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尉力,朱 清,王秀娟,李吉龍,馮 吉,畢金龍,王志兵
(長春工業(yè)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以三嗪為母體結(jié)構(gòu)的三嗪類除草劑,自上世紀50年代起被廣泛用于糧谷類作物田間雜草的防治[1],因其使用時間長、范圍廣、結(jié)構(gòu)穩(wěn)定[2],易在大豆[3]、玉米[4]等糧谷作物中產(chǎn)生殘留,繼而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潛在的不利影響。GB/T 23816—2009《大豆中三嗪類除草劑殘留量的測定》[5]規(guī)定,原料大豆中的三嗪類除草劑的限量標準(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為0.05 mg/kg。因此,建立一種高效、靈敏和安全檢測糧谷中三嗪類除草劑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對于植物源性食品中三嗪類除草劑的檢測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譜法[6-7]、推掃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法[8-9]、超快速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4]和氣相色譜法[10-11]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譜法因具有靈敏度高、分析速率快、分離效能高等優(yōu)點,已成為具有普適性的檢測方法。
對于糧谷中三嗪類除草劑,其常見前處理方法主要有QuEChERS法[12]、固相萃取法[1,13]、液液萃取法[14]和基質(zhì)固相分散法[15]等。其中,基質(zhì)固相分散法是一種用于固體或半固體樣品的新型樣品前處理方法,該法集樣品破碎、混合、提取、凈化于一體[16],操作簡單方便。但在樣品處理過程中,常用揮發(fā)性有機試劑作為洗脫劑,其用量較大,導致洗脫和濃縮過程耗時、費力、污染大。離子液體是由有機陽離子和有機或無機陰離子組成的一種低熔點的熔融鹽[17],其具有熔點低、不揮發(fā)、熱穩(wěn)定性高、綠色安全和可設計性等優(yōu)點[18],已成為傳統(tǒng)有機試劑的一種優(yōu)良替代品,常用于提取大豆中的三嗪類除草劑[13]以及酸奶中的三嗪和苯脲類除草劑[18],其檢出限可達0.5~1.1 μg/kg和0.23~1.01 μg/L。但由于大部分咪唑基離子液體黏度較大[19],對固體樣品進行萃取時,易殘留在固體樣品表面[20],固液分離較困難。因此,需要一種簡單、快速的方法減少離子液體在樣品上的附著,同時又能保證快速富集離子液體。
離子液體-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雙水相體系是在傳統(tǒng)有機溶劑/鹽雙水相體系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綠色的雙水相體系[21],通過向離子液體溶液中加入適宜的離子表面活性劑,誘導離子液體發(fā)生自聚集,形成囊泡結(jié)構(gòu),使原本混溶的離子液體-水溶液發(fā)生相分離,形成穩(wěn)定的雙水相體系[22]。由離子液體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組成的雙水相體系可實現(xiàn)目標物的快速分離富集。本實驗雙水相體系的成相速度比劉嬌嬌等[23]實驗的對應速度快5 倍左右,且本法測得目標物檢出限最高值0.76 μg/kg低于劉嬌嬌等[23]測得目標物檢出限最低值0.94 μg/kg,本法檢出限更低、靈敏度更高。
因此,本研究在傳統(tǒng)基質(zhì)固相分散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離子液體雙水相體系建立一種糧谷中三嗪類除草劑的萃取方法,并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對目標物進行測定。該法采用蠕動泵的推送方式控制洗脫液流速和體積[24-26],與傳統(tǒng)的重力洗脫相比[27-28],洗脫時間縮短6~30 倍;同泵抽方式相比,推送方式可以實現(xiàn)連續(xù)洗脫,無需手動加樣,避免洗脫后樣液在軟管內(nèi)損失;同手動擠壓式推送相比[29],該法可提供均勻的壓力和流速,保證實驗過程均一、穩(wěn)定。同時,該法有效解決由于離子液體的高黏度而引起的傳質(zhì)阻力大、洗脫速率慢、目標物洗脫不徹底的問題,與Zhang Liyuan等[30]的研究相比,該法對大豆中三嗪類除草劑的檢出限提高3~10 倍,且萃取劑安全、無污染。此外,本法以離子液體溶液作為洗脫劑,不僅可以調(diào)節(jié)洗脫劑的極性,降低離子液體的黏度,又能避免后續(xù)的旋蒸、氮吹[31]等濃縮步驟,通過離子液體-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雙水相體系可以實現(xiàn)洗脫液中離子液體和目標分析物的快速分離富集。
