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輕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口語訓練的途徑和形式。作為教師對此應注意并加以利用,給學生多提供口頭表達的機會,通過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和訓練,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說話才能。如課內外結合,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開展多種比賽,鍛煉學生“說”的才能;表演課文——排練課本劇;以讀促說,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等。通過各種形式的口語訓練,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分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以此引導學生由淺入深,步步深入,從而達到光輝頂峰。
關鍵詞:口語訓練途徑;課內外結合;比賽;課本劇;以讀促說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重要手段。正如海德格爾說的“只有語言才能使人成為的生靈?!弊吭降目陬^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開拓型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口語訓練的途徑和形式。作為教師應注意到這些并加以利用,給學生多提供口頭表達的機會,通過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和訓練,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說話素質。
一、課內外結合,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
在閱讀課、作文課、說話課上,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規(guī)范地說話。平常帶頭堅持用普通話和學生交談,避免“雙語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課內可以利用文章插圖進行說話訓練。新教材的課文都配有新穎、活潑、富有兒童情趣的彩色插圖,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插圖,有條理地說明圖意,在觀察過程中,還要注意指導學生將觀察和思維相結合,以此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
課堂是活躍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說話的基地。課堂是師生交往的雙相互動過程,每一堂課都應為學生的口語能力發(fā)展提供用武之地,語文課上尤其如此。因此,首先必須嚴格要求學生的說話習慣,使學生的表達更簡潔、清晰、完整。
生活是口語交際的基礎,口語交際是生活的工具。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語交際才能入門,提高口語交際水平也才有希望。除了課內訓練外,在課余時間教師要多和學生聊天,談電視劇,討論新聞,介紹新聞,介紹書籍等,變呆板為活潑,變被動為主動,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比如今天是婦女節(jié),你想對媽媽、女教師說什么?又如你剛從外地回來,怎樣向大家介紹你的所見所聞?再如你看到別的小朋友有不正確的行為,你該怎么勸阻?總之,教師要用心捕捉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象,誘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自己的認識能力參與,在這一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開展多種比賽,鍛煉學生“說”的才能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勝心強,要抓住這一特點開展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和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如朗誦詩歌、講故事、表演相聲、小品、繞口令等;早讀時,讓學生開展新聞發(fā)布會等活動、舉行“百科知識”競賽,讓學生介紹生活小常識,進行辯論、背誦格言和詩文等。實踐證明,這些活動既為學生的口語表達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表演課文——排練課本劇
排練課本劇之所以受到學生歡迎,主要在于它改變了由教師一講到底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xiàn)代思想。由于課本劇的語言,在書面語基礎上增加了口語成分,如兒化,輕聲等,非常接近漢語的標準口語,學生樂于接受,學習興趣濃。這對提高普通話口語的質量和培養(yǎng)運用普通話的良好習慣極為有利。排練課本劇分講、定、研、讀、排、演、評七步進行,每排一次都要講評,每次突出一個重點,或語言、或動作、或表情。
如《小公雞和小鴨子》一課,在講讀完課文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認識,這時,教師可讓學生再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小公雞、小鴨子的語言,動作,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啟發(fā)學生想象小公雞、小鴨子當時的神態(tài)、動作,然后分組表演,最后選出最好的一組當眾表演,師生評議,做出公開評價,以調動學生說話訓練的積極性,使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盡快地得到提高。
四、以讀促說,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朗讀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朗讀屬于單向口語表達的一種基本形式,是把書畫文字轉換成有聲語言的一種語言表達活動。在口語交際中,更注重于突出講解功能,換句話說,朗讀是一種講解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從訓練的角度講,沒有系統(tǒng)的、規(guī)范的朗讀訓練為基礎,口語表達就難以取得持續(xù)的循序漸進的提高,可以說規(guī)范朗讀并進行系統(tǒng)性的訓練是提高口語表達的基礎。朗讀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豐富學生詞匯的有效方式。
在朗讀時要求學生盡量將作品語言爛熟于心,讓朗讀出自學生之心、之口,這樣,學生才會不斷汲取作品中的精華,豐富自己的詞匯,以便在口語表達時,選擇更精確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朗讀既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說話時形成“思路”也能增強學生說話的感染力。注意朗讀訓練時要指導學生在書面語言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口語化,要根據(jù)原文的語言結構和語氣,由學生重新說出來,這就是朗讀界說的要“說”不要“念”,否則,說話時就會不自然了。
總之,通過各種形式的口語訓練,能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應提高分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以此引導學生由淺入深,步步深入,從而達到光輝頂峰。
參考文獻:
[1]盧芳. 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策略[J]. 新課程,2021(03):4-5.
[2]陳晨. 小學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訓練策略[J]. 當代教研論叢,2020(10):47.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