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yè)雜志社(410006) 畢 敏
張家界是莓茶的發(fā)源地,種植歷史悠久,種植莓茶的收益高,每667平方米的收入為5000元以上。但是張家界莓茶種植規(guī)模不大,近年在“產業(yè)脫貧”的支持下,雖然有所改善,但是當地種植依然以零散種植為主,尤其是莓茶的綠色生產方面,沒有固定的標準和達到規(guī)模的生產體系。因此,針對張家界莓茶綠色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不足、推廣度不夠的現象,本文整理了有關莓茶綠色標準化栽培技術,進行有機集成,供當地農業(yè)龍頭企業(yè)、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參考。
一、莓茶綠色標準化栽培技術
1.基地選擇 山高谷深、云霧繚繞、綠植遍布的山地有利于莓茶樹生長?;貞M量選擇海拔350~800米的向陽平地,或是坡度不大于30°的坡地,土壤pH為5.5~6.5?;胤綀A5千米范圍內以及主導風向20千米內無化工企業(yè)等污染源。種植基地的土壤、灌溉水質、空氣質量應符合《綠色食品 產地環(huán)境質量》(NY/T 391—2013)的要求。
2.品種選擇 選擇經過當地人工馴化、提純復壯、無性繁殖、抗性強的顯齒蛇葡萄小葉種。
3.種植環(huán)境 應滿足《綠色食品 產地環(huán)境質量》(NY/T 391—2013)中關于產地環(huán)境質量的要求,其中:①地理環(huán)境??煞N植海拔高度為150~1200米,最適海拔高度為350~800米,種植地形以丘陵、溪谷為宜。②生態(tài)氣候。以四季分明、雨熱同期的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為宜,年均氣溫最好在16.5~17℃。最佳種植區(qū)域冬季無連續(xù)5天低于-5℃的最低溫天氣、夏季無連續(xù)5天高于35℃的最高溫天氣。③環(huán)境空氣質量。應符合《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的要求。④土壤條件。應符合《土壤環(huán)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2018)的規(guī)定。此外,還需符合表1的規(guī)定。
表1 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限值
4.茶園規(guī)劃與開墾 ①茶園規(guī)劃。道路:主輔兼修,主道、支路、步道相連,在茶園中形成道路網。防護林:盡量不破壞原有的植被,建設防護林所選用的樹種,不能與莓茶有共生性的病蟲害。水利灌溉設施:建設排灌溝渠,對于低洼地勢上建設的茶園,需要有40~50厘米深的排水渠;對于建設在坡地上的1~2公頃的茶園,需要有一個中型蓄水池。②茶園開墾。應該保證連片種植地塊的面積在7公頃以上,可利用防護林將種植區(qū)分割為3~4公頃的小茶園。茶園開墾的時間宜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進行。依照“等高不等寬”的原則,在坡地上開墾寬1.5米以上的廂壟,走勢呈內低外高,廂壟內側需要挖掘深50厘米左右的內溝,并在廂壟上進行土壤消毒和酸性治理。③整地施肥。在廂壟間開墾寬60厘米、深50厘米的栽植溝。每百米栽植溝施用農家肥100千克、餅肥50千克、磷肥25千克。
5.育苗移栽 ①苗床。選擇1.2米寬的廂壟作為苗床,苗床中挖掘寬40厘米、深30厘米的溝渠。每公頃苗床撒施1.6~2噸腐熟農家肥,并覆蓋黑色薄膜和防草布。②插穗。應選擇長20~25厘米的半木質化莓茶枝條進行插穗,上端修剪成平口,下端為斜口,芽距離上下端各0.5~1厘米。③插桿方法。在秋季落葉后或是立春萌芽前插桿,現剪現插,直插或斜插均可,插桿深度為15~20厘米。行距10~15厘米,株距5~10厘米。苗株發(fā)芽后撒施腐熟農家肥。 ④移栽莓茶苗。苗株發(fā)芽后1年,進行莓茶苗移栽,秋季落葉后到春季萌芽前起苗,移栽株距40厘米,每667平方米種植3500~4000株。實行“品”字形打孔、雙行單株移栽的方式種植。(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