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平,謝蒙蒙,李偉霞,肖睿雪,李 霞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消化兒科,鄭州 450004)
牛奶蛋白過敏是兒童常見的食物過敏類型之一,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炎癥因子水平有關[1-2]。牛奶蛋白過敏涉及全身各個系統(tǒng),由于兒童消化系統(tǒng)屏障功能發(fā)育不完全、黏膜通透性較高,因此,以消化系統(tǒng)和皮膚癥狀最為明顯,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瀉、蕁麻疹等癥狀。目前,治療牛奶蛋白過敏尚無特效藥,膳食回避是個體化飲食干預的基本策略,但對減輕炎癥反應效果一般。孟魯司特鈉是一種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能阻止炎癥反應從而提高治療效果。以往研究結果顯示[3-4],孟魯司特鈉治療牛奶蛋白過敏有效率達80%以上。臨床上皮膚點刺試驗(SPT)可簡單精準地反映患兒過敏原強度和體內(nèi)組胺水平,因此本研究在膳食回避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藥物治療,分析其治療效果及對患兒炎癥反應和免疫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便利抽樣法選取2018年5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牛奶蛋白過敏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齡2~8歲,平均年齡(4.91±1.65)歲;病程時間8~72 h,平均病程時間(18.65±6.27) h;過敏原直徑10~16 mm,平均過敏原直徑(14.54±0.46) mm;臨床表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癥狀17例、皮膚癥狀9例、呼吸系統(tǒng)癥狀5例、其他3例;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齡 2~9 歲,平均年齡(5.01±1.58)歲;病程時間12~72 h,平均病程時間(18.71±6.52) h;過敏原直徑11~16 mm,平均過敏原直徑(14.51±0.42) mm;臨床表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癥狀18例、皮膚癥狀8例、呼吸系統(tǒng)癥狀4例、其他4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過敏原直徑及臨床表現(xiàn)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倫理審批號:20170113),且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 患兒均經(jīng)臨床評估和牛奶蛋白回避試驗確定符合牛奶蛋白過敏診斷標準[5]。② 臨床資料完整且配合本研究。③ 患兒年齡≤9歲。④ 患兒均符合本研究所用藥物指征。
排除標準:① 合并心肺功能衰竭者。② 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③ 治療依從性差、未能完成周期治療者。④ 合并惡性腫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對照組:患兒采用對癥治療,并詳細詢問患兒有無用藥史、疾病史和過敏史,并應用常規(guī)膳食回避治療,1個月后再次進行標準化診斷過敏原SPT檢查。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四川大冢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828,規(guī)格5 mg(按孟魯司特計)]嚴格按照說明予以治療,每次5 mg,qd,連續(xù)服用1個月后再次進行標準化診斷過敏原SPT檢查。
療效判定標準符合牛奶蛋白過敏診斷標準[6]:① 顯效:患兒皮膚性癥狀和消化道癥狀完全消失。② 有效:患兒皮膚性癥狀和消化道癥狀明顯。③ 無效:患兒皮膚性癥狀和消化道癥狀無改善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皮膚指數(shù)值(SI)[7]:SPT強度即過敏原風團或紅暈直徑與組胺風團直徑的比值。
免疫功能:抽取患兒清晨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后采用透射比濁法(試劑盒購自上海恒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患兒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含量,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1個月的免疫功能相關指標。
炎癥因子指標:抽取患兒清晨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試劑盒購自北京榮之海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1個月的炎癥因子相關指標。
觀察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7.1%)高于對照組(82.4%,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34,n(%)
治療前,兩組患兒SI值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牛奶蛋白SI值均降低,且觀察組患兒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SI值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免疫功能相關指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IgM、IgG、IgA均有所升高,且觀察組患兒免疫功能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免疫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炎癥因子相關指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TNF-α和IL-6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相關指標比較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7.1%)高于對照組(82.4%),說明聯(lián)合治療對牛奶蛋白過敏性患兒治療效果更佳。既往研究顯示[8-9],應用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脫敏療法治療過敏性疾病的總有效率高達90%以上,本研究結果與文獻結果相同。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牛奶蛋白SI值降低且低于對照組,說明聯(lián)合治療可產(chǎn)生更好的抗過敏反應。國外有研究顯示[10-11],牛奶蛋白過敏患兒氣道分泌物和血中有大量組胺成分,促使氣道平滑肌收縮,誘發(fā)患兒臨床癥狀的發(fā)生。因此,牛奶蛋白過敏一直是臨床上發(fā)生率較高的過敏事件,其豐富的營養(yǎng)逐漸成為嬰幼兒的主要營養(yǎng)來源,且由于奶制品銷售量的增加,使兒童發(fā)生牛奶蛋白過敏概率大大提高。當兒童消化道黏膜通透性高,機體攝入大量蛋白時會與肥大細胞或嗜酸粒細胞表面抗體結合并釋放組胺、白三烯等過敏介質(zhì),進而誘發(fā)其他炎癥細胞的生成,導致患兒出現(xiàn)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作為過敏性物質(zhì),臨床上最主要推薦的治療方法是回避性治療,即盡量避免與過敏原接觸或進食,但兒童出現(xiàn)臨床癥狀和體征后單獨的回避性治療難以快速消除消化道癥狀和皮膚癥狀,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zhì)量,因此聯(lián)合治療尤為重要。孟魯司特鈉作為白三烯受體拮抗藥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可有效抑制平滑肌中白三烯的活性作用,從而阻斷白三烯與受體結合,達到有效治療作用。
本研究應用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膳食回避治療兒童牛奶蛋白過敏,不僅提高了患兒療效,而且治療后觀察組患兒IgM、IgG、IgA等免疫功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治療后TNF-α和IL-6等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膳食回避治療可增強兒童牛奶蛋白過敏患兒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反應。陳境等[12]研究指出,牛奶蛋白過敏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提高,臨床對癥治療的同時抑制炎癥反應可提高療效[13-14]。本研究與文獻結果相同。TNF-α是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重要因子,且IL-6可誘導肝細胞產(chǎn)生急性反應蛋白,二者均是導致細胞組織損傷、參與炎性反應的重要因子。孟魯司特鈉在膳食回避治療的基礎上有效減輕了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提示可起到更好的抗過敏作用。與此同時,患兒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說明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兒預后。
綜上所述,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膳食回避治療兒童牛奶蛋白過敏的臨床療效較好,可增強患兒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反應,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