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是生命的搖籃,記載著自己的人生軌跡。想起自己的家鄉(xiāng),就會想起家鄉(xiāng)的親人,想起快樂的童年和充滿樂趣的美好青春。家鄉(xiāng)除了她固有的可愛之外,也被注入了情感的內涵,這種情愫已經融進了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角落。
我所生長的地方
◎沈從文
拿起我這支筆來,想寫點我在這地面上二十年所過的日子,所見的人物,所聽的聲音,所嗅的氣味;也就是說我真真實實所受的人生教育,首先提到一個我從那兒生長的邊疆僻地小城時,實在不知道怎樣來著手就較方便些。我應當照城市中人的口吻來說,這真是一個古怪地方!只由于兩百年前滿人治理中國土地時,為鎮(zhèn)撫與虐殺殘余苗族,派遣了一隊戍卒屯丁駐扎,方有了城堡與居民。這古怪地方的成立與一切過去,有一部《苗防備覽》記載了些官方文件,但那只是一部枯燥無味的官書。我想把我一篇作品里所簡單描繪過的那個小城,介紹到這里來。這雖然只是一個輪廓,但那地方一切情景,欲浮凸起來,仿佛可用手去觸摸。
一個好事人,若從二百年前某種較舊一點的地圖上去尋找,當可在黔北、川東、湘西一處極偏僻的角隅上,發(fā)現(xiàn)一個名為“鎮(zhèn)”的小點。那里同別的小點一樣,事實上應當有一個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頓三五千人口。不過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都在交通、物產、經濟活動情形下面,成為那個城市枯榮的因緣,這一個地方,卻以另外一個意義無所依附而獨立存在。試將那個用粗糙而堅實巨大的石頭砌成的圓城作為中心,向四方展開,圍繞了這邊疆僻地的孤城,約有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營汛。碉堡各用大石塊堆成,位置在山頂頭,隨了山嶺脈絡蜿蜒各處走去;營汛各位置在驛路上,布置得極有秩序。這些東西在一百八十年前,是按照一種精密的計劃,各保持相當距離,在周圍數(shù)百里內,平均分配下來,解決了退守一隅常作“蠢動”的邊苗“叛變”的。
兩世紀來滿清的暴政,以及因這暴政而引起的反抗,血染紅了每一條官路同每一個碉堡。到如今,一切完事了,碉堡多數(shù)業(yè)已毀掉了,營汛多數(shù)成為民房了,人民已大半同化了。落日黃昏時節(jié),站到那個巍然獨在萬山環(huán)繞的孤城高處,眺望那些遠近殘毀碉堡,還可依稀想見當時角鼓火炬?zhèn)骶婕钡墓饩?。這地方到今日,已因為變成另外一種軍事重心,一切皆用一種迅速的姿勢在改變,在進步,同時這種進步,也就正消滅過去一切。
凡有機會追隨了屈原溯江而行的那條長年澄清的沅水,向上游去的旅客和商人,若打量由陸路入黔入川,不經古夜郎國,不經永順、龍山,都應當明白“鎮(zhèn)”是個可以安頓他的行李最可靠也最舒服的地方。那里土匪的名稱不習慣于一般人的耳朵。兵卒純善如平民,與人無侮無擾。農民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的向深山中的村莊走去,同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地方統(tǒng)治者分數(shù)種:最上為天神,其次為官,又其次才為村長同執(zhí)行巫術的神的侍奉者。人人潔身信神,守法愛官。每家俱有兵役,可按月各自到營上領取一點銀子,一份米糧,且可從官家領取二百年前被政府所沒收的公田耕耨播種。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無,到天王廟去殺豬,宰羊,磔狗,獻雞,獻魚,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興旺,兒女的長成,以及作疾病婚喪的禳解。人人皆依本分擔負官府所分派的捐款,又自動地捐錢與廟?;騿为殘?zhí)行巫術者。
一切事保持一種淳樸習慣,遵從古禮;春秋二季農事起始與結束時,照例有年老人向各處人家斂錢,給社稷神唱木傀儡戲。旱暵祈雨,便有小孩子共同抬了活狗,帶上柳條,或扎成草龍各處走去。春天常有春官,穿黃衣各處念農事歌詞。歲暮年末居民便裝飾紅衣儺神于家中正屋,捶大鼓如雷鳴,苗巫穿鮮紅如血衣服,吹鏤銀牛角,拿銅刀,踴躍歌舞娛神。城中的居民,多當時派遣移來的戍卒屯丁,此外則有江西人在此賣布,福建人在此賣煙,廣東人在此賣藥。地方城外山坡上產桐樹杉樹,礦坑中有朱砂水銀,松林里生菌子,山洞中多硝。
城鄉(xiāng)全不缺少勇敢忠誠適于理想的兵士,與溫柔耐勞適于家庭的婦人。在軍校階級廚房中,出異??煽诘牟孙?在伐樹砍柴人口中,出熱情優(yōu)美的歌聲。
