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娟,葉峰山,邱素娟,宋育明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檢驗科,福建廈門 361000
原發(fā)性肝癌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對中老年人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1]。該疾病具有較高惡性程度,發(fā)病早期便可血行轉移、淋巴結轉移與肝內轉移。該疾病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肝硬化,隨著病情發(fā)展,最終成為原發(fā)性肝癌[2-3]。我國具有較高乙型肝炎發(fā)病率,因其發(fā)病較為隱秘,導致對其重視度不高,最終極易發(fā)展成為原發(fā)性肝癌[4]。原發(fā)性肝癌發(fā)病過程中免疫具有重要作用,腫瘤細胞誘導免疫抑制,上調treg,產生腫瘤的免疫逃逸,造成預后不良。近年來已有研究顯示,原發(fā)性肝癌患者預后中,乙肝病毒DNA載量具有重要影響,例如會延遲術后康復[7]。除此之外,乙肝病毒DNA載量還可能將乙型肝炎患者的細胞功能紊亂程度加重。由此可推測,乙肝病毒DNA載量可能通過對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進行誘導,進而對腫瘤細胞轉移、生長進行促進,最終出現(xiàn)不良預后[8]。鑒于此,該研究主要針對免疫功能、乙肝病毒DNA載量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將2015年7月—2018年9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60例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視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60例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視為研究對象,歸為甲組,納入標準:①患者知情同意,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②經病理確診為原發(fā)性肝癌。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膽系統(tǒng)其他重大病變者;②合并免疫功能不全者;③入組前行分子生物、手術以及化療等特殊治療者;④入組3個月內采用免疫調節(jié)劑進行治療者;⑤存在嚴重全身感染或局部感染者;⑥合并嚴重肺腦心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傷者;⑦肝癌術后復發(fā)者;⑧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颊吣挲g35~69歲,平均(53.19±2.08)歲;男108例,女52例;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分別有8例、16例、4例。再選取同時期該院160名健康體檢者為研究對象,歸為乙組,年齡36~70歲,平均(53.06±2.02)歲;男96名,女64名;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分別有10例、20例、6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流式細胞儀對兩組研究對象T細胞亞群進行測定,測定指標包括CD8+細胞、CD4+細胞、CD4+/CD8+;兩組研究對象乙肝病毒DNA載量均采用熒光定量PCR法測定;與此同時,測定兩組研究對象相關腫瘤直徑與TNM分期。
對比兩組研究對象CD8+細胞、CD4+細胞、CD4+/CD8+測定值差異,分析乙肝病毒DNA載量與CD8+細胞、CD4+細胞、CD4+/CD8+之間的相關性;同時對比不同腫瘤TNM分期患者的乙肝病毒DNA載量。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乙組比較,甲組CD8+細胞含量更高,CD4+細胞含量、CD4+/CD8+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CD4+細胞(%)CD8+細胞(%) CD4+/CD8+甲組(n=160)乙組(n=160)t值P值28.15±6.15 42.96±4.19 25.174<0.001 31.09±7.11 25.48±9.59 5.944<0.001 0.91±0.86 1.69±0.44 10.213<0.001
患者乙肝病毒DNA載量平均測定值為(5.84±1.42)×103IU/mL,與CD8+細胞呈正相關性,與CD4+細胞、CD4+/CD8+呈負相關性(P<0.05),見表2。
表2 乙肝病毒DNA載量與免疫功能相關性分析
甲組160例患者中,TNM分期為Ⅱ期、Ⅲ期的患者分別有76例、84例,Ⅲ期患者乙肝病毒DNA載量明顯高于Ⅱ期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甲組不同TNM分期患者乙肝病毒DNA載量分析[(±s),×103 IU/mL]
表3 甲組不同TNM分期患者乙肝病毒DNA載量分析[(±s),×103 IU/mL]
腫瘤TNM分期乙肝病毒DNA載量Ⅱ期(n=76)Ⅲ期(n=84)t值P值5.42±0.28 6.19±0.68 9.190<0.001
原發(fā)性肝癌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通常是在感染乙肝病毒后,引發(fā)肝炎,長期慢性肝炎引發(fā)肝硬化,最終進展為肝癌[9-10]。近年來的臨床研究顯示,乙肝病毒DNA載量會明顯影響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同時還和疾病進展、TNM分期存在相關性[11-12]。鑒于此,為了對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病情進展過程中乙肝病毒DNA載量影響的作用機制進行探究,該研究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乙肝病毒DNA載量,與CD8+細胞呈正相關性,與CD4+細胞、CD4+/CD8+呈負相關性(P<0.05);隨著腫瘤TNM分期提高,乙肝病毒DNA載量也明顯提高(P<0.05),提示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乙肝病毒DNA載量與免疫功能、腫瘤TNM分期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乙型肝炎病原體為乙型肝炎病毒,此病毒歸為嗜肝DNA病毒科,包括兩個屬,即禽嗜肝DNA病毒屬與正嗜肝DNA病毒屬,其中正嗜肝DNA病毒屬是導致人體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原因[13-14]?,F(xiàn)階段,乙型肝炎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個世界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雖然乙肝疫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該疾病的發(fā)病率依舊居高不下,乙型肝炎是引發(fā)原發(fā)性肝癌的重要原因。通常情況下,乙型肝炎病毒不會直接損傷肝細胞,主要經肝表面乙型肝炎病毒進行免疫應答,進而使得肝臟長時期處于慢性炎癥狀態(tài)。臨床用來判斷乙肝病毒活躍性與復制性的金標準為乙肝病毒DNA載量,現(xiàn)階段,臨床主要將其用來對乙肝病毒傳染程度與數(shù)量進行判斷。CD4+T細胞屬于輔助性T細胞,主要分泌細胞因子,進而對機體抗腫瘤反應進行調節(jié),CD8+T細胞則屬于抑制性T細胞,同樣為機體內部細胞毒性效應T細胞。一般而言,機體通過對外周血中CD4+/CD8+比值相對平衡進行調節(jié)來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該研究中,甲組CD8+細胞含量為(31.09±7.11)%,高于乙組,CD4+細胞含量、CD4+/CD8+分別為(28.15±6.15)%、(0.91±0.86),低于甲組(P<0.05),提示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細胞免疫處于失衡狀態(tài)。相關學者的研究也顯示,HCC組CD8+細胞含量為(25.45±4.17)%,高于對照組,CD4+細胞含量、CD4+/CD8+分別為(28.05±6.21)%、(0.97±0.35),低于對照組(P<0.05),這與該研究結果具有高度一致性[14]。究其原因,這可能是因為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有大量免疫抑制因子產生。一方面,免疫抑制因子可通過干擾效應T淋巴細胞進而發(fā)揮作用,降低外周血中CD4+細胞含量,提高CD8+細胞含量,進而損傷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免疫抑制因子可將T淋巴細胞活性廣泛性殺傷,再加上受到腫瘤抗原刺激,會激活T淋巴細胞免疫抑制細胞前體,使得免疫抑制因子大量分泌,并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進而對細胞免疫功能進行抑制。乙肝病毒DNA載量,與CD8+細胞呈正相關性,與CD4+細胞、CD4+/CD8+呈負相關性,提示乙肝病毒數(shù)量越多,CD8+細胞含量越高,CD4+細胞含量、CD4+/CD8+越低。因此,乙肝病毒DNA載量與免疫功能低下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
綜上所述,乙型肝炎性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乙肝病毒DNA載量與免疫功能、腫瘤TNM分期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