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晉(上海桃浦智創(chuàng)城開發(fā)建設有限公司,上海 200060)
過硫酸鹽是常用的反應溫和且高效的氧化劑[1],其中過硫酸鉀溶解度低[2]價格昂貴,過硫酸銨性質(zhì)不穩(wěn)定[3]容易分解,過硫酸鈉溶解度高、價格便宜、穩(wěn)定性好,常用于實際土壤修復工程[4]。
過硫酸鈉為強氧化劑,在水中電離會產(chǎn)生硫酸根離子S2O82-,其標準電位E0達+2.01 V,當處于激活條件下,會產(chǎn)生硫酸根自由基,其標準電位E0=2.60 V,與羥基自由基接近為E0=2.80 V[5]?;罨瘲l件包括輻射、紫外照射、高溫加熱、過渡金屬離子如:亞鐵、鈷等[6]。在上述活化條件下,—O—O—發(fā)生斷裂同時生成氧化電位高的硫酸根自由基·SO4-,然后通過電子轉(zhuǎn)移方式使污染物被氧化?!O4-在pH較廣的范圍內(nèi)都能發(fā)生作用。pH>8.5時,·SO4-則氧化水或OH-生成·OH,pH>12時,則主要為·OH。當pH=2~7時,主要為·SO4-。所以,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活化過硫酸鈉均能夠產(chǎn)生自由基,發(fā)揮其對有機污染物的氧化降解作用[7]。
基于活化過硫酸鈉的強氧化性,本研究利用生石灰活化過硫酸鈉對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 h)蒽和苯并(b)熒蒽的半揮發(fā)性有機污染土進行系列氧化實驗,通過濃度梯度得到能滿足工程實踐的用量比例。并以此為基礎對上海市某多種半揮發(fā)性污染土的修復進行工程實證。
取含有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 h)蒽、苯并(b)熒蒽四種污染物的污染土壤,經(jīng)0.2 mm網(wǎng)篩分后,將均勻篩分后的土壤送至實驗室進行污染物分析,污染土原始污染情況如表1所示。以過硫酸鈉為氧化劑、生石灰為激活劑開展實驗小試。
表1 土壤原始樣濃度
根據(jù)工程經(jīng)驗本次實驗設置激活劑投加量比例為2%,氧化劑投加分組。1、2、3組按照0.1%、2%的梯度添加氧化藥劑。加水攪拌均勻后養(yǎng)護3天,檢測土壤中各污染物濃度和含水率。
將篩分好的土壤依次稱取200 g,隨后將激活劑加入燒杯中,與土壤攪拌均勻。分別向燒杯中以干粉形式投加氧化劑,并攪拌均勻。投加完畢后,分別加入20 mL純水,充分攪拌后,用保鮮膜密封燒杯口,在室溫下養(yǎng)護反應3天后檢測各污染物的含量。
根據(jù)小試實驗結(jié)果,2、3組能達到修復目標;隨著過硫酸鈉投加量的提高,各污染物的去除率都會升高。當過硫酸鈉的投加量達到1%的質(zhì)量比時,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 h)蒽、苯并(b)熒蒽反應后測得濃度為0.5、0.7、0.9、0.08 mg/kg,各污染物的去除能滿足GB 36600—2018中第一類用地中對各污染物的篩分要求。當過硫酸鈉的投加量達到2%的質(zhì)量比時,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 h)蒽、苯并(b)熒蒽反應后測得濃度為0.4、0.3、0.3、0.05 mg/kg。當過硫酸鈉投加量達到2%,生石灰的投加量也提高到2%時,各污染物反應后測得濃度為0.1、0.2、ND、0.3。說明,當激活劑的量提高時,其去除率也會升高。
本項目位于上海市郊區(qū),曾經(jīng)作為工業(yè)園區(qū)用地使用;項目共5個污染區(qū),修復面積約1 500 m2,污染土方量共約2 500 m3,主要污染物為半揮發(fā)性有機物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 h)蒽、苯并(b)熒蒽,分布在0~2.5 m層的雜填土土壤。該地塊后續(xù)用地類型為公共綠地、生產(chǎn)防護綠地、道路用地和河流,根據(jù)健康風險評估分析計算土壤風險控制值得出的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 h)蒽、苯并(b)熒蒽的依次為0.55、5.5、0.55、5.5 mg/kg;修復目標值依次為0.55、5.5、0.55、5.5 mg/kg。