不同種類的市售糧谷樣品,包括黃豆、綠豆、玉米、大米、小米和黑米(依次編號為樣品1~6),吉林長春市購。
十二烷基苯硫酸鈉(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SDBS)、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鹽(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C4mim]BF4)上海成捷化學有限公司;硅膠、硅藻土、酸性氧化鋁、中性氧化鋁、堿性氧化鋁(均為200~300 目),弗羅里硅土(60~100 目) 中國醫(yī)藥及生物制品研究所;乙腈、甲醇(均為色譜純) 科隆化學品有限公司;丙酮(分析純) 北京化工廠;西瑪通、莠去通、特丁通、特丁津、異丙凈標準品(純度均不小于99%,5 種標準品結(jié)構(gòu)見圖1) 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圖1 三嗪類除草劑的化學結(jié)構(gòu)Fig. 1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riazine pesticides
11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配有二極管陣列檢測器)、Zorbax SB-C18色譜柱(150 mm×4.6 mm,3.5 μm)、C18預柱(7.5 mm×2.1 mm,5 μm) 美國Agilent公司;AG 5428型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 德國Eppendorf公司;KQ-100DE超聲波清洗器 江蘇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1.3.1 標準溶液配制
準確稱取5 種三嗪類標準品0.50 mg于5 mL棕色容量瓶中,用乙腈溶解并定容至刻度,配制成每種目標物質(zhì)量濃度均為100.00 μg/mL的標準儲備液,在4 ℃避光保存。分別取5 種標準儲備液各1 mL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乙腈定容至刻度,配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10.00 μg/mL的混合工作標準溶液。其他工作溶液均由混合工作標準溶液經(jīng)乙腈稀釋后得到。
1.3.2 樣品的制備
樣品制備:將樣品1~6分別用粉碎機粉碎、裝袋、命名,密封后保存于-20 ℃冰箱環(huán)境中。
加標樣品制備:取5.00 g粉碎后糧谷類樣品(樣品1~6)室溫解凍,按照50.00 μg/kg的加標量,將25.00 μL的混合工作標準溶液加入到糧谷類樣品中,并加入10.00 mL體積分數(shù)99.5%的丙酮溶液,在室溫、600 r/min攪拌12 h,待混合均勻后,氮吹揮去多余溶劑,即獲得加標樣品,于4 ℃冰箱中保存,備用。單因素優(yōu)化、Box-Behnken優(yōu)化以及部分方法學等數(shù)據(jù)均是以樣品1為代表樣品進行,而實際樣品分析是將樣品2~6按照1.3.2節(jié)制備的樣品進行加標所測得結(jié)果。
1.3.3 動態(tài)基質(zhì)固相分散-離子液體雙水相微萃取
實驗流程如圖2所示。首先,準確稱取0.30 g加標樣品和0.90 g中性氧化鋁置于瑪瑙研缽中,均勻研磨4 min,混合均勻后,將其轉(zhuǎn)移到底部鋪有脫脂棉的自制基質(zhì)固相分散萃取小柱中,并在上方用脫脂棉輕輕壓實,隨后用20%離子液體溶液(V/V)淋洗萃取柱,通過蠕動泵控制洗脫流速為10 mL/min,以便將目標物從萃取小柱中充分洗脫,由于洗脫過程均一、穩(wěn)定且時間較快,故不需要封口膜密封離心管,實驗環(huán)境也不會對洗脫劑洗脫效果產(chǎn)生影響,洗脫完畢后定量收集洗脫液2.70 mL于離心管中。隨后,向離心管中加入0.90 g SDBS,手動振搖10 s后形成不透明的渾濁液,于室溫、8 000 r/min離心5 min后,形成雙水相體系,取100.00 μL上相溶液于離心管中,用100.00 μL的微量乙腈(體積分數(shù)99.95%)稀釋,過0.45 μm有機系濾膜,進行色譜分析。
