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雄
經(jīng)典詩詞雖是好東西,但離8、9歲孩童的生活環(huán)境太遠,難以引起他們的共鳴;單純追求詩文的誦讀量,無形中已成了他們另一種學習負擔。
怎樣做才能讓學生真正認同經(jīng)典,接受并愛上它呢?漫步校園操場,見有小朋友在桂花園里嬉戲,好不愜意,不由想到了搖桂花的樂趣,“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其實,大自然不僅慷慨地饋贈了秋桂,還有春桃、夏梔、冬梅,一季花就是一季詩啊。文人騷客為贊頌大自然留下了多少千古名篇,何不依照四季花開之序,在自然的氣息里浸潤經(jīng)典?
趁著丹桂飄香,我?guī)е鴮W生在校園花壇觀賞桂花之美,品聞丹桂的風姿與香韻。整合可用的課程資源,讓他們在音樂課上唱“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的幽情,在美術課上畫“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的寫意,在語文課上吟“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底蘊。周末、節(jié)假日再邀約家人,一起到大自然中尋桂花、拍桂花、玩桂花,感受“天遣幽花兩度開,黃昏梵放此徘徊”的浪漫。
當一份份或簡樸或精美的手抄小報呈現(xiàn)眼前,滿是贊頌桂花的詩文,散發(fā)著的不只是幽幽的桂香,更是經(jīng)典的氣息。原來,讓經(jīng)典走進學生的心里、夢里,載體就在我們的自然里、生活中、文化間,關鍵是要擁有一雙巧妙聯(lián)結的慧眼,積淀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