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親華
中國的主權和領士完整不容分割,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不容否定,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不容改變。新中國成立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無論臺海局勢如何風云變幻,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
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處理臺灣問題的根本指導原則,是中國共產黨制定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決策基石。其實質和核心涵義是:中國的主權和領士完整不容分割,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不容否定,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不容改變。新中國成立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無論臺海局勢如何風云變幻,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
一個中國原則:發(fā)端于新中國外交方針
一個中國原則產生于新中國處理與外國建交問題時反對“雙重承認”“兩個中國”的斗爭中。
早在1949年初,中共領導人就開始考慮新中國對外政策。時值解放戰(zhàn)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如何處理舊中國的外交關系問題已經提上中共領導人的議事日程。1949年1月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發(fā)布了《關于外交工作的指示》,確定了三條重要外交方針:即新中國外交上要立于主動地位;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不受任何屈辱外交傳統束縛;實現中華民族獨立解放。毛澤東在1月19日對該文件修改時,增加了兩條關鍵內容:“凡屬被國民黨政府所承認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大使館、公使館、領事館及其所屬的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在人民共和國和這些國家建立正式外交以前,我們一概不予承認……”“不允許任何外國及聯合國干涉中國內政。因為中國是獨立國家,中國境內之事,應由中國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決。如有外國人提到外國政府調解中國內戰(zhàn)等事,應完全拒絕之?!鄙鲜鲋匾饨环结?,可以看作一個中國原則的邏輯起點。
同年4月30日,毛澤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fā)言人起草的聲明進一步明確新中國建交原則: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與外國建立外交關系;“外國政府如果愿意考慮同我們建立外交關系,它就必須斷絕同國民黨殘余力量的關系”。
6月15日,毛澤東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發(fā)表講話,再次表示:“任何外國政府,只要它愿意斷絕對于中國反動派的關系,不再勾結或援助中國反動派,并向人民的中國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虛偽的友好態(tài)度,我們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原則基礎上,談判建立外交關系的問題”。
中共中央為新中國制訂的、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精神的外交方針和與外國建交原則,隨后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從法律上作了規(guī)定。
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發(fā)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布了新中國和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的原則:“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愿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p>
新中國成立之時,正值聯合國第四屆大會召開之際,1949年11月15日,周恩來致電聯合國秘書長賴伊及聯大主席羅慕洛,向其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業(yè)已基本上解放了全中國的土地和人民,且已得到全中國人民的熱烈擁護。而國民黨反動政府已喪失了代表中國人民的任何法律的與事實的根據。我謹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要求聯合國,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原則與精神,立即取消‘中國國民政府代表團繼續(xù)代表中國人民參加聯合國的一切權利,以符合中國人民的愿望?!?/p>
英國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但它無意斷絕與國民黨殘余政權的關系,且追隨美國,在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內搞“雙重承認”。
當時正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對中英建交問題高度重視,先后數次致電中央,就中英建交談判的時機、程序、內容、核心問題及前提條件等提出指導意見。
毛澤東在電文中表示,同英國的建交談判,須著力處理三大問題,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是,“與國民黨斷絕關系范圍的問題”,也就是說,凡愿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均應遵照國際法和一個中國原則,必須斷絕與國民黨殘余政權的關系,即必須承諾不與臺灣當局建立任何官方性質的關系;如果對方是聯合國的會員國,還必須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唯一合法代表,支持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實質上也就是一個中國原則內涵。
這個由毛澤東倡導確立的原則立場,至今依然是指導中國外交工作,防止在國際上制造“雙重承認”或“兩個中國”的根本指導方針。
在“聯蔣抵美”的斗爭中形成“一個中國”概念
進入1958年,在炮擊金門的斗爭中,毛澤東首次在一個中國問題上找到國共兩黨共同點,適時提出“聯蔣抵美”方針,將處于政治上對立、軍事上對峙的臺海兩岸連結起來,拉住蔣介石當局共同反對或抵制美國制造“兩個中國”圖謀,維護中國領土主權完整。
從1957年開始,美國拖延直至中斷中美大使級會談,并加快推行“兩個中國”政策的步伐。1958年夏天,國民黨當局在美國的慫恿下向大陸進行軍事挑釁,臺海局勢頓時緊張起來。在這種錯綜復雜的形勢下,中共中央決定炮擊金門,加強對美斗爭。
解放軍炮擊金門后,基本上封鎖了金門島,切斷了金門的海上補給線。美國派軍艦為向金門提供補給的國民黨運輸船隊護航失敗后,即向蔣介石提出從金門、馬祖撤軍。
對此,毛澤東在分析之后指出:美國“要拿沿海島嶼交換臺灣,我們是原則上不能交換臺灣。你這個沿海島嶼交我們,臺灣就成為獨立國?!?/p>
9月30日,杜勒斯發(fā)表聲明稱,如果在臺灣地區(qū)“有了可靠的?;稹保诮痖T、馬祖保持大量部隊就是“愚蠢的”。
蔣介石則堅決反對放棄金、馬。美臺雙方在金、馬撤軍問題上矛盾激化。
據此,毛澤東果斷決定實行“聯蔣抵美”政策,抓住蔣介石反對“兩個中國”這一條件,爭取國民黨當局,共同挫敗美國“兩個中國”圖謀。
