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看好友琳的朋友圈,會不知不覺地被她感染,瑣碎的日常在她眼里藏著很多樂趣。
最近她發(fā)了很多做美食的照片和小視頻。蒸包子、炸麻花、烤蛋糕、調(diào)奶茶,從中式面點到西式甜品,看得人口水直流。重要的是,這些美食大多是和孩子一起做的。我跟琳夸小丫頭能干,琳回我說,這個假期,她格外珍惜這些和女兒一起的小時光。
我忽然想起那些宅在家里焦慮的父母們,他們怕是沒想到親子之間是需要這樣的閑暇時光的。可能在他們眼中,家庭教育就是家庭教學(xué),是對孩子的學(xué)習(xí)進行全流程全時段全方位的監(jiān)管與督查??扇狈τ行贤ǖ谋O(jiān)督,孩子會因失去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而心生厭倦。高質(zhì)量的陪伴才是家庭教育最好的課程,有時餐桌也是課堂。
這樣的小時光,我想琳肯定是跟女兒一邊準備食材,一邊閑聊,聊食物,也聊其他。她們享受美食,享受美食帶來的美好,并在這美好中走近彼此,發(fā)現(xiàn)彼此。用琳的話來說,這會成為“陪女兒長大的美好記憶”。
帶著這種美好記憶長大的孩子,身上會多一些溫暖與明朗的特質(zhì)。
我想起小時候,爸媽不管多忙,都會抽時間一起做點好吃的。有時是清冷的夜晚,我爸用自己做的烤爐烤一屜花生,再烤一屜小地瓜;有時是用一個悠長的下午,做我們喜歡的花生糖。我一直記得我爸在灶前燒火,我媽熬糖稀,我和小妹扒著鍋臺眼巴巴地看,陽光從窗戶照進來,很暖。
更多的是蒸包子。我媽把面和好,沖一個熱水袋,放在面盆下,用被子裹好,然后等面醒過來。我喜歡我媽說“醒”這個字,醒來的面軟軟的,滿滿一大盆,像春天來了的感覺。我媽把盆里白胖的面團取出來,慢慢揉。我伸出指頭戳兩下,圓圓淺淺的小坑,轉(zhuǎn)眼又被我媽揉進去。面揉好了,先揪下兩個團子分給我和小妹,然后我爸負責(zé)搟皮,她負責(zé)包餡。
我開始琢磨要捏個什么,小兔子?小豬?先做一朵小花吧,好漂亮的小花。揉掉后再做一條小魚,尾巴沒做好,再揉掉。常常是等到最后幾個包子上籠了,我還沒想好做什么。小妹早就在媽媽幫助下做了一條小丑魚,還用紅豆做了眼睛。爸爸等不及,拿起我手里圓圓扁扁的面團丟進籠里。我心里那個委屈啊,眼淚都要出來了。好不容易包子出籠了,妹妹搶著去看她的小魚,哈,小魚的眼珠子居然掉出來了。我的呢?圓圓皎潔的一輪,像是窗外夜空里的月亮,多好啊……
很多年后,我依然記得被爐火烤熱的紅撲撲的臉頰,記得燈光把我們的影子投到墻上像快樂的影子戲,記得那一屋子柔和黃暈中的小時光。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要面對什么,總覺得我不是獨自一人。
所以啊,對父母而言,有些時光是可以和孩子一起“虛度”的。
有一回讀汪曾祺的書,他說買菜做菜的過程,“也是構(gòu)思的過程”,說做菜“更重要的是想象”。他發(fā)明過一道菜“塞肉回鍋油條”,“嚼之酥碎,聲動十里人”。我想起當年那個小女孩手里捏著面團子,費盡心思想要做成最特別的饅頭,原來那時她就開始了人生最初的藝術(shù)構(gòu)思。
孩子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不要總是認為他們做什么事都不認真,其實他們也自信,也上進。他們懂得珍視愛,也懂得欣賞美,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的目光過于狹隘了。
這樣的小時光,你愿不愿意和孩子一起“虛度”?
當然,每個孩子的興趣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和他一起“虛度”一段書時光,一段畫時光,一段游戲時光,一段花草時光,或者一段閑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