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春
技法指導
一、何為“兩個話題寫作”
所謂“兩個話題寫作”,就是從所給作文材料中提煉出兩個合乎寫作要求的話題(名詞、動詞或形容詞)進行立意。通過建立兩個話題之間復雜深刻的邏輯關系,獲得立意的復雜與深刻。如《道德固然好,法治更為本》一文就從材料中提煉出兩個名詞:“道德”和“法治”。在文中,兩者是遞進關系,以“法治”為主,以“道德”治理為輔,主次分明;結(jié)尾在二者的辯證論證中加大了論證的力度。
簡而言之,兩個話題寫作,就是圍繞一個中心,尋找兩個切入點深入論述。
二、為何要用“兩個話題寫作”
“兩個話題寫作”是立足考場寫作實際的必然選擇。深入備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考場寫作與文學寫作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高考寫作不是真正的文學寫作。二者區(qū)別如下(相對而言):
比較而言,考場作文有嚴格的時間限制與字數(shù)要求,作者即一般學生,他們的寫作水平、閱卷老師的閱卷時間和閱卷質(zhì)量得不到充分保證(首先,閱卷時間較短,再者,因為閱卷很累,閱卷老師審美疲勞,閱卷容易流于表面化),所以得出所謂優(yōu)秀考場作文是“一眼看起來是好文章的文章”。
基于高考考場作文具有如上特征,兩個話題寫作就成為了高考考場議論文快速寫作的一個高效應考途徑。
三、“兩個話題寫作”的好處
1.下筆后容易成文。
考場寫作時,如果圍繞一個話題寫作,那么,具體體現(xiàn)為:或通過隱喻拓展寫作深度(對高中同學來說難度較大),或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有時候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深入寫作,這對一般同學來說并不簡單。要想寫成功,一個話題容易入筆,但寫夠字數(shù)、寫好卻不易。而“兩個話題寫作”就不一樣了,比如,論點“在奮斗中成功”,找到“奮斗”和“成功”兩個話題,并賦予其條件關系。看起來較難,但入筆后,一段寫“奮斗”,一段寫“成功”,最后將二者巧妙相聯(lián),就容易寫成。
2.運用邏輯關系立意,立意和論證會深刻一些。
“兩個話題寫作”的一個特點是,寫作對象處于一種較為復雜的邏輯關系中。這種立論思維要求以話題為焦點,從與之有密切關系的幾個不同的要素進行解讀,并體現(xiàn)出不同的邏輯思維。
如《距離之美,聯(lián)系之情》一文是2020年新高考山東卷的優(yōu)秀作文。2020年新高考山東卷的作文具有明顯的思辨色彩,要求寫出疫情下距離與聯(lián)系的關系?!熬嚯x”與“聯(lián)系”,顯然是兩個話題,圍繞二者的關系進行論證,我們視之為“兩個話題寫作”的高級形式。這顯然是一種較有難度的寫作,也是高考改革對學生深度思辨要求的表現(xiàn)。
就《距離之美,聯(lián)系之情》一文而言,在論證中,作者始終圍繞“距離”和“聯(lián)系”的關系展開,這是寫作難點。作者最后把二者統(tǒng)一于更高的層次,即揭示出“距離”與“聯(lián)系”背后深刻的內(nèi)在涵義——溫情大愛,算是對“距離”與“關系”兩個話題的深度理解,是對二者更高層次上的把握。
總之,《距離之美,聯(lián)系之情》運用了“兩個話題寫作法”,且是兩個話題寫作的高級形式,文章在復雜邏輯關系論證中吸引了讀者。
技法示例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在不斷變化的現(xiàn)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chǎn)生。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202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試題)
【優(yōu)秀習作】
錯位的世界 積極的人生
一考生
世界就是一個矛盾體,社會必是多元交融的結(jié)晶體。自身與他人、社會總有沖突,內(nèi)心與外在往往相左,錯位與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遵從內(nèi)心最單純的夢想,喚醒自我意識,奮起努力,超越矛盾,才能成就更高的自我。
生活是復雜的,社會也注定是繁雜的融合,錯位與矛盾是世界固有的狀態(tài)。
學生身份的我們,常常面對天真的夢想與尷尬的現(xiàn)狀;工作中的我們,不時遭遇事業(yè)路上的艱辛付出與低微的生活處境。人生路上的落差與錯位難免存在。對于眼前的艱難,如何應對成了分水嶺,你的態(tài)度和選擇,直接決定了你未來的人生走向。樂觀者有之,承受著有之;自怨者更多;放棄者最易。(第一話題:錯位與矛盾。)
面對難以避免的錯位與落差,直面矛盾與沖突,奮起努力與進取才是我們?nèi)松奈ㄒ怀雎贰?/p>
誠然,擁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是人人的夢想,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其實,換個思路,正是這些矛盾與錯位在激發(fā)個體的斗志,這樣的遭遇,更能激發(fā)我們的潛能與斗志,更能促使我們擺脫日常的庸俗,跨越眼前的沼澤。君不見,我們每一次獲得更高的榮耀都來自錯位中的自我奮起,而一帆風順的人生常常消磨我們的斗志,讓我們陷于溫柔鄉(xiāng)中,不能自拔。正所謂:無矛盾,不生存;無危機,不進步。(第二話題:奮起。)
我想到一個生活在錯位中的不凡之人:朱仁民,他是每一個普通人的驕傲。受家庭成分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他竟然無學可上,在人生最得意燦爛的年華中突然癱瘓臥床,個體人生的痛苦莫過于此。但認清現(xiàn)狀的他坦然接受了這一切,在無學可上的少年時期自學繪畫,在痛苦臥床的幾年中鉆研哲學藝術,在大眾的漠然中堅守用藝術拯救生態(tài)、造福人類的宏偉夢想。如今早已聞名世界的朱仁民教授以自己的人生機緣詮釋了錯位人生的魅力與潛能。(在舉例論證中巧妙地聯(lián)結(jié)以上兩個話題。)
社會在變化,落差與錯位不可避免。社會賦予了我們不可避免的痛苦,作為渺小的個體,我們雖不能改變世界,但是我們能夠改變自我,能夠影響身邊的人。所以,堅守信仰,在失敗和錯位面前承受、容納、進取,積極改變,引領他人,這是樂觀者和進取者獲取成功的不二選擇。
愿你我的人生在變幻中砥礪前行!
點評
本文運用兩個話題寫作法。一個話題是“錯位與落差”,另一個話題是“奮起”,從全文來看二者為轉(zhuǎn)折關系,即雖然“錯位與落差”不可避免,但人們應“奮起”。其中,在論述“奮起”這一話題時,又引入“錯位與落差”,即正是由于“錯位與落差”,人們往往才被激發(fā)出“奮起”的力量。這就將二者演變?yōu)榱艘蚬P系,自然展現(xiàn)出思辨深度。最后,用朱仁民的例子巧妙地將兩個話題相聯(lián),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