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咿林
奶奶家養(yǎng)了很多小雞,它們漸漸地長大了,眼看原來的雞籠不夠大了。于是奶奶決定重新用籬笆圍一個雞籠,讓小雞們有個新家。
爺爺拿出繩子和小木棍,三下五除二,就扎好了一段長籬笆。奶奶拖著籬笆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沒了主意,然后對我招手,說:“咱們家聰明的‘小博士來幫個忙吧。”嘿嘿,不就是圍個雞籠嗎?這可難不倒我!我拿出卷尺量了一下籬笆,總長是18米。我稍作思考,就對奶奶說:“太簡單了,總長18米的籬笆,如果圍成長方形,長和寬的和就是9米,那就可以圍成4種不同的長方形??次业?!”我一邊計算著籬笆不同的邊長,一邊響亮地告訴奶奶。
我得意地對奶奶說:“如果雞籠的位置可以靠墻,還可以出現(xiàn)更多種情況……”
我話還沒說完,一旁的爺爺哈哈大笑起來:“‘小博士,你這紙上談兵的水平不錯?。 薄鞍?,這是什么意思?”我一臉茫然地看著爺爺。爺爺笑著說:“雞籠只能安排在這塊地,你來看看,你的長方形能放下去嗎?”我跑過去一看,爺爺指的那塊空地原來是一塊形狀接近三角形的地啊。
“這個……”我臉紅了,老師總說要把理論聯(lián)系到實際中,這回我卻栽在了“實際”上??墒牵以趺磿@么輕易被難倒呢?我拿起紙筆,認(rèn)真地算了起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籬笆圍成一個等邊三角形了。這樣每條邊的邊長就是18÷3=6(米)。
除此以外,還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呢?如果一條邊還是6米,那另外兩條邊可以是多少呢?我在地上將兩根木棍固定,將另一根木棍來回擺弄著,方法還不少呢。為了不再被爺爺嘲笑,我決定根據(jù)“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長度之和大于第三邊”,從最長邊開始有序地列舉出所有可能的情況。
如果最長的一條邊是8米,那么剩下的兩條邊可能是8米和2米、7米和3米、6米和4米、5米和5米……如果我們一共可以圍成這樣7種不同的三角形,其中除了等邊三角形外還有3個是等腰三角形。
一向嚴(yán)格的爺爺聽了我的總結(jié),對我直豎起大拇指:“學(xué)以致用,真不錯!”接著他指了指旁邊堆成小山的秸稈說:“如果靠著這些秸稈,根據(jù)這塊地的大小,我們可以圍成的雞籠會更大呢!我們來試一試吧?!?/p>
于是,我們開始用釘子打樁,很快就圍成了一條邊長為10米,一條邊長為8米,另一邊緊緊靠著一堆秸稈的三角形。小雞們終于有了更寬敞的新家。
看來,如果我們想把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還是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變通,這才是真正的學(xué)以致用?。?/p>
226100?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東洲小學(xué)四(8)班
指導(dǎo)老師? 姜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