圖2 動態(tài)基質(zhì)固相分散離子液體雙水相微萃取流程圖Fig. 2 Flow chart of dynamic matrix solid phase dispersion-ionic liquid-based aqueous two-phase microextraction
1.3.4 色譜條件
流動相由水(A)和乙腈(B)組成,洗脫梯度為:0~3 min,75% A、25% B;3~5 min,75%~70% A、25%~30% B;5~10 min,70%~60% A、30%~40% B;10~18 min,52%~50% A、48%~50% B;18~20 min,50%~35% A、50%~65% B;20~27 min,35%~30% A、65%~70% B;27~35 min,30%~75% A、70%~25% B;35~40 min,75% A、25% B。流速:0.5 mL/min;進樣體積:10 μL;柱溫:35 ℃;檢測波長:228 nm。
1.3.5 萃取條件優(yōu)化
1.3.5.1 Plackett-Burman試驗設計
在預實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Design-Expert V 8.0.6.1軟件中的Plackett-Burman設計對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洗脫液收集體積、SDBS用量、樣品與分散劑質(zhì)量比、洗脫劑pH值和洗脫速率進行主因素篩選。設計時以因素顯著性最大化為原則選擇因子取值范圍,并消除無關(guān)變量影響,以5 種目標物回收率的平均值作為響應值,平行試驗3 次,采用方差分析評估作用效果,并以95%的置信區(qū)間確定統(tǒng)計學意義。對于無法進行Plackett-Burman試驗優(yōu)化的因素將進行單因素優(yōu)化。
表1Plackett-Burman試驗設計因素及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used for Plackett-Burman design
1.3.5.2 Box-Behnken試驗設計
在Plackett-Burman試驗設計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采用Box-Behnken對3 個顯著性因素進行響應面優(yōu)化,以確定因素間交互影響對目標物回收率的影響,試驗因素包括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洗脫液收集體積和SDBS用量,因子取值范圍以Plackett-Burman試驗結(jié)果的最高值為中心值兩側(cè)適當延伸取值,若受現(xiàn)實實驗條件限制無法確定中心值,則單側(cè)取值,一側(cè)適當延伸。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試驗結(jié)果如表2所示,共計17 組實驗,其中5 組為中心點,每組實驗平行測定3 次。
表2Box-Behnken試驗因素與水平Table 2 Factors and levels used for Box-Behnken design
通過Excel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Origin 8.0軟件進行單因素作圖分析,采用Design-Expert V 8.0.6.1軟件進行Box-Behnken作圖和方差分析。
如圖3所示,在選定的取值范圍內(nèi),目標物回收率會不同程度下降,黃色柱表示積極影響,因素數(shù)值增加,目標物回收率也增加,藍色柱反之。其中,t值代表差異發(fā)生的概率,t值高于對應的極限值(2.570 58),表明其置信程度大于95%,此參數(shù)被認為對響應值具有顯著影響,反之則影響不顯著[32]。結(jié)果表明,在設定的取值范圍內(nèi),6 個因素的顯著性大小關(guān)系為A>B>C>E>F>D,因此A、B、C屬于顯著性因素。其中,動態(tài)基質(zhì)固相分散的流速對目標物回收率平均值的影響最小,表明利用蠕動泵代替重力洗脫可以節(jié)約大量時間,且不會對目標物回收率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
圖3 標準帕累托圖Fig. 3 Pareto diagram showing the effects of six variables on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analytes investigated in the Plackett-Burman design
2.2.1 回歸模型建立及方差分析
