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安紅
課堂教學是物理教學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應當首先關注的是學生學得如何,體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教師教得如何,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構建,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靈活巧妙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切實注重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是不斷探究和尋找提高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和途徑。教師追求教學質量的過程,其實質就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生成、共同成長的過程,就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課堂45分鐘。教學時一定要把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放到學生身上,使學生樂于學習,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在新課改下,如何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我著力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都是初中畢業(yè)生,理論基礎知識匱乏,社會閱歷有限,但他們有很輕的好奇心,如果教師一味地向他們灌輸理論知識的話,那學生在課堂上睡大覺、玩手機自然屢見不鮮,因為他們認為一點都沒意思。如果教師能把教學內容上的生動活動,讓學生覺得老師很有意思,那他們自然而然就喜歡上課了。所以教師最好能把復雜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生活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項事物感興趣,就會主動地接近它、思考它,就會主動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來合理的創(chuàng)設情境,這樣不但可以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能使他們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途徑,使學生對物理的現(xiàn)象極易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例如,我在講授《光的折射》時,請兩名學生上臺扮演漁民叉魚的情境。我課前準備了在一張紙板上粘貼上一條紙剪的魚,用前端綁了大頭針的木棒當魚叉,請一名學生將小魚浸沒于裝有水的水桶中(模擬魚在水中活動的情境),讓另一名漁夫(學生扮演)來叉魚,然后叫他舉起來讓全班同學看,結果發(fā)現(xiàn)魚叉叉在魚的上方,再叉第二次,還是沒有叉在魚的正中位置,所有同學都感到驚奇,然后我換上另一名同學來叉魚,情況依然如此。此時全班同學對此興趣大增,紛紛要求上臺叉魚。這時,我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觀察叉在魚的哪個方向,進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本節(jié)的問題,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去探究學習,教學效果非常顯著。
二、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
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多媒體主要用于教學內容的演示。根據教學計劃和大綱要求,采用多媒體的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方式,將教學的主要內容、材料、數據、示例等呈現(xiàn)在特定的顯示設備上,以輔助教師的講解,從而達到知識的高質量的傳播:在一機多人的多媒體教室里。教師通過多媒體和電子投影儀的結合,將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以圖活動圖像或自制動畫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從而達到知識的有效傳播。例如,《其它簡單機械》有三幅漫畫:有一較重的大個子把一袋重貨物用定滑輪從地面拉起到達二樓的窗口,然后把繩索交給體重較輕的瘦小子,自己跑上二樓窗口去接取那袋貨物,結果是貸物下落到地面瘦小子被貸物倒拉上到二樓的窗口,瘦小子在被拉起的過程中還發(fā)出驚恐的尖叫聲,較重的大個子上到二樓窗口看到的不是貸物而是發(fā)出驚叫的瘦小子。當這個內容采取課件用擬人的動畫方式由多媒體設備播放時,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它既收到動畫夸張手法的效果,又反映了不能用實驗來實現(xiàn)的實實在在的物理現(xiàn)象。它不僅深深地吸引著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的原理及所學其他相關的物理知識,這樣的效果使學生受益非淺,且終生難忘。還有對理想化的實驗,對實驗環(huán)境、條件有一定要求的實驗,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牛頓第一定律的驗證實驗、電磁感應實驗、原子模型的建立的實驗,利用聲音、圖像、圖片、視頻、動畫等手段反映物理事實過程,使物理現(xiàn)象和事實能直觀、全面地展示于課堂上,這將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物理現(xiàn)象,直觀地得到了感性認識,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物理知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自制教具讓生活走向物理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中職物理不是單單為了學知識而學物理。更注重的是學生能在生活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如何指導、協(xié)助學生去解決問題,學生再利用找到的答案如何來解決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這一過程,使學生在經歷中獲得方法與知識。這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是使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學生逐步變成學習的主體,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自制教具讓物理實驗更貼近于生活,拉近了物理實驗和實際生活的距離。盡可能選用學生所熟悉的、簡單的、常見的材料做物理實驗,能使學生富有親切感、新奇感、熟知感,重視學生的小制作、小發(fā)明,贊揚他們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如利用廢舊飲料瓶做液體壓強特點的實驗、利用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利用保溫瓶做“在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的實驗等都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楊振寧教授曾經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敝新毮挲g段的學生天生好奇、好動、好玩、有極強的創(chuàng)造力和求知欲,平時對他們的小制作、小發(fā)明多加以鼓勵和贊揚,是激發(fā)他們學習物理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一種好方式。教學時我非常注意結合教材內容,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己或者和其他同學合作設計、動手做課外小實驗。課外小實驗自由度大,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改變條件,控制實驗的進程,深刻感知實驗現(xiàn)象。通過課外小實驗還能養(yǎng)成學生觀察的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品質,掌握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總而言之,在進行中職物理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應結合中職學生實際情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物理的重要性,切實地加強知識的系統(tǒng)化和應用性,激活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潛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力求做到讓學生采用綜合知識來解決綜合物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