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鈺
7月18日,高明發(fā)了一條朋友圈:“后浪專場的直播成績出乎了我們預料,賣4545本書,銷售額快16萬元!”這是高明和妻子孫小迪在小紅書“小迪迪迪迪迪迪”店里直播8小時的收益,相當于夫妻倆開的60平米的離河書店4個月的銷售額。
高明是報社記者出身,孫小迪干過很長時間的出版社編輯。4年前,夫妻倆辭職做起了實體書店。第一家店——離河書店誕生在沈陽十一號院藝術區(qū)59.2平方米的一個集裝箱里,“一個月租金2500元”。
此后不久,離河書店搬到了沈陽1905文化創(chuàng)意園。高明說,書店慢慢有起色后,還在商場開過一家分店,面積達到400平米。
但他們很快發(fā)現(xiàn),店面擴大后,人工加租金有點入不敷出?!坝幸欢螘r期有6個員工,后來感覺不太行?!?020年10月,高明和孫小迪還沒想過轉到線上“搞事情”,只是覺得書店面積大,成本蹭蹭往上漲,想著“要不縮小面積,回到最初”。
實際上,高明最早嘗試的線上業(yè)務是做微商——通過自己的公眾號或社群發(fā)布文章,然后導流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進行圖書售賣。但離河公眾號的粉絲有8000人,基數(shù)還不足以支撐整個書店的運營,有點“杯水車薪”的感覺?!皶睦麧櫶?,又很透明,這個模式在離河身上幾乎沒法做——批銷渠道和零售渠道是一個渠道。即便有貨源支持,也走不了量”。
2020年12月,離河書店又變回38.6平米,“能湊合活”。當時,高明和孫小迪的小紅書賬號只有1000粉絲。“沒想過做爆一個號,但肯定得找一條出路”。
在“小迪迪迪迪迪迪”小紅書視頻號火起之前,他們幾乎所有平臺都試了一遍?!安⒉皇且绘I分發(fā),抖音、B站、知乎、豆瓣,我們根據(jù)不同的平臺特性去設計內容。”在抖音,高明出鏡較多,但很快,他發(fā)現(xiàn)這個場子不適合?!帮L格不太契合,我們主做社科、歷史、文學書,這些內容在抖音的認知度還沒那么高?!痹诙拱辏瑢O小迪就發(fā)跟公眾號風格類似的文章;在知乎上,講他們怎樣開店。最后,他們發(fā)現(xiàn)“只有小紅書最適合離河”。
2020年12月,“小迪迪迪迪迪迪”的小紅書粉絲從1千漲到了快1萬?!霸鲩L速度是我們在任何平臺都沒有過的,起步很好,就在這里整?!备呙髡f,當時也沒想好粉絲積累起來有什么用?!暗灰腥苏J可我們的內容,平臺友好,沒有杠精、沒有噴子,就可以支撐我們繼續(xù)往前走?!?/p>
目前,“小迪迪迪迪迪迪”在小紅書上積累了9.3萬粉絲。這個線上平臺的盈收已足以支撐二人的生活以及一家60平米書店的運營。用高明的話說,“我們只是為了生存以及想繼續(xù)開個書店?!边@兩個愿望看來眼下已經(jīng)實現(xiàn)。
記者特別約訪到離河書店的老板高明,跟他聊一聊,夫妻二人是怎樣將一家60平米的書店做到幾百平米又回到38.6平米,最后再次回到60平米,然后依靠“小紅書博主”身份,養(yǎng)活了自己以及一家小書店的經(jīng)歷。
我們不想爆發(fā)式增長
問:粉絲后續(xù)的漲勢也都比較好嗎?
答:漲幅還行。我們從去年10月份做到現(xiàn)在,9萬多粉絲。而且漲粉是在沒有爆款的情況下實現(xiàn)的,也就是說它在緩步穩(wěn)定增長。爆發(fā)式增長意味著要做爆發(fā)式選題,但我們的方向是社科、歷史還有文學,這個內容不太可能爆發(fā)式增長。它不像勵志、經(jīng)管、童書,很難爆發(fā)。
問:會去相關社群推廣這個號嗎?
