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斌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大部分上了年紀的人都感到自己的腿腳會慢慢變得不利索,魯阿姨就是這樣。魯阿姨平日里總覺得右腿發(fā)涼,腿腳沒力氣,走路多了就會腿疼。她認為自己除了血壓偏高,身體沒有其他大毛病,所以判定自己這是“老寒腿”,腿疼的時候就貼點止疼藥膏,或拿熱水袋敷一敷,根本沒有放在心上。鄰居每每看到魯阿姨因腿疼而走不動路時,就會關切地催她去看醫(yī)生。而魯阿姨總是回答一句:“唉,不用看,我這是十幾年的老寒腿,多休息休息,天氣轉暖就好了。”可問的人多了,魯阿姨心里也開始打鼓,自己患的真的是“老寒腿”嗎?為什么病情不見好反而越來越重呢?這天,魯阿姨終于去醫(yī)院進行了檢查,結果根本不是什么老寒腿,而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你生活中是否也和魯阿姨一樣有下肢寒冷、麻木和乏力感?是否有行走后出現腳疼的情況?是否夜間疼痛以至于無法入睡?如果確實有,那就要高度警惕雙腿健康的隱形殺手動脈硬化閉塞癥。
大家對心腦血管疾病已較為熟知,卻對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為代表的周圍血管疾病少有了解。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由動脈硬化引起的下肢動脈狹窄、閉塞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癥狀。該病是我國常見病之一,6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高達79.9%,需引起中老年朋友的警惕。由于與心梗、腦梗病因相似,很多人也稱其為“腿?!?。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起病隱秘,初期癥狀不明顯,但是患者后期多因壞疽而截肢,致殘率較高。案例中的魯阿姨初期只是因為下肢供血不足而表現為乏力、發(fā)冷等局部缺氧癥狀;隨著下肢血管狹窄程度進一步加重,機體僅能提供休息狀態(tài)下下肢供血供氧,所以每當她行走時間過長,下肢缺氧就會加重,代謝產物的堆積自然會導致小腿酸痛(編者注:臨床稱為間歇性跛行,即走路一段時間后就覺得腿痛,休息一段時間就不痛了);后期即使在休息狀態(tài)下,下肢供血也不能得到充分提供,患肢營養(yǎng)供給存在障礙,所以疼痛持續(xù)存在。
那么,生活中我們如何才能快速診斷自己是否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呢?除了對照魯阿姨的相關癥狀,下面教給大家兩個自我診斷的小實驗:
1.足背動脈搏動實驗。足背動脈位于足背正中最高突位置,因動脈表淺,搏動明顯,故容易觸及,常用于判斷下肢動脈閉塞程度。用手指觸摸雙側足背動脈搏動,對比兩側動脈搏動頻率和強度是否一致。
2.肢體抬高實驗。平臥后將下肢抬高與床面成70度,保持1分鐘后進行觀察。正常人在10秒內皮膚顏色即可恢復正常血色,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可延遲到45秒以上,且膚色不均勻,呈斑塊狀。
如果通過上述檢查發(fā)現異常,請及時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血管外科或周圍血管科就診。早識別、早診斷是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關鍵。早期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可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進行千預,如戒煙,控制好血糖、血壓和血脂,避免久坐,在疼痛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一定量的運動。此外,還可以通過藥物的千預,防止血栓的形成。如果病情較重,出現跛行距離變短,甚至已經出現靜息痛或末梢肢體發(fā)黑、壞死,則必須接受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