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懷柱
摘 要:作文教學是鄉(xiāng)村中學教學中的難點,一方面,老師開展作文教學的難度大且無法取得短期明顯效果;另一方面,學生缺少對作文的學習興趣。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效率低下一直困擾著語文老師。我個人覺得應在激發(fā)學生興趣與基礎訓練上下功夫,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興趣引導 閱讀積淀 仿寫技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15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不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對作文教學缺乏熱情。老師辛辛苦苦地進行作文指導,可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往往差強人意。這樣一來,老師會產(chǎn)生失望情緒,在作文教學中逐漸懈怠,而學生卻會逐漸絕望,放棄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作文教學需要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化的過程,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心先動起來,取得成就感,找到自信。
一、引導閱讀積累,點燃星星之火
閱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基礎,是非強制性的,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要想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必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耙槐竞脮褪且晃缓玫睦蠋煛!边x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很重要。如果選擇錯誤,往往會事倍功半。老師可以列出一個閱讀清單,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在閱讀中注重積累,就能水到渠成。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這樣,才會讓他們“有米可炊”,在寫作中才會言之有物。當然,讀僅僅是序幕,我們不要硬性要求學生怎么讀,而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閱讀的能力。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以《水滸傳》為例,我們可以讓學生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進行精讀,如武松打虎;也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如《水滸傳》里三個女人的結局如何。
閱讀要循序漸進,切忌走馬觀花,不求甚解;要透過表面情節(jié),學會深入理解。要學會對好詞佳句、名人名言等進行摘抄,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寫讀書心得。老師可以舉辦故事會,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讓學生獲得了成就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讀書興致。有了閱讀興趣,才會有寫作的沖動,這才能化心動為行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學會仿寫,把握作文技巧,獲取成就感
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在寫作教學的開始不必要求學生直接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而是要他們學會仿寫優(yōu)秀文章的某些片段。歷史上許多人都曾模仿別人寫作并最終成為一代大家,如王勃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中脫化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千古名句。作為學生,作文水平畢竟有限,我們需要學習別人的長處,以便取長補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仿寫精彩的語句,并運用其中的寫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我們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成為“明星”,就看你想不想學習別人的長處。
如一位學生這樣寫草:“我愛桃花,愛她嬌柔美麗;但我更愛小草,愛她堅毅頑強?!彼聦懥税徒稹斗毙恰罚钟辛俗约旱膭?chuàng)新??梢娎蠋熤笇W生仿寫,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寫出更優(yōu)秀的作品。記得美國有句諺語“書籍是積累世人智慧的不滅明燈”,我們要把這盞明燈擦亮,只有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好的文章需要名言警句來點睛。我們可以學習借用它,甚至改寫它,創(chuàng)造出新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獲得成就感,因為有了成就感,學生就會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就有了繼續(xù)寫作的動力。我們要牢牢抓住“仿寫”這把鑰匙,去打開束縛學生寫作能力的那把鎖。
三、訓練口語,激發(fā)興趣,避免學生有口無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有學生說話時眉飛色舞、口若懸河,但一遇到作文時就不知道如何下筆。針對這種情況,我會在語文課上讓學生選擇話題嘗試三分鐘講話,要求學生先列出提綱,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在作文訓練時,要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激發(fā)學生的開口欲望,講完后再把自己剛才說的內(nèi)容記下來。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書面表達能力。
我曾在指導習作“我喜歡”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喜歡動漫這個特點一連提出了幾個問題,你看過哪些動漫?你喜歡誰?你能不能把最精彩的情節(jié)說出來?學生們躍躍欲試,爭著發(fā)言,我把學生分成幾組,先在組里演講,每組再派出一個代表,在全班演講。接著安排學生們根據(jù)剛才的內(nèi)容進行寫作,有的學生一氣呵成寫了幾百字的文章。由此可知,加強口語訓練,既激發(fā)學生興趣,也有助于避免學生有口無心,讓學生能有話可說可寫。
四、重視觀察事物,學用生活語言,讓心動變成行動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盡?!弊寣W生在平時觀察生活,記錄生活非常重要。文字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樣學生在寫作中就不會沒有東西可寫。在課內(nèi)作文教學中,我也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
以魯迅的短篇小說《祝福》為例,我和學生一起討論祥林嫂的眼睛。從初到魯家時“順著眼”的溫順善良到“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的瀕于死亡。通過討論分析,學生有了感悟。隨后讓學生閱讀《安恩和奶牛》中的外貌描寫,學習描寫方式,來寫一寫自己身邊的同學。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學生們紛紛提筆而作,且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寫的人的特征。魯迅曾說過:“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钡拇_,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正所謂“畫龍點睛”,它是最能表現(xiàn)一個人性格特點的。
五、尊重學生,學會反思
文章不厭百回改,像曹雪芹的《紅樓夢》,幾經(jīng)修改,方為“傳說”。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作文寫好了,下一步就是批改環(huán)節(jié),批改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步驟。呂叔湘曾說過:“精批細改毫無作用,改得少,學生還看看,改得多,學生煩死了?!彼@樣說,并不代表他不重視作文評改,而是因為他們把作文批改的方法都教給了學生。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自己改作文才是王道,才能真正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作文評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文批改耗時很多,學生卻很少采納老師的批改意見。我相信,很多老師都有評改作文的好方法,這毋庸置疑。我簡單談下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每次評改作文之前,我們可以選一些小典故,如賈島的“僧敲月下門”、楊萬里的“晉有干寶”或范仲淹的“先生之風”,讓學生去感悟漢字的魅力。我們也可以選擇一個標點符號笑話,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讓學生斷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或“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樣就能帶領學生體會標點符號變化的樂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但懶于修改,畏懼修改,更不會修改。作為老師,要循序漸進,從作文格式、卷面、錯別字、病句、標點等方面教會學生修改作文。我們不要好高騖遠,要抓立意抓結構抓語言,可以先從小處著眼,抓細節(jié),因為細節(jié)決定成敗。學生寫作文猶如孩童學走路,需要一個滾跌、幫扶、放手的過程,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審視、去挑剔,我們可以盡量讓學生自評或互評。修改原則上應少刪除,多保留,少批評,多鼓勵,力求保持學生的原文原意。老師要學會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學生的文章,盡量捕捉其亮點,在贊揚聲中,學生會逐漸找到寫作方法,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但要注意的是,對文章的不足還應實事求是,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逐步補充完整。
總之,雖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強動力,但是如果沒有老師的精心指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是有限的。因而筆者認為作文教學必須在激發(fā)學生興趣與基礎訓練上下功夫,二者不可缺一。讓學生不再懼怕作文寫作,讓寫作成為學生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錢威、徐越化主編《中學語文教學法》修訂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
[2] 王宇鴻總主編《中學作文教學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