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全, 吳元華, 楊 露, 王 芳, 吳昌勇
(1.黔東南州茶葉與中藥材技術服務站, 貴州 凱里 556000; 2.黔東南州農業(yè)科學院, 貴州 凱里 556000; 3.黎平縣中藥材產業(yè)發(fā)展辦公室, 貴州 黎平 557300)
【研究意義】金果欖為防己科植物青牛膽[Tinosporasagittata(Oliv.)Gagnep.]或金果欖(TinosporacapillipesGagnep.)的干燥塊根[1],別名地苦膽、九牛膽、九龍膽等,屬常綠纏繞藤本植物,塊根入藥,為中國藥典所記載。金果欖中含有生物堿、二萜類、甾醇類等化學成分[2-4],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用于咽喉腫痛、癰疽疔毒、泄瀉、痢疾、脘腹熱痛等癥狀[1],民間臨床用于治療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等[2-3];其還有抗氧化[5]、抗腫瘤[6]、改善心腦系統(tǒng)[7]等藥理作用。近年來市場對金果欖的需求大幅增加,造成對其野生資源的過度采挖,導致其野生資源趨于匱乏[8-9],亟需探明野生藥用植物金果欖資源分布源現(xiàn)狀,為保護和開發(fā)其野生資源提供依據?!厩叭搜芯窟M展】史琪榮等[8]對廣西龍洲和云南福貢的金果欖生長環(huán)境和資源現(xiàn)狀進行調查得出,兩地金果欖野生資源瀕危,建議將金果欖列入野生植物保護名錄予以加強保護,并進行模擬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人工栽培。王芳等[10]對貴州黎平縣金果欖種質資源現(xiàn)狀和生長環(huán)境調查發(fā)現(xiàn),當地野生資源由于過度采挖趨于匱乏,建議進行人工繁育與栽培,以進行可持續(xù)的開發(fā)和利用。【研究切入點】目前對金果欖栽培[11]、藥用成分和臨床應用[9,12-13]研究較多,對其資源現(xiàn)狀研究較少。貴州是我國野生金果欖的主要分布區(qū)域之一[1-3],但鮮見對貴州地區(qū)金果欖野生資源的研究?!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對貴州金果欖野生資源開展系統(tǒng)調查,探明貴州金果欖野生分布狀況、生長環(huán)境特點和資源現(xiàn)狀,為其資源保護和可持續(xù)開發(fā)提供依據。
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標本館標本及記錄,并走訪咨詢各地林業(yè)、農業(yè)部門、藥材收購商及群眾,了解各地區(qū)金果欖的分布、生長環(huán)境特點、產量和銷售情況,制定野外調查路線和區(qū)域。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對相關文獻和標本中涉及的地區(qū)進行實地調研,并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金果欖居群地進行取樣調查。調查地點覆蓋貴州省7個地州市的20個縣27個金果欖居群樣點(圖1)。以每個金果欖居群為1個樣地,每個樣地按“十字形”取樣法設置5個樣方[8,14],每個樣方5 m×5 m,對金果欖居群的分布經度、緯度、海拔、坡度、坡向、分布面積、生長環(huán)境、伴生植物、樣方內植株數量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6]。為保護金果欖野生資源,文中不詳細標注經緯度。
圖1 貴州野生金果欖調查樣點分布
從表1看出,貴州野生金果欖在黔東南州、黔南州、銅仁市、遵義市、安順市、畢節(jié)市、黔西南州均有分布,分布區(qū)域介于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海拔315~2 085 m。野生居群呈片狀分布,居群分布點分散。
從表1可知,貴州野生金果欖居群點的年平均氣溫13.0~18.4℃,年日照時數1 068~1 400 h,年有效積溫5 600~6 100℃,年降雨1 100~1 400 mm。生長環(huán)境多分布在河谷地帶的山坡腳、小溪兩邊的石縫或陰暗潮濕處,坡地和平地也有分布,但數量較少;分布的坡度和坡向不明顯。生長環(huán)境多為灌叢、針闊葉混交林、針灌混交林林下或林緣地帶,少數生長在針葉林、竹林下和草叢中;土壤以黃壤土、石灰土為主,個別地方為紫色土壤,土壤中多砂礫,有大量風化板巖或石灰?guī)r,部分生長于此類石隙石縫間。上述環(huán)境符合金果欖懼光、不耐旱的生長習性。生長點泥層深厚且富含腐殖土的塊莖個大且多,反之個小。常見伴生植物有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松樹(Pinus)、薔薇(Rosaceae)、蕨科(Pteridiaceae)、白茅(Imperatacylindrica)、芒(Miscanthussinensis)、鳶尾(Iris)、苔蘚(Moss),部分居群伴生植物有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山莓(Rubuscorchorifolius)、八角楓(Alangiumchinense)、忍冬(Lonicerajaponica)、千里光(Senecioscandens)、菟絲子(Cuscutachinensis)。金果欖地上部分沿林木莖干攀援或沿石縫向上攀援于巖石上。