10月6日,毛澤東發(fā)表的《告臺灣同胞書》開宗明義表示:“臺、澎、金、馬是中國領土,這一點你們是同意的,見之于你們領導人的文告,確實不是美國人的領土。臺、澎、金、馬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另一個國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也是你們同意的,見之于你們領導人的文告?!?/p>
這是中共主要領導人首次提出“一個中國”的概念,為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奠定了理論政策基石,對對臺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個中國原則: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
1964年1月,中法建交。中法建交聲明表示:“按照國際慣例,承認一個國家的新政府不言而喻地意味著不再承認被這個國家人民推翻的舊的統治集團。因此這個舊的統治集團的代表不能繼續(xù)被看做是這個國家的代表。”這是新中國首次在與西方大國的建交公報中將一個中國原則確立下來,對國際社會特別對西方國家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1969年美國開始緩和與中國關系。1971年7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在會談中,周恩來向基辛格表明了中方“一個中國”的立場。對此,基辛格表示:美國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不支持臺灣獨立,表明美國政府基本上接受了中方立場。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發(fā)表的中美《上海公報》表示:“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上海公報》奠定了中美兩國建交談判的基石。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大通過2758號決議,明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它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1972年9月,中日建立外交關系,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關于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報首次明確完整地概括了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內涵,即: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國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至此,世界上所有大國和大多數國家普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
一個中國原則:制定對臺大政方針的根本性指導原則
鄧小平在繼承毛澤東關于“一個中國”思想的基礎上,首次將其作為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制定的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中共三中全會后一個時期,正是“一國兩制”構想形成的重要時期。鄧小平多次談及制定這一科學構想的“一個中國”基礎。
一次是1979年1月24日鄧小平會見美國時代出版公司總編輯多諾萬時的談話。鄧小平說,“我們要求臺灣回到祖國懷抱的政策和原則合情合理。我們尊重臺灣的人士。臺灣作為一個地方政府當局擁有它自己的權力,但必須是在一個中國的條件下。”“這個要求就是一條,一個中國,不是兩個中國,愛國一家”。一次是同年1月31日,他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時說:“關于臺灣問題,現在我們不強調用武力解決,我們提出了非常合情合理的政策。臺灣可以保持它現行的政治制度,甚至臺灣當局可以擁有其軍事權力。問題是只能是一個中國。”
自臺灣問題產生后的相當一個時期內,兩岸雙方在“一個中國”這一根本問題上是具有共識的。但隨著臺灣老人政治的凋零,中共領導人對于臺灣當局繼任者是否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開始產生疑慮。1985年5月,鄧小平就曾尖銳地指出:我們正在設法解決臺灣問題。蔣經國一旦去世,會出現什么情況,很難估計。我們主張一個中國,蔣經國也主張一個中國,這是我們的共同點,是我們和談的基礎。臺灣問題將如何發(fā)展還很難預料。
果然,進入20世紀90年代,臺灣當局關于一個中國的立場開始出現嚴重蛻變。
1990年5月20日李登輝發(fā)表就任臺灣當局領導人的演說。在這個講話中,李登輝聲稱“中華民國為一獨立主權國家”,要大陸方面“不阻撓我們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開展對外關系”。此時李登輝雖然口頭上沒有放棄“一個中國”,但實際上已經滑向“一國兩府”的泥沼,其本質就是“兩個中國”。
同年6月,江澤民代表新一屆中共中央發(fā)表重要講話,首次針對李登輝當局的分裂動向,正式提出“一個中國原則”主張,明確表示:海峽兩岸雙方應該真正本著“一個中國”的原則商談祖國統一,而不是搞“兩個中國”“一中一臺”“一國兩府”。
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發(fā)表“八項主張”,其核心思想即:“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中國的主權和領土決不容許分割”。這一重要講話成為新形勢下指導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1995年6月22日,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代表中國政府宣布處理“九七”后香港涉臺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首次明確表示:“以上各項政策的依據是‘一個中國的原則和‘一國兩制的方針”。
1997年9月和1998年5月,中共相繼召開十五大和中央對臺工作會議。會上,江澤民首次明確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fā)展兩岸關系、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是我們反對任何將臺灣分裂出去的圖謀、反對外國勢力插手臺灣問題最有力的武器”。這一新觀點新主張為兩岸關系克難前進指明了方向。
進入新世紀,臺灣局勢進一步發(fā)生新的重大變化: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國民黨嚴重分裂,主張“臺獨”的民進黨上臺執(zhí)政,分裂與反分裂斗爭形勢更趨嚴峻復雜。
為了適應新的斗爭形勢,盡可能團結更多的力量反獨促統,2000年8月,錢其琛代表中央對一個中國原則內涵作了新的闡發(fā),表示:“就兩岸關系而言,我們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于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边@一表述進一步豐富了一個中國原則的內含。
中共十六大之后,陳水扁當局不斷升級的“臺獨”分裂活動,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將反對和遏制“臺獨”作為對臺工作的首要任務。2005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將中央關于解決臺灣問題的大政方針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運用法律手段捍衛(wèi)一個中國原則。
2005年3月,胡錦濤進一步提出“四個決不動搖”,首先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p>
