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天任
東京奧運會一路不順,從籌辦開始就事故不斷,最后在日本民眾的一片反對聲中開幕。
開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下稱IOC)主席托馬斯·巴赫打破慣例,講話花了12分鐘,嚴重超時。并不是巴赫不懂規(guī)矩,而是他知道自己已成為東奧會的“背鍋俠”。看到日本人反對奧運會,反對他個人的示威游行,他想倒一下心中苦水。
大多數(shù)日本民眾都不主張在新冠疫情如此嚴重的時候舉辦奧運會,但日本政府和自民黨出于經(jīng)濟和政治上的考慮決定賭一把。也不是瞎賭,有一定的概率賭贏,同時也準備好了萬一失敗的預案,替罪羊就是IOC和其主席巴赫。
疫情下奧運為何還要開,日本政府給民眾的理由是“IOC一定要辦”,如果拒絕則面臨IOC的巨額罰賠款。這種說法的真假難辨,但IOC的高官們卻給日本政府的說法提供了背書。
5月21日,IOC副主席約翰·柯茨說即使東京的疫情形勢仍然和現(xiàn)在一樣處于緊急狀態(tài)之下,東京奧運會也仍將如期舉行。
5月24日,巴赫說,“無論付出多大犧牲也要舉辦東奧會”,雖然后來又改口說,“并不是要日本民眾付出犧牲。”
5月27日,IOC前任副主席迪克·龐德對日本雜志《周刊文春》說:“即便菅義偉首相要求中止,那也是他的個人意見,奧運會還是要照樣開?!?/p>
這樣,強行召開奧運會的責任就由IOC承擔了。日本媒體認為IOC無視疫情風險強行舉行東奧會的理由是“為了金錢”。
IOC是基于瑞士民法第60和79條而組織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其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夏季和冬季奧運會。不開奧運會,IOC就沒有了收入,所以巴赫在7月20日的IOC總會上公開說:“去年疫情流行開始的時候,選擇就放在了我們面前,是中止還是延期。中止很簡單,也有保險,但實際上我們不會選擇中止?!?/p>
IOC的奧運會收入基本為電視轉(zhuǎn)播權(quán)、贊助商和門票這三項。只有舉辦奧運會才有這些收入,雖然本屆比賽失去了門票收入這一塊,但前兩項還在,而且聽說IOC的門票收入分成低于前兩項,因此其在這一塊的損失不大。所以在IOC看來,除非外界環(huán)境因素使得大會無法召開,否則就肯定要開。
IOC的賬目是不公開的,沒人知道黑盒子里面到底是什么,所以日本政府才能把IOC推出去做擋箭牌。但不管怎么說奧運會都是一個歡樂的體育節(jié)日,但這次因為可能會擴大疫情,日本民眾就不干了。
在IOC的“五環(huán)貴族”中,這次被日本媒體罵得最慘的就是巴赫,說他是“盜賊男爵(Baron von Ripper-off)”。這一外號源自《華盛頓郵報》,還真不是日本人起的。但因為這種美國式幽默擊中了巴赫的要害,所以日本人拿了來用。
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從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開始就是一個貴族的運動,除了第五屆主席布倫戴奇是無貴族傳統(tǒng)的美國人,歷屆IOC主席基本都是貴族,男爵為多。上屆主席羅格是伯爵,上上屆的薩馬蘭奇貴為侯爵,本來應(yīng)該說運動員出身的平民巴赫成為IOC主席是一種社會進步,但凡事架不住人說,現(xiàn)在的巴赫起碼在日本就成了拼命想混進貴族圈子里的野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