國家頗受歡迎。世界雙陸錦標賽始于1979 年,在摩納哥蒙特卡洛舉行,每年都吸引了數(shù)千名選手和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