這些重要論述和主張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得到充分體現,上升為全黨的意志,成為指導對臺工作的重要方針。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發(fā)表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了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思想,首次明確提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核心利益”的重要思想。強調“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從根本上界定了兩岸關系的現狀和性質。
“九二共識”:體現一個中國原則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首次把堅持“九二共識”寫入黨的代表大會正式文件。表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已經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政治基礎重要組成部分。
1992年11月“九二共識”達成以來,大陸方面一直堅定將“九二共識”作為兩會對話協商的政治基礎,推動兩岸建立制度化協商與聯系機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000年3月陳水扁上臺,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即發(fā)表聲明,明確提出“聽其言、觀其行”六字方針,正式把是否承認“九二共識”,作為檢視陳水扁當局大陸政策的根本性觀察指標。
2005年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領導人共同發(fā)布“兩岸和平發(fā)展共同愿景”,明確宣示雙方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奠定了兩黨交往的政治基礎。2008年5月之后,兩岸雙方再度確認堅持“九二共識”,使之發(fā)展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政治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兩岸關系之所以實現歷史性轉折和取得重大進展的首要關鍵。
中共十八大以來,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開始步入深水區(qū)。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共中央,為確保臺海局勢穩(wěn)定,在對臺工作中強化了關于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的論述。
2013年2月,習近平代表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鄭重表示:“我們將保持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連貫性,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持續(xù)推進兩岸交流合作,努力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斗,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p>
自2014年始,馬英九當局進入第二個任期后半段,臺灣社情民意進一步發(fā)生深刻變化,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面臨復雜嚴峻形勢。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維護一個中國原則,保持臺海局勢穩(wěn)定。
在臺灣政局生變前,習近平多次發(fā)表講話,突出強調堅持“九二共識”的重大意義,表示“兩岸雙方要鞏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斑@個基礎是兩岸關系之錨,錨定了,才能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只要這個基礎得到堅持,兩岸關系前景就會越來越光明。反之,如果這個基礎被破壞,兩岸關系就會重新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上去?!?/p>
在臺灣政局發(fā)生變化之后,針對各界普遍關心的民進黨上臺執(zhí)政后的兩岸關系走向問題,代表中央表明了祖國大陸方面的原則立場和態(tài)度。習近平指出:我們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我們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繼續(xù)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悲劇重演。
中共十九大報告對習近平關于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作了精辟概括。2019年1月,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進一步表明了“九二共識”對破解兩岸僵局、開辟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新局面、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具有基礎性意義。
今天人們重溫中國共產黨人關于一個中國原則政策主張時,能夠強烈地感覺到它的堅定的政治品格、鮮明的思想特色和包容的民族情懷。
始終如一、一以貫之,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堅定的政治品格。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義不容辭的使命和初心。新中國成立后,從毛澤東到習近平,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祖國一定要統一,臺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地位絕不允許改變,中國共產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核心利益的立場是始終如一、堅定不移的。
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開拓的思想特色。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一項不斷進行艱辛探索、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偉大事業(yè)。中國共產黨一個中國原則政策主張,是建立在對國家根本利益歷史性的深刻認識和戰(zhàn)略性的全面把握上,建立在對臺灣問題總體形勢的科學判斷和對解決臺灣問題規(guī)律性的認識不斷深化的基礎上,既一以貫之、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豐富發(fā)展。
合情合理、求同存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包容的民族情懷。黨在發(fā)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統一的進程中,始終秉持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努力,從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出發(fā),做到合情合理、求同存異?!昂锨椤?,就是照顧彼此關切,不搞強加于人;“合理”,就是恪守法理基礎,不搞“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求同”,就是根據雙方的政策文件,最大限度地求堅持一個中國之同;“存異”,就是不強加于人,盡量照顧對方關切,存雙方還一時難以解決的政治分歧之異。只求同,不現實;只講異,更不可行。只要雙方都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努力尋求認知的共同點,妥善處理好分歧點,就可以找到彼此都能夠接受的解決辦法。