答:基本沒有推過,就正常做。在小紅書上發(fā)布內容,有人喜歡就關注,沒有特意去運營它。
問:這個號的風格很顯著。
答:肯定要有風格。這個號的風格跟我們書店的風格一樣。你是我的人,或者說跟我們的價值觀一致,你就來。我覺得,書店不是圖書館,尤其是獨立書店,一大堆人來,逛完不買書、不花錢,擺拍照相,對一個書店的運營沒什么用。書店的核心還是得賣書,得活下去。所以,我們就找精準的人就行。這些人對書店的認識很清晰——買書的地方。找到這樣的人就可以。
問:小迪每次的視頻直播狀態(tài)都很自然,之前要做什么準備還是直接上場講?
答:80%的時候是直接講,但我們對書的內容得有了解。講一本新書就像書店上新。怎么上新?作為一家書店憑什么上貨?你得讀過書,當然不一定精讀完。就我們來說,就選自己喜歡的,然后把喜歡的理由告訴大家。換一種說法就是,我們?yōu)槭裁匆M貨,進貨的理由是什么。
問:這種坦白的陳述反而有很多人喜歡看。
答:對,因為不裝。誰喜歡很裝的東西呢?當然也有很多博主,做的圖書視頻很端莊,那是另外一種風格,也有很多人喜歡,而且喜歡這種風格的人應該更多。
我們不一定是這個領域最火的類型,但我們比較有個性,本身不太喜歡很正式的感覺?,F(xiàn)今社會很多人對讀書還是懷有神圣的感情,但我們主張讀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是你的一個愛好,跟喜歡打游戲、看電影、健身一樣,讀書只不過是生活方式的一種。所以,我們只是在找跟我們同類的人——喜歡讀書,把讀書當愛好的人。線上的邏輯其實跟我們做線下店是一樣的,找到跟我們志同道合的人。
日更做不到,直播一周一次
問:做到多少粉絲時開了直播?
答:5萬多粉絲的時候開的直播。那時小紅書上有很多出版機構進駐商城,這樣整個供銷鏈條就通了,我們就有機會去賣書。書店必須得有上游支撐,有人給你供貨。
問:第一場直播是跟誰做的?
答:第一場是跟磨鐵圖書做的。我記得磨鐵是最早聯(lián)系我們的出版機構,他們的營銷編輯反應很快。
問:那場直播效果怎么樣?
答:挺好,賣了四五千塊錢。當時都不敢相信,而且那個時候播的時間還短,一次播三四個小時。
問:相當于實體店多長時間的走量?
答:對離河書店來說,四五千元得賣至少5個工作日,頂兩個周末,還得是大店。
問:現(xiàn)在直播的頻次是怎樣的?
答:每周六下午4點到晚上12點。
問:什么時候開始固定下來的?
答:其實我們嘗試過很多次。因為最開始嘗到鮮,肯定想把直播頻次提上來,想著能掙得更多或做得更好,還嘗試過一周兩播,大概試了半個月,后來覺得這個強度有點大。
問:為什么?
答:因為我們的直播,內容輸出的部分比較多,會大量消耗自己的腦力而且要好好去讀書。當我們覺得直播內容沒法保證,就定位為每周播一場,每次播的時間長一點。
問:您和小迪的日常是打理書店然后做視頻號?
答:每天更新我們做不到,日更會比較消耗。我們希望視頻有好質量、好選題、好想法,但每周保證3條是必須的。
問:視頻播出去后,針對讀者留言,會有一些迅速的應對和調整嗎?
答:基本不會。但有一個事情警醒了我們——分清楚誰是“游客”,誰是“粉絲”。分清楚關注自己的人是喜歡我們還是喜歡我們的內容,這很重要。喜歡人其實更重要,因為喜歡內容是喜歡人的一部分。比如,有人講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底下的留言全都是“那時候我是怎么看這本書的”,都是自我陶醉的內容,這種就絕對不是我們的粉絲。如果是粉絲,他一定是以我們?yōu)槌霭l(fā)點。比如他們會留言:小迪白天講得很好,我覺得你講的我很喜歡……他的留言一定是跟我們進行有效互動的,我們只選擇這樣的人。
現(xiàn)在做到了月入3萬元利潤
問:前幾天跟后浪做的那場效果怎樣?
答:賣了15.7萬元(營業(yè)額),賣了4545本書。后浪是5折給我們賣的,我們有10%傭金,這些都很透明。也就是說,我們一個晚上能掙1.5萬元。
問:哪場直播營業(yè)額最高?