在最優(yōu)的萃取條件和色譜條件,按表2的因素水平進行試驗,以5 種目標物回收率平均值為響應值,得到17 組數(shù)據(jù)如表3所示,對模型進行多元二次回歸擬合分析,確定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回歸方程為Y=80.9-14.67A-3.56B-1.22C+0.21AB+0.03AC-0.63BC+6.95A2-12.87B2-5.91C2。由表4可知,回歸模型具有顯著性(P<0.000 1),且失擬項均不顯著(P=0.371 6),校正相關(guān)系數(shù)R2=0.998 5,說明該模型對現(xiàn)實實驗規(guī)律具有良好的擬合效果,且對試驗結(jié)果可以產(chǎn)生準確的預判。
表3 響應面試驗設計及結(jié)果Table 3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表4 響應面二次模型的方差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response surface quadratic model
2.2.2 響應面分析
在擬合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對因素間的交互影響進行響應面分析,可以更好地判斷不同因素對目標物回收率變化趨勢的影響[33]。如圖4a、b所示,當固定洗脫液收集體積和SDBS用量,變化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時,目標物回收率橫跨多條等高線,表明在設定的取值范圍內(nèi),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對目標物回收率平均值的影響比洗脫液收集體積、SDBS用量的影響更大。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為離子液體溶液既是基質(zhì)固相分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離子液體雙水相體系形成的關(guān)鍵因素。離子液體溶液作為基質(zhì)固相分散的洗脫劑,其濃度決定了洗脫劑的極性,影響目標物的洗脫效果;對離子液體雙水相體系而言,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達到雙水相形成的臨界膠束濃度時,可以產(chǎn)生兩相體系,對離子液體和目標物進行富集,而濃度過高時,富集效果急劇下降,回收率降低。
如圖4c所示,洗脫液收集體積和SDBS用量間的交互影響類似,其二維等高線圖可以看出,等高線分布大致為圓形,說明洗脫液收集體積和SDBS用量變化時,目標物回收率平均值的變化差異不明顯,但由方差分析結(jié)果可以看出,洗脫液收集體積的F值高于SDBS用量,表明洗脫液收集體積對目標物回收率變化的影響要高于SDBS用量。這可能是由于洗脫液收集體積決定了離子液體相的體積和對目標物的萃取量,對雙水相形成和萃取效果具有重要影響,而在成相條件的SDBS用量只對離子液體相體積有一定的影響。
圖4 各因素相互作用對回收率影響的響應面及等高線Fig. 4 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plots showing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factors on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analytes
2.2.3 最優(yōu)條件確定及回歸模型驗證
在本研究中,雙相體系的形成受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影響較大,當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低于20%時,無法形成有效的雙水相體系,在擬合最佳實驗條件時,需將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的最小值固定為20%,通過軟件擬合后,得到的最佳萃取條件為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20%、洗脫液收集體積2.71 mL、SDBS用量0.89 g,此時目標物回收率為102.86%。結(jié)合現(xiàn)實操作需求,將最佳萃取條件定為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20%,洗脫液收集體積2.70 mL,SDBS用量0.90 g,并在此條件進行6 次驗證實驗,得到5 種三嗪類除草劑回收率的平均值為99.11%。結(jié)果表明,本法建立的二次多元回歸方程可以很好地擬合實驗結(jié)果,對實驗結(jié)果具有一定的預測性。
