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垚瑛
1 對研究問題的情境性分析
新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豐富學生閱讀內容,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閱讀教學而言,不僅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重要基礎。然而,在現(xiàn)階段,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較低,以及閱讀量相對匱乏,為了促進學生可以更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需要加強對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視。
1.1 問題分析
(1)缺乏對閱讀教學的正確認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字詞句為主展開訓練,缺乏對學生閱讀訓練的重視,極大影響到了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2)閱讀材料較為單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以語文教材為主,缺乏對閱讀材料的補充與擴展,還造成學生閱讀量嚴重的不足。
(3)閱讀教學方式不足。在閱讀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的方式教學,促使學生沒有時間自主閱讀、思考,導致學生閱讀興趣的降低,以及缺乏對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1.2 研究意義
(1)有利于開闊學生閱讀視野。閱讀是學生收獲知識的重要途徑,在擴大學生閱讀量的基礎上,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技巧,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與閱讀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水平。通過豐富學生閱讀內容,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思考、交流,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認識、理解,并可以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閱讀體驗等。
2 對核心概念的操作定義
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是指通過對課內外閱讀資料的整合,對教師、學生、閱讀環(huán)境的有機結合而展開的閱讀教學。閱讀教學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2.1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點、閱讀水平等因素,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核心,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
2.2 豐富學生閱讀內容
積極對閱讀材料進行補充,以擴展學生閱讀面。采用創(chuàng)新的閱讀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閱讀的理解能力。
2.3 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采取多種形式,促進學生對閱讀內容更好的理解,提高學生對閱讀的熱情,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3 研究指向、內容與過程
3.1 研究指向
(1)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制定科學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案,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與方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對學生正確閱讀方法的指導,掌握多種的閱讀方法展開閱讀。
(3)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對閱讀積極的積累、評價,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3.2 研究內容
3.2.1 部編三上語文閱讀策略教學要求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在提高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認知、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感受文字并可以學以致用。在閱讀教學中,尋找語言上的訓練點,補編三上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的要求:
(1)閱讀方法 掌握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等基本的閱讀技巧,以及閱讀筆記、寫讀后感等方法,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
(2)閱讀體驗 ?重視學生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對表達出自己對閱讀的感悟、體會,通過學生對作品的欣賞,以便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3)閱讀理解 注重學生閱讀交流、合作,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3.2.2 部編版三上語文閱讀策略教學的研究
(1)尋點:通過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掌握閱讀學習的切入點。
對于在補編三上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多種文章的載體,在對不同文章載體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尋找閱讀訓練的突破點,促進學生對文字語言的應用能力。在閱讀教學中,以不同文本載體為主展開閱讀訓練,以教學中的重難點切入,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擴展。
記敘文:通過對文章整體的梳理,掌握文章段落表達的思想情感。
散文閱讀:學習文章中中運用的表達技巧、寫作手法等,進一步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童話故事通過閱讀文章,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學習文中所運用的寫作手法等。學生通過了解不同文章體裁的特點,感受重點詞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感悟:在閱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提升學生語感。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促進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這一句詩,要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斜”字,體會作者對景色的描寫,表達出怎樣的心境。漢字運用在不同的文章中有著不同的意義,學生通過在閱讀中對基礎知識的不斷積累,提高其語感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時間,讓學生體會、感悟。
(3)遷用:理解字詞的音形義,促進學生對文字的掌握運用。
學生在文字語言學習的基礎上,增強對文字的應用掌握程度,從而促進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更加深入。辨析字詞是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重要基礎,如字形相似的瓣與辯、讀音不同的放假與虛假中的假字,教師需要對這些音形義不同的字詞認真的講解,幫助學生對詞匯的積累,體會在語境中的含義。同時,造句練習也是提高學生遷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在閱讀過程中,對音形義相似的詞語進行造句練習,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3.2.3 多途徑的展開閱讀評價
(1)教師評價。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對學生進行指導、評價,提高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2)生生評價。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通過小組之間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閱讀學習中的進步、成長,促進學生之間互相監(jiān)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研究框架
(三)研究過程
1.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經(jīng)驗總結法、問卷調查法。
2.研究與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年 月- 年 月)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學習相關理論書籍,明確研究內容,確定各自研究側重點。
(2)學習相關文獻資源,制定研究目標。
(3)對課題組成員開展培訓學習通過問卷以及座談等多種形式的調研,掌握第一手材料。
(4)整理、統(tǒng)計問卷、座談等材料,分析現(xiàn)狀,確定行動對策。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 ?年 月— 年 月)
(1)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部編版三上語文閱讀策略教學研究,撰寫理論文章。
(2)充分挖掘資源,組織課題組成員總體設計本課題的研究方案,進行部編版三上語文閱讀策略教學教學模式指導手冊制定,開展尋部編版三上語文閱讀策略教學經(jīng)驗交流活動。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年 月— 年 月)
(1)整理分析:課題組成員分別進行教學經(jīng)驗總結,完成課題各研究階段的總結。
(2)反思總結:整理相關研究資料,撰寫課題總結報告。
(五)預期成果
《部編版三上語文閱讀策略教學現(xiàn)狀調查》 調查報告
《部編版三上語文閱讀策略教學所面臨的挑戰(zhàn)》 論文
《部編版三上語文閱讀策略教學問題探索》 論文
最終成果名稱
《部編版三上語文閱讀策略教學有效實施路徑》 論文
《尋點·感悟·遷用:部編版三上語文閱讀策略教學實踐研究》 課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