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省內四位風華正茂、意氣相投的青年作家,以文學的名義,成立了民間社團“2830”,用團隊形式共同吹響了向小說創(chuàng)作沖鋒陷陣的號角?!?830”的發(fā)起人和召集人,是被大家稱為“村長”的鞍山作家潘洗,還有另外三位核心成員:萬勝、楊家強、郭少梅。可以想象,當年他們興高采烈地聚在一起商討這件事時,一定滿懷對文學的熱愛和虔敬,懷揣著日后在文壇上縱橫馳騁、攻城略地的壯志豪情。
這個純粹自發(fā)性的文學團體,準確地說應該叫“北2830”,對應2005年在浙江嵊州先行成立的“南2830”?!澳?830”成員是一群生活在水鄉(xiāng)的“文學魚”,他們彼此約定:每月28日交小說作業(yè),30日開展作品討論,如果完成不了,要接受相應的懲罰?!?830”由此得名。與其遙相呼應的“北2830”,每兩個月舉行一次研討活動,每人每年交短篇小說不少于6篇,中篇小說不少于4篇。研討會上,他們陳述創(chuàng)作構想,交流讀書心得,溝通相關信息,邀請省內一流小說家對大家的作品進行點評,提出修改意見。
眾所周知,國內文壇寫作組合并不少見,人們耳熟能詳的河北“三駕馬車”、甘肅“小說八駿”、寧夏“三棵樹”,都讓人印象深刻。不過,上面幾個組合,或是評論家以地域形式對一段時期某省文學所做的總結梳理,或是剛登上文壇的青年作家集束出擊的宣傳品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作社團。隨著時勢過去,這些組合或成為過去,或更新換代。像“北2830”這樣多年來始終不忘初心,默默堅持,以抱團寫小說為形式和內容,純粹以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為出發(fā)點的民間社團并不多見。自從成立后,“北2830”在省內多個城市舉辦過研討和論壇,邀請多位名師專家講課評點,與“南2830”進行南下北上交流活動,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如今,“北2830”已然成了我省文壇一道亮麗的風景,是很多青年作家向往加入的組織。
“北2830”的發(fā)展壯大,伴隨著其成員創(chuàng)作之路的不斷延伸,也昭示著大家寫作的進步和成長。從2006年至今,“北2830”已經走過了15個春秋,正式成員發(fā)展為17人。聘請的導師團成員有孫春平、巴音博羅、周建新、高暉、于曉威等國內一流的小說家?!氨?830”成員作品頻繁在《人民文學》《當代》《民族文學》《北京文學》《山花》《長城》《四川文學》等國內一流文學刊物上發(fā)表,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作品與爭鳴》等權威選刊轉載。省內的《鴨綠江》《海燕》《滿族文學》《遼河》等刊物先后推出過“北2830”作品專輯?!氨?830”早期成員蘇蘭朵獲得全國少數民族駿馬獎,有多人獲得遼寧文學獎等獎項,成為省作協(xié)的簽約作家。
15年過去,“北2830”發(fā)軔之初的幾位文學青年,已然變成了中年小說家,他們頭上有了白發(fā),曾經青春的面龐也堆積出皺紋,但他們的寫作技藝也日臻成熟,對文學的熱愛和夢想依然未變。正像“北2830”的社團標志——那簇象征著永不拋棄的團隊精神、永不枯竭的創(chuàng)造力和永續(xù)不斷的發(fā)展活力的“躍動之火”一樣,他們對文學的熱愛和夢想也將青春永在,他們心中燃燒著的文學之火也始終會熊熊燃燒,永遠不會熄滅。
本刊此次編發(fā)的幾篇小說,是“北2830”部分成員的近作,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見證他們如今的創(chuàng)作實力。作品敘述語言各有千秋,或平實親切,或深情纏綿,或詼諧調侃;表現手法各具特色,或單線推進扎實有力,或雙線并行交相呼應,或采用象征新穎別致。但我們看得出來,幾位作家都有著對小說相同的追求和熱愛,文字里流淌著他們對寫作的虔誠和敬意。
楊家強的《古柏芬芳》用平實的語言和生動的細節(jié)寫了一個有關愛的故事。心灰意冷的女畫家林尋,躲進大山深處的尼姑庵里試圖了卻殘生,卻意外地被九歲的山寶兒喚醒了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最后從深山里走出去,回歸了煙火人間。萬勝的《節(jié)日》同樣講述了一個關于愛的故事。小說篇幅雖然不長,呈現給讀者的只是女主人一個洗澡梳妝的片斷,其中穿插幾段意識流回憶,卻把一個因愛而病的女人形象描寫得生動可感。女主人公心里一直愛著另一個男人,而她的丈夫卻始終呵護疼愛著她。在謎底揭開的一瞬間,給人帶來的震撼足夠強烈,也讓人在心里盼望她能早日從往事中走出來,開始新的生活。趙樹發(fā)的《疼》、張馳的《如果夏至》、馮璇的《水漬》,小說題材同樣與愛有關?!短邸氛Z言幽默好讀,采用雙線推進和象征手法,寫出了在婚姻中日漸麻木的男主人公,試圖尋求婚外感情卻遭遇了種種尷尬的故事。男主人公的痛風病,給小說增加了諧趣和陌生感,他和岳母之間的感情非常真實,也揭示出人性和生活的復雜?!度绻闹痢方议_了當代人婚戀情感的一角面紗,讓人看到了他們相愛又不能相守的無奈和惶惑。小說語言輕松自如幽默調侃,人物個性鮮明獨特。小說里“我”和白玫、白玫兒子孟想和小女友兩對人物的設置別致有力。人物關系形成對照,情感編織成網,經緯之間張力十足。小說故事雖然并不十分新穎,但作家的才華和駕馭小說的能力卻可見一斑。馮璇的《水漬》塑造了一個類似娜拉的覺醒女性形象。曾經在家庭生活中迷失自我意識的鐘麗,過去完全屈從依賴于丈夫的權威之下,直到丈夫莫名其妙與她離婚,和我行我素的王吉珍成為朋友后,才促使她思考自我價值的含義。通過努力,她逐漸改變了自己,最后成長為一位獨立自主的女性。
我一直有個固執(zhí)的想法,真正熱愛小說的作家,必然是熱愛生活的人,也無一例外會熱愛自己筆下的人物。他們可能會讓主人公受傷流血身處絕境,但同時也不會忘記從文本的裂隙間照入一縷陽光,把人性的暖色鋪灑在殘酷冰冷的世態(tài)和命運之上,讓人物也讓讀者感受到溫暖和希望。從某種角度上講,傳達希望和愛,也是寫作的意義和功效之一吧。關于這一點,“北2830”專輯中的幾位作者顯然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這同時也讓人看到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美好前景和光明未來。
【責任編輯】 陳昌平
作者簡介:
安勇,1971年生,畢業(yè)于地質學校,中國作協(xié)會員,現居錦州。遼寧作協(xié)簽約作家。近年來有小說發(fā)表于《上海文學》《山花》《天涯》《芙蓉》《福建文學》等刊物,部分作品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轉載。曾獲遼寧文學獎等獎項。短篇小說《鐵屑》進入2019年中國小說學會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