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陳獨秀在杭州陸軍小學(xué)任教。沈尹默當年25歲,在杭州高等學(xué)校代課。有一天,沈尹默到好朋友劉三家里吃飯,飯畢歸家,即興寫了五首詩,第二天就送到了劉三家里。劉三很高興,就把這五首詩掛到了墻上。
不一會兒,陳獨秀來了,看了墻上的五首詩,就問沈尹默是何許人也、住在什么地方?劉三一一做了回答。第二天,陳獨秀就找到了沈尹默的住處,見到沈尹默就大聲說道:“我叫陳仲甫,昨天在劉三家里看到你寫的五首詩,詩作得很好,但字寫得太俗氣了!”
此前,陳獨秀和沈尹默互不相識,陳獨秀只因看到沈尹默的字寫得不好,就專門找到人家批評了一番。按照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看法,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人家的字寫得好壞與你何干?你還犯得上大老遠找到人家去理論嗎?
但沈尹默卻不這樣看,他被陳獨秀的直率性格打動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從此發(fā)奮鉆研書法,認真研讀包世臣的《藝舟雙楫》,日取一刀尺八紙,臨寫漢碑,兩三年后改臨寫六朝碑版,并研究各書法大家的精品,經(jīng)過10多年的努力,他的字脫盡了俗氣,成為書法界才俊。1914年,沈尹默被聘為北大教授。1916年,又被蔡元培納入北京大學(xué)書法研究會,成為了書法大家。
陳獨秀的做法,看似不近人情,其實是一種真性情使然??吹阶约赫J為有問題的地方,就直言不諱地講出來,這種率真的性格值得我們敬仰。沈尹默沒有因為陳獨秀說自己字寫得不好而暴跳如雷,而是虛心接受陳獨秀的意見、開始認真研習(xí)書法,日后終于成了一個書法大家。一個直言不諱;一個虛心接受,讓我們看到了兩種不同的品質(zhì),也成就了一段文壇佳話。
(摘自《演講與口才》 唐寶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