表1 貴州野生金果欖資源的分布狀況及生長環(huán)境特點
續(xù)表1
從表1看出,貴州金果欖居群核心地野生資源成片狀分布,面積3 000~16 450 m2。種群密度為0.016~0.072株/m2,種群密度較高的有榕江縣定威鄉(xiāng),為0.072株/m2;黎平縣茅貢鎮(zhèn),為0.064株/m2;雷山縣方祥鎮(zhèn)、施秉縣馬溪鄉(xiāng)、石阡縣馬家寨、紫云縣水塘鎮(zhèn)、獨山縣麻尾鎮(zhèn),均為0.056株/m2。核心區(qū)野生金果欖的群密度差異不大,但偏小。
通過對貴州省7個地州市、20個縣(鎮(zhèn)/區(qū))27個野生金果欖居群點的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野生金果欖在黔東南州、黔南州、銅仁市、遵義市、安順市及畢節(jié)市、黔西南州均有分布,居群點分散且面積較小,呈片狀分布。其生長環(huán)境主要為亞熱帶河谷地帶的山坡腳、小溪旁的石縫或陰暗潮濕處,山坡和干旱平地少量分布。所處的森林群落林層不高但生長繁茂,且伴生種多為矮小的草本、蕨類,與史琪榮等[8]對廣西龍洲和云南福貢地區(qū)野生金果欖生長環(huán)境的調查結果相同。
由于金果欖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較為苛刻,人類活動會造成適宜野生金果欖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面積減小,導致其野生資源逐漸減少。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在野生金果欖居群核心地榕江縣定威鄉(xiāng)、黎平縣茅貢鎮(zhèn)、雷山縣方祥鎮(zhèn)、施秉縣馬溪鄉(xiāng)、石阡縣馬家寨、紫云縣水塘鎮(zhèn)及獨山縣麻尾鎮(zhèn),其種群密度嚴重偏小,說明其野生資源減少,與史琪榮等[8-9]對廣西、云南和武當山地區(qū)的調查結果相同,其發(fā)現(xiàn)在貴州、廣西、云南、湖北等金果欖主產區(qū)均出現(xiàn)了資源匱乏,面臨瀕危的狀況。由于野生金果欖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較為苛刻且生長緩慢,產量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價格日益提高。中藥材天地網中醫(yī)藥云數據庫統(tǒng)計數據顯示,金果欖藥材價格從過去的20元/kg大幅上漲,最高時達330元/kg。價格上漲刺激毀滅性采挖,使金果欖生長環(huán)境遭到破壞,進一步加劇其瀕危程度。調查走訪黎平、天柱及榕江縣的藥材收購點及村民得知,20世紀80年代1個縣每年可收購鮮品金果欖2 000 kg以上,塊莖直徑多為5 cm以上;現(xiàn)在每年收購量不足100 kg,塊莖直徑也多在5 cm以下。同時,以前很多鄉(xiāng)鎮(zhèn)農貿集散市場有零星販賣,但現(xiàn)在較少見。調查還發(fā)現(xiàn),因過度采挖、生長環(huán)境遭破壞等原因,貴州金果欖野生資源分布點和數量都不斷減少,其野生資源面臨瀕危。因此,建議加快開展對金果欖種質資源保護和研究,破解金果欖種苗繁育、野生變家種的技術難題,發(fā)展人工種植,建立金果欖規(guī)范化種植基地,減少過度采挖,保護金果欖野生資源,進行可持續(xù)開發(fā)和利用。
本調查基本覆蓋了野生金果欖在貴州的分布區(qū)域,且很多樣點在相關文獻和標本中未有記錄。但調查點仍有限,部分地區(qū)尚未調查到,因此,推測野生金果欖在貴州的分布區(qū)域可能更廣。今后課題組將增加調查點,以更加全面地掌握貴州地區(qū)野生金果欖資源的分布情況。
貴州省野生金果欖主要分布在黔東南州、黔南州、銅仁市、遵義市、安順市、畢節(jié)市和黔西南州等地區(qū),生長于山坡腳、溝邊的灌叢、針闊葉混交林、針灌混交林林下或林緣地帶,土壤以黃壤土和石灰土為主,含有較多石礫;居群面積3 000~16 450 m2,種群密度0.016~0.072株/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