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琪
為了讓學生重視標點符號,20世紀50年代初,語文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小故事。說舊社會男婚女嫁,信媒妁之言,媒人搞文字游戲,兩頭吃。某媒人將女方相貌寫在紙上,不加標點,送達男家。男方家長讀后,非常滿意:“麻子沒有,頭發(fā)黑,腳不大,周正?!比⑦M門一看,大呼上當。媒人辯解道:“我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麻子,沒有頭發(fā),黑,腳不大周正?!?/p>
為了讓學生重視標點符號,20世紀60年代初,身為語文老師,我也給學生講過一個小故事。說一個下雨天,某客??蜐M,老板在門口掛出一塊大牌子,平列兩句話,分別是“下雨天留客”和“天留我不留”。一客人冒雨進門,要求住宿。老板說:“門口有牌子,客滿了?!笨腿苏f:“我看得明明白白,‘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歷代文人墨客,常以標點符號搞幽默,戲弄權(quán)貴或頑劣之徒。明朝書法家祝枝山應(yīng)某財主之邀寫春聯(lián),全文無一標點。老財主這樣斷句:“明日逢春,好不晦氣;來年倒運,少有余財?!币娯斨鲃优Vι揭恍?,另作一解:“謬矣誤矣,本人在為員外祝福啊。‘明日逢春好,不晦氣;來年倒運少,有余財。’”
可以說,標點符號是閱讀書文時語氣、語勢和節(jié)奏的指路燈與指揮棒,但不重視標點符號的現(xiàn)象由來久遠。對于不會斷句知道請教老師,而不明白文中道理卻不向老師求教的現(xiàn)象,文學大師韓愈就錯誤地認為是“小學而大遺”——殊不知“句讀”非小事,斷錯句子,勢必會影響對“道”的理解。
中國的標點符號從無到有,從殘缺不全到完美無缺,歷經(jīng)兩千多年歷史。1995年12月正式發(fā)布的《標點符號用法》,應(yīng)視為我國最具權(quán)威性的標點符號法規(guī)。但是,忽略和濫用標點符號現(xiàn)象,屢見不鮮,比比皆是。比如,一些政府公文和學術(shù)論文,往往分條列款,無論以中文數(shù)字還是以阿拉伯數(shù)字為順序號,數(shù)字之后,應(yīng)標頓號或?qū)嵭膱A點,與此條此款的正文隔開。相關(guān)人員在朗讀或廣播時,自然會停歇剎那。如若不然,朗讀者就會讀得局促,甚至有歧義產(chǎn)生。
可以說,標點雖小,作用不小,圈圈點點,各有擔當。
(馮忠方摘自今晚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