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中故事
八十二歲的老考生
一個叫梁灝(hào)的人曾經(jīng)風(fēng)光了好幾百年,他是個狀元。能考上狀元當然很不容易,但歷史上的狀元很多,為什么梁灝這么有名呢?因為他是八十二歲才考上狀元的,這年齡的特殊性,使得他被編入《三字經(jīng)》:“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彼既成,眾稱異?!币馑际牵@個高齡考生戰(zhàn)勝一大堆孫子輩的舉子,獨占鰲頭。過去的孩子都是從《三字經(jīng)》開始識字的,要是沒記住梁灝的名字,老師是要用戒尺打手心的呀。
這么有名的人,他的故事當然會被搬上戲臺啦。
白胡子老頭梁灝打點行囊,準備出門。
他兒子問:“您要去哪里?”
梁灝說:“去東京?!彼斎徊皇且ト毡镜臇|京,那時北宋的都城汴(biàn)梁就叫東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
兒子又問:“去東京干嗎?”
梁灝說:“讀書人都要上京趕考的,我也去考一回?!?/p>
“哦,爹爹,您今年多大歲數(shù)啦?”梁灝的兒子這樣問,是想趁父親記錯歲數(shù)時說:“您連歲數(shù)都記不清楚了,還趕什么考?”
但梁灝想也不想,立即回答:“我八十二歲了!”
“不對,”梁灝的兒子說,“我記得您是八十三歲,您記錯了。您連歲數(shù)都記不清楚了,還——”
“等等,”梁灝說,“我不會記錯,一定是你記錯了。”
梁灝的兒子翻了翻白眼:“我記錯了?那找我兒子來問問?!?/p>
梁灝的孫子來了,梁灝的兒子問梁灝的孫子:“你爺爺說他八十二歲,我說他八十三歲,你說我們倆誰記錯了?”
梁灝的孫子肯定地說:“是您記錯了?!?/p>
梁灝的孫子對梁灝說:“爺爺,您是八十二歲沒錯,但人家八十二歲時都是拿把椅子坐到門口曬曬太陽了,沒有一個千里迢迢去趕考的?!?/p>
梁灝說:“孫子呀,我就是想讓那些曬太陽的人看看,八十二歲也能考上狀元?!?/p>
梁灝的孫子說不過爺爺,只好把自己的兒子找來。
梁灝的曾孫很聰明,他問曾祖父:“您為什么二十八歲時不去趕考,要到八十二歲才去?”
梁灝解釋:“以前我想讓讓年輕人,現(xiàn)在孺子皆已成名,我也該給自己一個機會了。”
梁灝的曾孫也沒話說了——對了,幸虧他也有兒子。
梁灝的玄孫來了,他不知該叫梁灝什么,就說:“爺爺?shù)臓敔敚沁€想看到您孫子的孫子的兒子,您就乖乖待在家里,哪兒也別去了吧?!?/p>
梁灝回答:“我還是得去東京,我要給我孫子的孫子的兒子做出一個好榜樣?!?/p>
梁灝不服老
家人沒法說服梁灝,只好把梁灝的老友陶謙請來幫忙。
陶謙先故意給梁灝戴高帽子:“老梁啊,以你的文才,去東京考個狀元簡直就如探囊取物啊!”
梁灝很得意:“還是老陶有眼光。”
“不過呢,”陶謙話鋒一轉(zhuǎn),“你現(xiàn)在兩眼昏花了,只怕連卷子上的字也看不清楚了,怎么考呢?”
梁灝說:“別說眼前的試卷,你把小字拿到十步以外,我照樣能辨認無誤。”
陶謙就拿著他的折扇,走十步,把扇面打開,問梁灝:“老梁,你能看清是什么字嗎?”
梁灝掃了一眼,笑道:“這根本不是什么字,是一幅畫著松、竹、梅的《三友圖》?!?/p>
陶謙暗吃一驚:“好厲害的眼力?!?/p>
他再將折扇翻了個面兒:“老梁,你再看看這是什么圖?”
梁灝說:“干脆,我也翻個面兒吧。”
他就轉(zhuǎn)過身去:“老陶啊,你又糊弄我,這哪是什么圖,乃是王羲之的那篇《蘭亭序》,我還背不出嗎?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行了行了,”陶謙說,“你還是轉(zhuǎn)過來吧。我知道你的眼睛好使了,可是狀元需要皇上御筆圈點,你總得上金鑾殿吧?”
“那當然?!?/p>
“那金鑾殿有幾十層臺階,你這老胳膊老腿的哪里攀登得上?”
“好,那就試試吧?!?/p>
梁灝立刻撩袍抬腿,手舞足蹈,輕松敏捷地演練一番。
陶謙黔驢技窮了,梁灝于是吩咐家人:“快上酒食,我要與老陶暢飲!”
酒菜擺好,梁灝對陶謙說:“我先干十杯,你慢慢喝吧?!?/p>
陶謙吃驚道:“你能喝十杯?”
梁灝說:“滿滿的十杯?!?/p>
一杯又一杯……梁灝很快喝干十杯酒,仍然面不改色。
他再看陶謙,三杯還沒喝完,已是面紅耳赤,快趴下了。
梁灝指著陶謙開玩笑:“十杯之下,就是你老兄了?!?/p>
十杯的諧音是“石碑”,烏龜馱石碑,那么等于說陶謙是烏龜了。
梁灝忽然想到:“老陶,中狀元以后,皇上會請我喝酒吧?”
陶謙說:“會啊,那就是常說的‘瓊林宴啊?!?/p>
“我的酒量能不能赴瓊林宴?”
“當然能?!?/p>
“那我要再上玉階,再登金鑾殿……”
于是梁灝把椅子當玉階,把桌子當金鑾殿,再次載歌載舞。
周銳說京劇
梁灝是北宋雍熙二年考中狀元的,所以說歷史上是真有其人其事。歷史上也真有陶謙這個人,不過他是東漢時的徐州太守,跟梁灝相距八百年,他倆是沒法一起喝酒的,所以這個情節(jié)純屬虛構(gòu)。
這出戲從元朝就開始流傳,那時叫《梁灝不服老》,但到清朝就很少演出了。
在整理這出戲時,有一個情節(jié),我很糾結(jié)是否保留。就是梁灝跟陶謙開的那個玩笑,“十杯之下,就是你老兄了”,是不是不太文明?在中國民間文化中,傳說“龍生九子”,各司其職,其中的赑(bì)屃(xì)是專門負責(zé)馱石碑的。但這個赑屃是龍的九個兒子中最不像龍的一個,而像個烏龜,所以就有“烏龜馱石碑”的說法。我后來想,自己年幼時,我們一些調(diào)皮的男孩也喜歡在同學(xué)背后用粉筆畫個小烏龜,鬧著玩。梁灝跟陶謙開這個玩笑,是不是正好說明這個八十二歲的老書生還童心未泯,很有活力呢?
京劇角色:丑
丑角是中國戲曲里一種程序化的角色行當,一般扮演比較滑稽的角色?!犊洳拧防锏牧簽诰﹦±锏慕巧褪浅蠼?。丑角的臉譜很明顯,一般都在鼻子上抹上白粉。丑角分為文丑和武丑,文丑以做功為主,武丑以武打為主。丑角一般不偏重唱,而以念白和做功為主,念白和其他角色也不同,一般用普通口語,在京劇中就是所謂的“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