選取5 m3污染土壤進行中試。將污染土進行破碎、篩分,篩除污染土中較大的顆粒,取1個土樣,送實驗室檢測,測定土壤中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 h)蒽、苯并(b)熒蒽的濃度。將篩分好的土壤平均分成3堆,每堆約1.7 m3。依次投加藥劑:(1)1%的氧化鈣和1%的過硫酸鈉;(2)2%的氧化鈣和1%的過硫酸鈉;(3)2%的氧化鈣和2%的過硫酸鈉。加藥后篩分3次,將污染土壤與藥劑混合均勻后灑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完成后取樣送檢,測定目標污染物的濃度。
結(jié)果顯示,隨藥劑添加比例增大,污染物去除率不斷增高,當過硫酸鈉添加量為2%,氧化鈣投加量為2%時,目標污染物均降低至修復目標值以下,具體結(jié)果如表2所示。初始樣中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 h)蒽、苯并(b)熒蒽分別為3.8、4.6、1.9、3.5 mg/kg。
表2 現(xiàn)場中試實驗分組及藥劑投加情況
本項目污染土壤修復主要分為以下工序。
(1)場地平整,統(tǒng)一收集、堆放建筑垃圾等雜物。
(2)在場地內(nèi)進行異位修復區(qū)域建設。本項目修復場地布置在原有硬化地坪上,為了防止修復施工過程中異位處置場地內(nèi)污水向外圍擴散,在場地四周砌筑擋土墻,高度20 cm,并且在擋土墻外側(cè)設置倒排溝,將廢水及徑流雨水收集至集水池。集水池布置在場地低洼側(cè),尺寸為1 m(長)×1 m(寬)×1 m(深)的基坑。
(3)污染土壤開挖與修復。本項目開挖深度為0~2.5 m,根據(jù)現(xiàn)場條件和項目特征,本地塊基坑開挖時無需進行放坡,直接采取垂直開挖的方式進行。將污染土壤清挖至土壤修復作業(yè)區(qū)域,并及時進行基坑和側(cè)壁自檢工作,以免少挖和超挖。污染土轉(zhuǎn)運至異位修復區(qū)之后,首先向污染土壤中添加2%的氧化鈣,之后采用Allu破碎篩分設備對污染土壤進行破碎和篩分,篩分2~3次,將石塊和雜物等篩出。土壤經(jīng)過破碎后,80%以上的土壤粒徑小于60 mm,若產(chǎn)生較多的大塊團狀土壤(粒徑大于15 cm),需進行再次破碎。在修復過程中添加2%的過硫酸鈉,并使用Allu破碎篩分設備將藥劑與污染土壤混合2~3次,使其充分接觸,加藥后的土壤轉(zhuǎn)移至養(yǎng)護區(qū)域進行灑水養(yǎng)護處理,養(yǎng)護周期3天,養(yǎng)護后進行土壤自檢。
(4)修復后效果評估與驗收檢測。修復完成后的土壤先采取自檢,當修復滿足目標值后,再進行驗收采樣。污染土壤經(jīng)修復后全部滿足修復目標值。
(5)修復完成回填并對地塊進行平整和恢復。修復達標后的土壤回填至基坑并進行平整及壓實,防止水土流失?;靥钔瓿珊髨龅乇砻娓采w防塵網(wǎng),減少因揚塵產(chǎn)生的二次污染。
本研究采用活化過硫酸鈉,針對場地土壤中半揮發(fā)性有機污染物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 h)蒽和苯并(b)熒蒽,進行修復效果研究,實驗證明在2%氧化鈣的激活條件下,1%過硫酸鈉能夠?qū)崿F(xiàn)目標污染物的有效去除。以實驗結(jié)果為基礎,進一步在實際工程中進行中試和證明,最后得到以2%過硫酸鈉與2%氧化鈣修復全部污染土方并通過驗收。處理后的土壤采用原位回填的方式進行處置。該研究比較過硫酸鈉高級氧化修復多種半揮發(fā)性污染物的效果并進行實際工程應用,對半揮發(fā)性有機物污染土壤的修復具有實踐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