地方東南四十里接近大河,一道河流肥沃了平衍的兩岸,多米,多橘柚。西北二十里后,即已漸入高原,近抵苗鄉(xiāng),萬山重疊。大小重疊的山中,大杉樹以長年深綠逼人的顏色,蔓延各處。一道小河從高山絕澗中流出,匯集了萬山細流,沿了兩岸有杉樹林的河溝奔駛而過,農民各就河邊編縛竹子作成水車,引河中流水,灌溉高處的山田。河水長年清澈,其中多鱖魚、鯽魚、鯉魚,大的比人腳板還大。小河水流環(huán)繞“鎮(zhèn)”北城下駛,到一百七十里后方匯入辰河,直抵洞庭。
這地方又名鳳凰廳,到民國后便改成了縣治,名鳳凰縣。辛亥革命后,湘西鎮(zhèn)守使與辰沅道皆駐節(jié)在此地。
我就生長在這樣一個小城里,將近十五歲時方離開。出門兩年半回過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現(xiàn)在為止,那城門我還不曾進去過。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現(xiàn)在還有許多人生活在那個城市里,我卻常常生活在那個小城過去給我的印象里。
(節(jié)選自《我所生長的地方》)
賞析
本文風格恬淡自然,語言清新舒緩,情調略帶憂郁,具有典型的沈式散文特征。作者描寫了家鄉(xiāng)人民的淳樸、善良與安分,表達了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和熱愛。
作者說“這真是一個古怪地方”,從表面看,是因為家鄉(xiāng)的建立過程與眾有別,不是由于交通、物產、經濟等原因自然形成,而是出于軍事需要。更深一層看,它的“古怪”在于其淳樸的民風、祥和的氣氛同當時的戰(zhàn)爭大環(huán)境及其常年作為軍事駐地的身份形成了強烈反差。
我為紹興古城驕傲
◎丁璐穎
江南水鄉(xiāng),婉約流轉。紹興,這座古城已在稽山鑒水的依傍下,佇立了數(shù)千年。作為土生土長的紹興人,我怎能不歌頌美麗的家鄉(xiāng)?
春天,在柔和春風的撫摸下,在點點春雨的滋潤下,古城散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春日陽光明媚,聞著花香,載著春風,我和家人一同來到了大禹陵。在路上,就已遙遙望見大禹的塑像。邁上通往山頂?shù)呐_階,觀賞道旁翠綠的樹木,不知不覺間,我們到了山頂。近距離觀察這位英雄,他那雙堅定的眼睛寫滿了治水成功的決心,挺立的脊梁印證著他的誓言,令人感慨良多。
夏天在蟬鳴中到來,像一個活力四射的小伙子。在炎炎的夏日里,出門游玩是件苦差事。但東方山水樂園卻好像是為夏天量身定做的一般,讓古城煥發(fā)出新的活力。豐富的游樂設施,熱心的服務態(tài)度,標志著紹興正逐步走向現(xiàn)代化,跟上了一線城市的發(fā)展潮流。
一場雨驅散了暑氣,也帶來了涼爽的秋天。秋天,好似一位婉轉清麗的江南女子。在“十一”假期,我與朋友一同相約來到柯巖魯鎮(zhèn),參觀魯迅先生從小生活的地方――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先生是紹興人民的驕傲,更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在魯迅故里,一碗“臭”名在外的臭豆腐也是不能錯過的。我們看了故居,品了美食,還在相隔不遠的圖書館讀了會兒書。秋日印象,深入我心。
一場帶有江南氣息的冬雨悄然而至。冬天的古城別有一番風味,安昌古鎮(zhèn)的冬景尤其不能錯過。烏篷船,烏氈帽,沿河修建的白墻黛瓦充滿著歷史氣息。這時候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紹興黃酒,醇厚的濃香會從喉嚨一直溫暖到胃里。進入古鎮(zhèn),就像回到了古越國,置身在古色古香的人文氣息里。
看遍了紹興春夏秋冬的美景,怎能不談談紹興的巨大變化?幾十年間,城區(qū)中高樓崛起,街道上車流不息,一座座高架橋拔地而起,一條條地鐵貫穿南北東西……紹興不僅保持著江南水鄉(xiāng)的氣韻,更走上了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道路。
家鄉(xiāng)的美是刻入靈魂的一縷記憶,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對家鄉(xiāng)的深刻印象,而在我心中,家鄉(xiāng)的生活就是坐烏篷,品黃酒,看社戲,這是多么愜意!
【浙江紹興市柯橋區(qū)夏履鎮(zhèn)中學九年級(4)班,指導老師:苗文娟】
點評
本文用大量的環(huán)境描寫體現(xiàn)了紹興的優(yōu)美風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忌玫谝蝗朔Q的視角把讀者帶入到家鄉(xiāng)的美麗畫卷中,通過描寫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景點的特點,贊美了家鄉(xiāng)的自然、人文景觀,表達了對家鄉(xiāng)濃濃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