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藝凡
(沈陽市婦嬰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15)
分娩是指孕婦妊娠滿28周以后,胎兒及其附屬物從產婦體內排出的過程[1]。分娩過程中產婦極易出現分娩痛,分娩痛是指產婦分娩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主要是由子宮、宮頸牽拉、產道擠壓造成,分娩疼痛可導致產婦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子宮平滑肌功能紊亂,從而導致難產率增加,對陰道自然分娩和新生兒出生安全均造成嚴重不良影響[2]。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產婦對分娩鎮(zhèn)痛要求變高,部分產婦由于無法忍受劇烈疼痛,常選擇剖宮產,剖宮產對產婦及新生兒有較大不良影響,同時由于劇烈疼痛造成產婦血壓、心率等紊亂,影響新生兒發(fā)育[3]。因此,在產婦進行自然分娩時,對產婦采取有效的護理對分娩結局十分重要,常規(guī)護理往往較難取得顯著效果,因此,需對產婦實施激勵式護理[3]。本研究中,將對自然分娩護理中激勵式護理的應用價值進行研究探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1年內收治的8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0例,平均年齡(28.85±5.85)歲,平均孕周(38.48±1.23)周;觀察組40例,平均年齡(29.15±5.36)歲,平均孕周(38.56±1.21)周。對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分析后顯示,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所有產婦及其家屬同意,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入院護理、第一產程護理、第二產程護理、第三產程護理、產后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激勵式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 常規(guī)護理
1.2.1.1 入院護理 產婦入院時,護理人員需做好入院護理,為產婦及其家屬講解相關知識,提供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及護理方式,結合產前檢查結果完成待產記錄書寫,采取化驗標本并協助產婦完成臨床檢查,耐心解答產婦及產婦家屬提出的相關問題,講解分娩相關知識與產程注意事項;嚴密觀察產婦身體指標和產程進展,定時測量血壓,脈搏,每隔4~6 h測量一次,加強產婦一般護理,促進產婦舒適,緩解疼痛,為產婦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病房內溫度濕度應保持適宜,環(huán)境安靜整潔;指導產婦進食易消化、高熱量的清淡食物,保證水分的充分攝入;臨產后胎膜未破,宮縮不強時,鼓勵產婦在室內進行適當活動,初產婦宮口近開全時或經產婦宮口擴張4 cm時幫助產婦采取左側臥位體位;協助產婦保持衛(wèi)生整潔,對污染床單及時進行更換,囑產婦保持外陰清潔、干燥,并告知產婦每隔2~4 h排尿1次,以免影響子宮收縮;指導產婦進行分娩減痛呼吸法的訓練,可為產婦播放輕音樂,轉移產婦注意力,從而緩解疼痛。做好產婦全面護理評估,了解產婦是否清楚分娩相關知識和產程配合要點、注意事項,以及產婦在產程中焦慮能否進行自我調節(jié),能否適當運動,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
1.2.1.2 第一產程護理 第一產程即宮口擴張期,第一產程是從產婦開始出現間歇5~6 min的規(guī)律宮縮起,至宮頸口完全擴張達10 cm為止的過程。第一產程初產婦需要11~12 h,經產婦需6~8 h。護理人員應評估產婦健康史,根據產前檢查結果了解妊娠情況,了解產婦有無陰道流血流水、了解胎先露、骨盆大小、胎心和胎方位等情況,使產婦主動配合分娩過程,減輕焦慮,從而消除產婦恐懼心理,按時進食,補充足夠營養(yǎng),定時排尿,每隔2~4 h一次,使膀胱保持空虛狀態(tài),防止阻礙胎頭下降,可指導產婦做一些輔助減痛動作。
1.2.1.3 第二產程護理 第二產程又稱胎兒娩出期,第二產程是指宮頸口完全擴張到胎兒娩出為至。初產婦通常需1~2 h的時間,經產婦通常數分鐘即可完成,有長達1 h者。護理人員應了解產婦健康史、身體情況、產婦宮縮及胎心情況,產婦用力方法,抬頭拔露、著冠情況,有無會陰切開指征;評估產婦心理狀況,產婦是否焦慮、不安等;用胎兒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胎心率基線與宮縮的變化,嚴密觀察產婦產程,每5~10 min聽胎心一次,正確指導產婦用力,應使產婦情緒保持穩(wěn)定,盡量緩解產婦疼痛,減少會陰裂傷以及新生兒損傷。
1.2.1.4 第三產程護理 第三產程又稱胎盤娩出期。第三產程是指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為5~15 min,不應超過30 min。護理人員應評估產婦第一、第二產程的臨床經過及護理,評估母體宮縮、陰道流血、胎盤剝離、會陰傷口等情況,以及產婦胎盤娩出指標,陰道流血量、軟產道等方面,幫助產婦娩出胎盤。⑤產后2 h護理。更換清潔床單,會陰墊等,注意產婦保暖,宜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同時幫助產婦盡早恢復體力;嚴密觀察產婦血壓、脈搏、宮底高度、宮縮、膀胱充盈及會陰切口情況,產后2 h產婦無異常情況,可送回普通病房休息。
1.2.2 激勵式護理