2.3.1 分散劑種類對目標物回收的影響
基質(zhì)固相分散常被用于固體、高黏度樣品的前處理,其中分散劑不僅是一種吸附分離材料,也是分散和固定樣品的載體,對分散效果具有重要影響。本研究考察了硅膠、硅藻土、弗羅里硅土、酸性氧化鋁、中性氧化鋁和堿性氧化鋁作分散劑時對目標物回收率的影響。如圖5所示,中性氧化鋁和堿性氧化鋁作分散劑時,目標物回收率遠高于其余4 種分散劑,其中,中性氧化鋁作分散劑時,莠去通、異丙凈和特丁津的回收率最高。這可能是由于硅膠、硅藻土和弗羅里硅土屬于多孔結(jié)構(gòu)的硅酸鹽,表面具有較多的羥基結(jié)構(gòu),與目標物的氫鍵作用較強,吸附效果明顯,洗脫困難;而酸性氧化鋁具有酸性離子交換性能,對弱堿性三嗪類化合物的交換性能較差,不利于目標分析物的交換和洗脫。因此,本研究選用中性氧化鋁為分散劑。
圖5 分散劑種類對目標物回收率的影響Fig. 5 Effect of dispersant type on recoveries of target analytes
2.3.2 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對提取率和相比的影響
雙水相體系作為富集目標分析物的重要方式,可以快速、有效地將離子液體從洗脫液中分離出來,達到富集離子液體和目標物的目的[34],對收集相同體積洗脫液所用時間進行比較,雙水相體系對離子液體的富集速率是傳統(tǒng)旋蒸法的10 倍左右。同時,2.1節(jié)結(jié)果表明,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對目標物回收率具有消極影響,這是由于離子液體雙水相的富集效果受相比的影響,因此需要對離子液體雙水相的相比進行探究。由于收集的一定體積洗脫液中目標物總量一定,當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為20%時,可以形成雙水相,且此時單位體積的離子液體相中目標物含量最高,當離子液體的體積分數(shù)從20%逐漸增加至30%時,雙水相相比逐漸增加,上相體積增大,對目標物起到稀釋作用,導致目標物回收率下降,結(jié)果如圖4a所示。同時,離子液體的體積分數(shù)過高會導致成相速率變慢,相界面不穩(wěn)定,易發(fā)生混溶,但離子液體相中目標物濃度受分配系數(shù)的影響,相比隨離子液體的體積分數(shù)增加而增加,上相中目標物含量增加,提取率逐漸上升,結(jié)果如圖6所示。因此,為了獲得最佳的檢測效果和穩(wěn)定的雙水相體系,本研究選用20%(V/V)的離子液體溶液作基質(zhì)固相分散的洗脫劑。
圖6 離子液體體積分數(shù)對目標物萃取率和相比的影響Fig. 6 Effect of ionic liquid concentration on recoveries of target analytes and phase ratio
2.4.1 線性關(guān)系、定量限和檢出限
通過混合、稀釋原標準儲備液對空白大豆樣品進行加標,得到不同加標量(5.00、10.00、20.00、30.00、50.00、100.00 μg/kg)的空白加標樣品,以目標物峰面積(A)為縱坐標,加標量(c)為橫坐標繪制工作曲線,得到二元回歸方程和相關(guān)系數(shù);配制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0.1、0.5、1.0、2.0、4.0、8.0 μg/mL的混合工作標準溶液,以目標物峰面積(A)為縱坐標,目標物濃度(c)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檢出限和定量限分別為3 倍和10 倍的11 組低濃度空白加標大豆樣品測得峰面積的標準差比上所對應目標物工作曲線的斜率的值。如表5所示,各個目標物工作曲線和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的最小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r=0.996 9和r=0.999 9,工作曲線下各目標物的檢出限和定量限分別為0.62~0.76 μg/kg和2.06~2.53 μg/kg。
表5 目標分析物的線性關(guān)系、定量限、檢出限(n=3)Table 5 Calibration equations, limits of detection and limits of quantitation for the analytes (n = 3)
2.4.2 精密度
