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欲曉
提起憑欄,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或是“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或是“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在這些“憑欄”處,看到了主角們相似的憂郁和憤懣,凄涼的晚景映襯著他們孤獨的身影,唯有那闌干中有一份短暫的支撐,起碼可以暫時依靠。也正因為可以依靠,那么便可吐露心聲,抒發(fā)情感,真摯而又細膩的情感便由內而發(fā),深沉而又哀怨,是眾多文人內心的真實情感,思念或是閨怨,也數不勝數。在中國古典建筑中,闌干具有空間和時間的雙重屬性,它是實體圍墻的抽象化處理,是劃分標志,空間中同時蘊含著時間因素。
一、憑欄意象整體概述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里,無數文人墨客,借著亭臺樓宇里的闌干,表現其內心思索。在最為輝煌的唐詩宋詞里,種類繁多的憑欄意象層出不窮,透過憑欄可以細細體會作者的心思和情感。憑欄越用越為廣泛,但并不意味著它被用得越來越濫,它是那么深沉,那么富有哲理。
當這闌干成為唯一可以依靠的對象時,那么它就不僅僅是這亭臺樓宇間的一座普通的建筑物,這一刻更是主角們的知己,也可以是在繁忙人生路上的短暫停歇處。停留,有時候可以更好地審視自己、審視過往,才能向前看,再向前走。
闌干謙遜地佇立著,并非空間上的分割,只意在提供一個支點,讓孱弱的文人得以依靠。望著滿目瘡痍,望著支離破碎的山川,望著那片曾經繁榮卻要葬送在自己手中的江山,李煜登高憑欄,“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是他深深的無力,是無奈,是哀愁。宋詞中“闌干”意象層出不窮、俯拾皆是。由于其審美意蘊與詞體一致,“闌干”這一中國古代庭院、閣樓等建筑物的附屬部分,逐漸成為積淀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殊審美意象,并能夠承載相思閨怨、記憶傷別、思鄉(xiāng)念遠、懷古抒憤等主題。“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是柳永連綿無盡的愁恨,倦游思歸,懷念自己心愛的人。上闋寫憑欄之景,下闋寫憑欄之意,客居異鄉(xiāng)的思鄉(xiāng)之情,鄉(xiāng)愁的無法解脫,在陳與義的“一時花帶淚,萬里客憑欄”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仰天長嘯,國恥痛心,卻依舊躊躇滿志,男兒本色,這便是岳飛“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二、家國天下相思離愁感嘆
對家國天下的感慨,這不僅是大部分文人會有的內心,更是每一個男兒會有的內心。李煜會獨自一人于落日時在高樓上依靠著闌干,眺望遠方,因為想起舊時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容易,再見卻艱難。曾經的國君竟是淪為了階下囚,他本無心爭權奪利,一心向往歸隱生活,登上王位全然是個意外,他甚至痛恨自己生在帝王之家。他痛的是曾經那一片繁榮的大唐江山就這樣逐漸支離破碎,安居樂業(yè)的民眾就這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亡國的痛與恨,在他的詩里顯示出了深遠的意境,真摯的情感。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是失國之痛,夢中思顧,往事不堪回首,人生如夢的無奈,都交織在“登高憑欄”的意象里。這是一位末代君主的家國感慨,是悔恨,是無奈,更是絕望。李煜讓人看不到他的反抗,也許他深知反抗的無力。他是一位文人,是一位君王,但他不像是一位壯志男兒。在多年后的某一天,當歷史幾乎重現時,在國破家亡時,岳飛也發(fā)出了對家國天下的感慨,他的內心不乏有著和李煜一樣的痛,但他和李煜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憑欄遠眺,即使看到山河破碎,金兵占領了北宋的國土,他依舊沒有放棄抗爭。那是壯志未酬的忠心不渝,是對匈奴的蔑視,是對敵軍的諷刺。不盲目地去評價一位文人,不說李煜無能毀了唐,岳飛英勇暫且救了宋,只能說他們的身份、時代背景截然不同,這一切只能由歷史來評判,或者由社會評判。作為后人,看到的是他們的憑欄遠眺,家國天下的感慨融進了這手扶的闌干里,融進了凝視的雙眸里。
