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峻輝
一、教材分析
《父親、樹林和鳥》中課文沒有直接寫“父親”是怎樣保護鳥或是為鳥的生活環(huán)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過“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讓我們了解到“父親”通過看動靜、聞氣味、聽呼吸就知道樹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么時候愛唱歌,什么時候最容易收到傷害,感受到人與鳥是那么親密無間,領略人與自然的融洽,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熱愛。課文最后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多么稚氣又多么純真,蘊含著“我”的護鳥的心愿。
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設計教學時,我采用以讀悟情,在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以讀促思,以讀悟情,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的心愿,激發(fā)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在讀時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聽讀、自讀、品讀、分角色演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用聲音觸摸文本,用心靈揣摩文本。在朗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讀出情,對小鳥、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讀出神,悟出語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從“我知道這也是父親最快活的時刻?!薄案赣H喃喃地說”“他生怕驚動了鳥”等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領悟“父親”的愛鳥,從“我也由衷地感到高興,因為父親不是獵人?!边@一句中領會“我”的愛鳥、護鳥之情。這樣,以讀代講,學生感受深刻。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認5個生字,會寫13個字。正確讀寫“父親、童年、霧蒙蒙、鼻子、茫然”等19個詞語。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間”“舒暢”造句。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穩(wěn)重的父親是怎樣留心觀察生活的,激發(fā)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重點)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重點)
三、教學準備
說明學生學習本課需要做的學習準備;教師的教學準備;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與布置;教具的設計與準備。
朗讀課文,感知課文。
1.認讀生字,掃除障礙。
解詞方法:
聯系生活法——聯系生活中的經驗、認識、場景、事例等理解詞語。
例如,“幽深”。聯系生活,人跡罕至的樹林,非常僻靜,而且光線暗,看不到盡頭,這就是“幽深”。
[設計意圖:當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會的字詞可以借助工具書和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識記,培養(yǎng)學生碰到困難自己解決的習慣]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導入課文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晃慌笥?,想認識嗎?播放牛漢簡介。牛漢受父親影響也成了熱愛樹林和鳥的人。[設計意圖:增加學生對名人的認識,感受名人背后的艱辛和不屈的精神,激勵學生刻苦努力,熱愛寫作。]
1.詞語檢查
一個春天的黎明;濃濃的草木氣息;喃喃地說;舒暢地呼吸著;羽毛捂得熱騰騰的;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
[設計意圖:通過檢查預習引導學生字詞入手熟悉文本,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同時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脈絡,實現長文短教,為品讀文本做好鋪墊。]
2.句子檢查
我茫茫然地望著凝神靜氣的像樹一般兀立的父親。
[設計意圖:對于重點句子的理解,針對不同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句子,嘗試讀一讀說一說,又確保優(yōu)等生的進一步發(fā)展。]
這些詞語我們在課文中怎么理解呢?(查字典,聯系上下文來想一想)
字典: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樣子;②失意的樣子
凝神靜氣:聚精會神
兀立:直立
父親在聚精會神地、凝神靜氣地在做什么呢?預設:望著樹,看鳥。
(二)品讀感悟
我知道的與我想知道的
現在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能從課文中讀懂什么?知道什么?)[設計意圖:讀,是學生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的紐帶,因為學生只有真正的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讀出感情;而讀的過程正式學生正確理解文本,領會作者表達的過程,這種體驗心靈深處,也是最長久、最深刻。]