答:讀小庫做過一次銷售額很高。其實,所有的直播尤其是出版行業(yè),核心是價格。如果沒有價格保護,基本做不了。我們也做過其他品牌,都很慘。比如給我6折賣,京東當當賣5折,我們以前也頂著做,后來發(fā)現(xiàn)根本不行。粉絲其實都很理性,價格一樣的話,有可能還會因為喜歡我們,在店里買,但差價太多,粉絲也沒法下單,除非是“鐵粉”。讀小庫那場為什么做得好,利潤也相對高一點,就是因為他們價格體系控制得很好。
問:總的來看,直播的收益如何?
答:我們一共做過兩次特別好的。平時的直播,營業(yè)額有時候3萬元、4萬元、5萬元都有,其實不是特別高。像后浪這種爆發(fā)式的銷售額,一定是書好、價格好。即便不控價,但至少保證跟電商一樣,然后我再發(fā)點優(yōu)惠券,是可行的。
問:現(xiàn)在能這樣“控價”的出版機構不多。
答:我覺得有幾家很好,新經(jīng)典文化、后浪、讀庫等。而且我們只跟這樣的機構合作。我們一般開始就會問:能不能控價,不能的話就沒法合作。因為,對于出版機構來說,不管我的店能不能賣出去,書是曝光了,讀者不在我這兒買,上電商買或其他地方買,對出版機構來說都是一樣,他們沒有損失。但對于我們來說就不行——我們靠這個生活,只能追求“在我們這里買才可以”,起碼是在一個比較公平的條件下。
問:你們是怎么選書的?
答:以我們的喜好為主。出版社的營銷編輯分幾種,有一種老師全網(wǎng)分發(fā),出一本新書,挨個找博主,這樣的我們一般不會做。我們會主動出擊、主動選品。我們也被動過,比如有次直播,出版社老師列了個書單讓我們播,效果不是很好。像跟后浪的合作,大書目里有2000多本,我們挑了50本,效果很好。
問:童書是一個方向嗎?
答:本來我們覺得要掙錢就得靠童書,因為童書市場大。但我們這次做后浪有了很強的信心,只做成人書,也能做到很好的效果。我們的長處也是在社科、文學、歷史方向。童書是一個紅海市場,我們要做也會秉持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特別喜歡、感興趣才會做。比如讀小庫,后浪的浪花朵朵、新經(jīng)典的愛心樹等,他們用心做書,我們就好好賣??康蛢r走量那種,我們不去碰。
問:新品發(fā)布會在您這兒做嗎?
答:也有選擇在我們的小紅書店首發(fā)的產品。很多小眾出版品牌會選擇在我們這里首發(fā)新書,當然價格還是很重要的因素。
問:現(xiàn)在小紅書的店能正常運轉了嗎?
答:能正常運轉。它確實幫我們渡過了危機,收入還能支撐線下書店的運轉。
問:營收是什么水平?
答:每個月的話,營收30萬元左右,利潤3萬元。
為什么還要做實體店?
問:最近又搬家了嗎?
答:搬到一個66平米的地方,直播也在店里。這個地方是我們?yōu)榉劢z準備的,一個很隱蔽的所在。我們需要給粉絲留一個位置,讓他們來,知道我們的書店還開著。不光是看書,主要是感受離河書店實實在在地存在著,我覺得這很重要。
問:難道不能直接就線上了?
答:只是線上怎么建立羈絆?也許有,但不會那么強烈。如果讀者知道你的書店實實在在開在那兒,是有形的,我覺得,對粉絲還蠻重要的。
問:粉絲之間相互交流?
答:因為有離河的連接,讀者之間就相當于有了共同“標簽”,大家喜歡這樣的氛圍,因為知道彼此是同類。
問:現(xiàn)在做這個累嗎?
答:不累,挺好的。因為我們調整了,好好選品,好好做準備與大家交流,這個比較良性。我和小迪都快40歲了,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肯定不會迷失,因為年紀到了。
問:往后發(fā)展的話,就照這個路子走?
答:我們早早就想好了未來的路——不做爆款。如果想掙錢,可以使勁播,但我們不想這么做。
就像以前我曾經(jīng)表達過的一個觀點:想把它做長久,越久越好。比如1個月掙10萬元,只能做3個月,口碑也下降了,人也崩了。如果把30萬元分解到1年來做,1個月掙3萬元,但能保證內容是好的、優(yōu)質的,第二年我還能接著做,還能做5年、10年。另外,小眾意味著氛圍好,身心也比較愉悅,能有余地調到自己喜歡的狀態(tài)。
(來源: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