1.2.2.1 分娩前護理人員激勵式護理 分娩前,應向產婦講解分娩有關知識,告知產婦自然分娩對母體及胎兒的益處,消除其恐懼心理,幫助產婦提前做好自然分娩的心理準備,同時應指導產婦進行分娩減痛法的練習和母乳喂養(yǎng)知識的學習,可根據產婦喜好準備如書籍、音樂等,以轉移產婦注意力,并對產婦進行安慰鼓勵,增強產婦分娩信心,消除產前分娩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
1.2.2.2 分娩時護理人員激勵式護理 自然分娩時,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激勵式護理,分娩時,護理人員應指導產婦調整心理,避免出現煩躁、焦慮不良等情緒,針對不同的產婦采取不同的安慰、溝通方式,使產婦感到被關懷,及時與產婦進行溝通,詢問產婦需求并及時給予幫助,時刻關注術中產婦生理及心理變化,及時采取措施,同時護理人員應時刻對產婦進行鼓勵,如可給予言語支持,使用“堅持”“加油”“挺住”等激勵式語言為產婦提供心理支持,鼓勵其堅強面對分娩疼痛,并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可指導患者做拉瑪澤呼吸減痛法,或使用冥想放松法等方法進行轉移注意力,改善分娩疼痛程度。
1.2.2.3 全面激勵式護理 產婦住院期間,需對產婦實施全面有效的激勵式護理,護理人員應帶動產婦家屬,取得家屬幫助,使產婦得到來自家屬的激勵式護理,應告知產婦家屬激勵式護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帶動家屬參與到實際護理工作中,由于產婦分娩前心理脆弱、敏感,家屬需進行安慰、鼓勵、陪伴,通過家屬鼓勵、陪伴的方式,讓產婦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從而讓產婦有著更強的面對自然分娩的信心。同時護理人員可帶動同病室分娩后產婦對未分娩產婦進行激勵式護理,護理人員可組織產婦進行相互交流溝通,相互分享分娩知識,減輕產婦心理壓力。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需觀察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術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發(fā)生情況和產程時間,并對數據作以統(tǒng)計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1.0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檢驗方法、表示方法分別為χ2和百分比(%),計量資料檢驗方法、表示方法分別為使用t和(),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分娩結局對比 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且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與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分娩結局對比[n(%)]
2.2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 第一產程時間:對照組產婦(431.56±23.14)min,觀察組(345.14±46.48)min,比較結果為:t=10.527,P=0.001;第二產程時間:對照組產婦(45.36±20.14)min,觀察組(31.45±20.89)min,比較結果為:t=3.032,P=0.003;第三產程時間:對照組(9.89±5.41)min,觀察組(7.01±3.56)min,比較結果為:t=3.674,P=0.0004。觀察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分娩是指妊娠滿28周胎兒從體內排出的過程[4]。由于產婦對分娩知識認知程度低、分娩疼痛等因素導致產婦易產生恐懼、焦慮等心理,不良心理狀態(tài)可導致產婦產程延長,難產率增加,對母體和新生兒均造成不良影響[5]。因此,需對產婦進行有效護理,當前在對自然分娩產婦實施臨床護理時,常規(guī)護理是較常使用的護理方法,常規(guī)護理主要從產婦生理進行護理,忽略了心理層面需求,常規(guī)護理往往臨床效果欠佳[6]。
針對這一特點,激勵式護理開始得到了廣泛關注,激勵式護理是一種持續(xù)性激發(fā)產婦心理的護理方式,可以使產婦大腦皮質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從而使產婦高度、集中的完成分娩過程。激勵式護理可穩(wěn)定產婦入院后情緒,增加產婦分娩信心,在進入產程后,激勵式護理使產婦全程處于興奮狀態(tài)中,可以有效縮短產程。本研究中,激勵式護理從護理人員、家屬、以及病友等方面對產婦進行全面、有效的激勵式護理[7]。激勵式護理可對產婦產程、分娩結局、術后出血等進行控制,同時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本研究也顯示,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術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激勵式護理在分娩護理中是切實有效的,可顯著提高自然分娩率,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在對產婦分娩實施臨床護理時,通過使用激勵式護理的護理方式,可顯著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發(fā)生率,同時降低術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并且縮短產程,有效提高母嬰生命質量及護理質量,有較高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