預設:我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父親一生中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鳥也有氣味……
是的,同學們一下子在課文中讀懂了這么多的內容,不過如果在讀書的過程中發(fā)現自己有什么沒有讀懂的,能夠提出問題來,那就更了不起了。
預設:樹上沒有鳥,為什么樹葉在動呢?為什么我沒有聞到鳥的氣味,父親聞到呢?黎明時的鳥,飛起來沉重呢?[設計意圖:通過我讀懂的與我想知道的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
(三)揣摩文本,情思相融
老師發(fā)現有一個問題最重要,就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為什么說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如果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剛才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好。
解決問題提示:
一邊讀一邊想。看課文中都有哪些語句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1.你從哪里知道父親喜歡樹林和鳥呢?[設計意圖:重視自讀自悟,整體感知,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學習課文,首先要讀懂課文主要內容是什么,學會抓住主線,理清文章思路。開門見山帶著問題學習課文會讓學生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他們的思維概括能力和語言綜合能力。]
[父親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這句話沒有喜歡這個詞???你怎么從這句話里感受到父親喜歡樹林和鳥呢?預設:上上下下,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同學們想想看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會對什么東西望了一次不夠,望了又望,聞了又聞。舉例后,指導朗讀。最后我們大家跟著父親也來聞一聞。
預設:請問父親望到了什么(鳥)?聞到了什么(鳥味)?(誰來讀一讀)
1.朗讀指導
父親指著一棵樹的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里,沒有風,葉子為什么在動?”(指導輕輕的讀,怕驚動鳥)我仔細找,沒有找到動著的那幾片葉子。(強調沒有找到)
父親看到了我沒看到的鳥,父親觀察的真仔細。
用這種朗讀方法,讀一讀父親聞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讀,是學生語文本進行感情交流的紐帶,因為學生只有真正的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讀出感情;而通過多種形式讀的過程正是學生理解文本,領悟作者表達的過程,這種體驗是心靈深處的,也是最長久、最深刻的。]
2.遷移朗讀方法[設計意圖:通過上面的朗讀方法遷移,讓學生抓住要表達的情感,讀出自己的感覺,享受朗讀的樂趣。]
[“還有鳥味?!备赣H輕聲說,他生怕驚動了鳥。我只聞到濃濃的苦苦的草木氣息,沒有聞到什么鳥的氣味。]
父親既望到了我望不到的鳥,又聞到了我聞不到的鳥味,還聽到了我聽不到什么?
[每一個張開的喙都舒暢地呼吸著,深深地呼吸著。
“鳥要準備唱歌了?!?/p>
父親和我坐在樹林邊,鳥真的唱了起來。
“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备赣H說。(快活)
我知道父親此時也最快活。](我也快活)
(四)情感升華,夯實基礎
我們通過父親的“望、聞、聽”,體會到了父親非常愛鳥,而且父親用了一生的時間去愛鳥。PS:所以我認為父親是(不是)獵人。[設計意圖:閱讀教學要創(chuàng)設由內化向外化的轉換,讓學生切實地學好語言和表達,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更是語文教學走向科學、高效的途徑之一。因而,教學時不僅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還要表達。引導學生發(fā)現表達的特點,鼓勵他們在口頭和書面中遷移、運用。]
(五)總結全文,享受課文如詩般的美
我們再來觀察和感受一下父親對樹林和鳥的愛吧。(帶著自己的理解朗讀課文,讀出父親愛鳥的感情,憐惜愛護)
五、拓展延伸,作業(yè)布置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美麗可愛的小鳥吧。(看圖)你喜歡嗎?
1.其實作者牛漢心中還有一個大大的心愿,你知道嗎?(保護鳥類)你可以幫他寫一些保護鳥類保護大自然的標語來實現心愿嗎?學生說各自的標語。
2.小練習。
()()狗尾草,()()銀杏葉,()()柿子
3.小練筆。
如果你有興趣,去看一看鳥是怎樣飛的,聽一聽鳥的叫聲,再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tips:怎樣叫,梳理羽毛,形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我們的眼神交流)
[設計意圖:教學,不但要針對不同內容設計不同的學習方式,活動方式,而且要在統一學習任務中考慮到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嘗試機會,要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余地。]
六、板書設計
22.父親、樹林和鳥
看聞聽
愛鳥、護鳥
[設計意圖:這樣的板書不僅體現了課文的重難點,體現了本科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也是學生能從板書上教只管地看到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一看板書就能回憶起本課的內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識,利于學生記憶。同時也體現了課文內容與思維的同步,達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