對大豆樣品進行加標處理,分別在加標量5.00、50.00、100.00 μg/kg測定日內(nèi)和日間精密度,通過1 d內(nèi)對加標樣品平行分析6 次,測得回收率的相對標準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為方法的日內(nèi)精密度,通過每天分析2 次,連續(xù)分析3 d測得回收率的RSD為方法的日間精密度。如表6所示,該方法的日內(nèi)和日間精密度分別為0.91%~5.85%和1.90%~7.70%,說明該實驗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復性。
表6 目標分析物的日內(nèi)和日間精密度(n=6)Table 6 Intra-day and inter-day precision for the analytes (n = 6)
2.4.3 穩(wěn)定性
為了考察萃取分析過程中三嗪類除草劑受溫度、光照、氧氣、pH值、樣品基質(zhì)等因素變化時的穩(wěn)定性,本研究選用2 組加標量分別為5.00、50.00 μg/kg的大豆樣品作為分析對象,在最佳萃取條件和色譜條件對2 組加標樣品進行分析,每隔1 周分析1 次,連續(xù)分析4 周。實驗結(jié)果如表7所示,各目標物的回收率在85.40%~104.93%之間,RSD為0.86%~7.82%。這說明大豆中的三嗪類化合物在避光保存時至少在28 d內(nèi)是穩(wěn)定的。
表7 目標分析物的穩(wěn)定性(n=3)Table 7 Stability of the analytes (n = 3)
2.4.4 實際樣品分析
為了評估方法的適用性,在最優(yōu)萃取和色譜條件對黃豆、綠豆、玉米、大米、小米和黑米共6 種糧谷類基質(zhì)進行空白樣品分析和加標分析。如表8所示,6 種基質(zhì)樣品的回收率為82.92%~106.98%,其RSD為0.27%~8.22%,所有空白樣品中均為檢測到陽性樣品。實驗結(jié)果表明,本法具有較好的回收率和適用性,可用于糧谷中三嗪類除草劑的提取分析。大豆基質(zhì)的色譜圖如圖7所示,圖中可以看出目標物保留時間內(nèi)無明顯干擾,空白樣品中無相關(guān)除草劑殘留。
圖7 加標樣品(A)和空白樣品(B)色譜圖Fig. 7 Chromatograms of spiked sample (A) and blank sample (B)
表8 實際樣品分析Table 8 Results of analysis of actual samples by the proposed method
2.4.5 方法比較
與乙腈萃取法、固相凈化萃取法和QuEChERS法相比,本法用離子液體溶液代替乙腈作萃取劑,試劑綠色、安全且用量僅為正常劑量的3%~15%,檢出限為0.62~0.76 μg/kg,明顯低于上述方法。相比于其他基質(zhì)固相分散法和離子液體雙水相法,該方法結(jié)合了兩者的優(yōu)勢,基質(zhì)固相分散法能夠破碎樣品基質(zhì),對雜質(zhì)產(chǎn)生一定的吸附作用,降低了基質(zhì)效應,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使該法檢出限比上述方法單獨使用時減少93.8%~97.5%;同時,離子液體雙水相對基質(zhì)固相分散洗脫液中的目標物進一步富集,提高了目標分析物的富集倍數(shù),保障了目標物的回收率,使本法的回收率比上述2 種方法更接近100%;與基質(zhì)固相分散-磁性離子液體雙水相液液微萃取相比,本法的檢出限更低,僅約為上述方法的30%~50%;相比較于QuEChER法,本法試劑用量減少85%,但檢出限減少69.0%~97.5%。因此,相較于參考文獻中的方法,本法試劑用量少,操作簡單、安全、檢出限低,可用于糧谷中三嗪類除草劑的提取與測定。方法比較結(jié)果如表9所示。
表9 本法與其他方法參數(shù)的比較Table 9 Comparison of parameters between the developed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
本實驗在傳統(tǒng)基質(zhì)固相分散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雙水相體系對糧谷中的三嗪類除草劑進行提取、富集,并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測定。通過蠕動泵控制流速代替重力洗脫,采用離子液體雙水相體系代替旋蒸濃縮方式富集目標物,可以有效解決傳統(tǒng)基質(zhì)固相分散法溶劑用量大、洗脫流速不穩(wěn)定、洗脫液濃縮費力耗時等缺點。同時,本研究采用離子液體溶液作為洗脫劑,更加綠色、環(huán)保,有效減少傳統(tǒng)有機溶劑對實驗人員身體健康的危害。本法具有溶劑用量少、萃取時間短、操作簡單、綠色環(huán)保等優(yōu)點,可用于糧谷中三嗪類農(nóng)藥殘留的分析與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