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國外媒體報道,你知道地球上遺傳多樣性最高的物種是什么嗎?有20種顏色的蝴蝶?還是每20分鐘就分裂一次、不停發(fā)生基因突變的細菌?
事實證明,目前的記錄保持者可能是一種生長在朽木上的菌類。與之相對的是猞猁,它們的遺傳多樣性非常低。這對猞猁來說可不是個好消息,因為較高的遺傳多樣性意味著生物可以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因此對生物是有利的。
遺傳多樣性究竟是什么?物種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遺傳多樣性呢?
從本質(zhì)上來說,遺傳多樣性衡量的是同一種族內(nèi)出現(xiàn)不同等位基因的概率。DNA由堿基構(gòu)成,用字母A、T、C、G代表。堿基加上一個支持結(jié)構(gòu),就構(gòu)成了核苷酸。遺傳多樣性可以表達為核苷酸多樣性,或者同屬某物種的兩個生物的基因組中、擁有不同DNA堿基的位置占比。
2015年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裂褶菌的核苷酸多樣性高達20%,是目前已知遺傳多樣性最高的真核生物(即細胞中擁有細胞核的生物)。換句話說,在兩株裂褶菌的基因組中,平均每100個點位上,就有20個點位的DNA堿基彼此不同。這比此前的紀錄保持者——布倫納隱桿線蟲還要高,該線蟲的核苷酸多樣性為14.1%。二者的核苷酸多樣性均高于5%,因此均被視為擁有“超高遺傳多樣性”的物種。大多數(shù)動植物的核苷酸多樣性都低于此值。例如,人類的核苷酸多樣性就僅有0.1%。
細菌和病毒的遺傳多樣性一般都很高,但很難把病毒與細菌和真核生物放在一起比較,因為它們屬于不同的物種類別。為了簡化問題,我們在這里將僅討論真核生物,即地球上的所有動物、植物和真菌。
可能影響物種遺傳多樣性的因素,包括突變率、種群大小以及種群穩(wěn)定性。遺傳多樣性是隨著突變增加的,因此突變率越高、某個物種發(fā)生的突變越多,其遺傳多樣性就越高。類似地,一個種群規(guī)模越大,基因組就越多,因此累積的突變也越多,最終遺傳多樣性就越高。反過來,某個種群越小,遺傳多樣性就應當越低。研究遺傳多樣性的科學家主要關(guān)注種群內(nèi)正在繁殖、能夠傳遞遺傳物質(zhì)的個體數(shù)量,由于這類個體在種群內(nèi)僅占一部分,真正有效的種群規(guī)模可能比表面上還要小得多。
假如某個種群正在經(jīng)歷“瓶頸期”,或是在某起事故中損失了大半成員,那么這個種群會在一段時間內(nèi)一直保持小規(guī)模,但最終總能恢復到之前的大小。但新的種群中的遺傳多樣性會變得相對較低?,F(xiàn)代歐洲野牛就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它們在一戰(zhàn)期間近乎滅絕,野生環(huán)境中一度只剩下12頭。
高多樣性
除了南極洲之外,裂褶菌在各個大洲上的遺傳多樣性都高得驚人。這是因為它們的有效物種規(guī)模非常大,可以達到百千萬級。它們的突變率也高得離奇,約為果蠅的10倍。這兩點因素也許都對裂褶菌的超高遺傳多樣性作出了貢獻。
布倫納隱桿線蟲的超高遺傳多樣性或許也可以用較大的有效物種規(guī)模(同樣為百千萬級)來解釋?!霸撐锓N生活在熱帶地區(qū),以腐爛果蔬中的細菌為食,全年的食物來源都極為豐富?!彼鼈兊膫€頭也很小,只有1毫米長,意味著一處狹小的空間內(nèi)可以容下多條布倫娜隱桿線蟲。由于這些因素,它們的物種規(guī)??梢赃_到超大水平,這也對它們的遺傳多樣性起到了助長作用。
遺傳多樣性很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生物適應環(huán)境。如果某個物種遺傳多樣性很低,就沒有進化操作的“原材料”了。假如某種疾病只會殺死擁有某個特定基因的生物,而某物種又只有這一種等位基因,整個物種便會遭到滅頂之災。相反,假如該物種還擁有該基因的變種版本,也許某個變種便對這種疾病具有抵抗力,從而使該物種免于滅絕。
低多樣性
猞猁如今就面臨著這樣的風險。伊比利亞猞猁的核苷酸多樣性僅為0.026%,是已知所有物種中最低的。伊比利亞猞猁的遺傳多樣性之所以如此低,是因為它們在最近幾個世紀里經(jīng)歷了一系列種群發(fā)展的瓶頸期,因此有效種群規(guī)模一直維持在300以下。當種群規(guī)??s小時,基因突變(也包括有害突變)對整個種群的影響就會變大。例如,假如同樣是發(fā)生了10個有害突變,包含1000個個體的種群受到的影響就會比只有100個個體的種群要小。因此,當近期經(jīng)歷了瓶頸期、導致種群遺傳多樣性較低時,有害的基因突變也會隨之累積,使種群整體遭到削弱。
伊比利亞猞猁的超低遺傳多樣性或許是造成該物種繁殖率低、患病率高的原因,并且這些病很可能是遺傳病。這種瀕危物種會面臨捕獵、棲息地減少(與氣候變化和人類發(fā)展均相關(guān))、獵物減少等一系列威脅,除了伊比利亞猞猁之外,歐亞猞猁的遺傳多樣性也很低。
除了這些威脅之外,猞猁種群規(guī)模小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它們處在食物鏈頂端。為了獲取足夠的食物,捕獵者的種群規(guī)模必須比獵物要小。食肉動物數(shù)量本來就比較少,再加上猞猁屬于獨居動物,導致它們的遺傳多樣性非常低,獵豹的情況也很類似,遺傳多樣性僅有0.02%。
盡管人類的遺傳多樣性(0.1%)比猞猁高得多,但想想全球有幾十億人,這個比例其實相當?shù)汀T斐蛇@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這幾十億人都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nèi)出現(xiàn)的。而種群內(nèi)的突變要想累積到一定水平、足以造成遺傳多樣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據(jù)估算,近代人類的有效種群規(guī)模應為10萬級。但對人類種群規(guī)模的長期預判則要低上一級,可能為萬級。我們的有效種群規(guī)模雖不比裂褶菌,但也比伊比利亞猞猁高得多。如果我們目前的人口數(shù)量再保持幾千年或幾萬年,我們的遺傳多樣性也會相應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