對親人的思念,對愛人的留戀,歸鄉(xiāng)心切,離愁或相思,詩人將婦人的或是自己的閨怨透露在憑欄里。婦人們大多深居閨處,活動場所與精神世界都極為有限。百無聊賴之際,她們只能妝樓眺望,憑欄寄意。柳永善于巧妙利用時空的轉換來敘事、布景、言情,從自我思念對方,又設想對方思念自我的空間結構,體現為回環(huán)往復式的多重時間結構,如“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這是柳永在宋詞里的一種全新的改變,讓閨怨的人的情感相互交融。山嶺之上,黃昏的云彩紛飛,晚上江邊,暮靄沉沉。眼前一片煙波萬里,憑欄久久望去,只見山河那么清冷蕭條,清秋處處凄涼,讓人心中不忍。羈旅中的懷舊傷離情緒,似乎沿著這闌干緩緩傾吐而出,那蕭條的山河似乎在借著闌干顯得更加蕭條,一眼望不盡的荒涼凄冷寒風凜冽,思念又似成疾,美麗的佳人只在夢中留存,而佳人也會深深思念著遠方的我?!耙挂瓜嗨几?,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裘寒”,韋莊的《浣溪沙》里的思念,透過明月和闌干得以體現,月本是映照著遠隔萬里的人,但也僅此罷了,在當時僅靠著一輪月,來共同欣賞、互相思牽。歐陽修在旅途中的離愁別緒,仿佛迢迢不斷的春水,漸行漸遠?!皹歉吣j@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少婦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閨中人憑高遠望而不見所思之人的情景,由實景轉想象,層層遞進,散發(fā)式結構將離愁別恨表達的意味深長,蕩氣回腸?!安挥脩{欄苦回首,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路程的遙遠,用長亭更能體現這樣的距離感,此詩數字之設置,則是出于表達情感的需要,是藝術上的別出心裁,所以驅使而讓人沒有察覺。憑欄里的情緒不平靜,憑欄與長亭成了鮮明比對,憑欄近在咫尺,而長亭遠在外,故鄉(xiāng)更是在數十座長亭之外,這字里行間里語盡意綿,又灑脫自如。
三、仕途黑暗生活苦悶感嘆
生活的苦悶、仕途的失意,空有一番壯志,卻無處可施,種種失望在這闌干里看透。“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通過視覺、嗅覺,如臨其境,當夜納涼南樓,眼見清風明月,無拘無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為,卻是動輒得罪,悵恨之情潛滋暗長,“清風明月無人管”,便成了黃庭堅的自然流露,也成了作者的藝術追求。初冬夜里獨自斟酌的杜牧,竟是因為剛直敢言,屢次進諫,而被流放。借酒消愁,只是片刻慰藉,但是事實已經不能釋憂解愁,茫茫的雪加深了他的迷茫,“明年誰此憑闌干”,這句反問里,杜牧看到的是自己居無定所的困苦、壯志難酬的隱痛、前途迷惘的失望,這此起彼伏的人生與前三句描述的事實相照應。“牧之詩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揚頓挫之節(jié),尤其所長。”“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后,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是幽怨,是對佳人的思念,是離愁,卻不像是對自己前途的迷茫與失望。細看秦觀的創(chuàng)作背景,適時秦觀三十二歲,未能登得進士第,更未能謀得一官半職。在這種處境下,憶起與佳人的歡愉時光,卻是離愁之苦,今后的路程,不能不感懷身世,“黃鸝又啼數聲”將有才得不到施展的身世之恨,融于一處。這里的闌干與其他地方的闌干又有所不同,它是危闌,是秦觀朦朧、迷茫的內心,映襯著他無奈的未來與看不清的前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